中学教师资格证综合素质(统考)

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作文。 在一次关于实施素质教育的讨论会上,老师们积极发言,王老师说:“素质教育就是多开展文体活动,多上文体课。”李老师说:“素质教育就是不要考试,特别是不要百分制考试。” 请以“素质教育之我见”为题写一篇1000字左右的文章。要求观点明确,分析具体,条理清晰,语言流畅。

题目

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作文。 在一次关于实施素质教育的讨论会上,老师们积极发言,王老师说:“素质教育就是多开展文体活动,多上文体课。”李老师说:“素质教育就是不要考试,特别是不要百分制考试。” 请以“素质教育之我见”为题写一篇1000字左右的文章。要求观点明确,分析具体,条理清晰,语言流畅。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作文。
田野里、山坡上、道路旁、花园中,我们经常能够看到一朵朵鲜艳的花,不管脚下的土地是否肥沃,也不管是否有人停下来观赏,他们总是那么自信、那么骄傲地悄然绽放。其实,身为教师,从这些绽放的花儿身上,我们能得到很多生活的启迪。
根据上述材料给你的启示,联系实际,请以“绽放”为题写一篇1000字左右的文章。


答案:
解析:
绽放
春风轻盈,野花绽放,于是有了“黄家四娘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夏雨清凉,莲花绽放,于是有了“香远益清,亭亭净植”。秋风萧瑟,菊花绽放,于是有了“龙须虎头芊芊在,花蕊枝头淡淡香”。冬雪凝霜,梅花绽放,于是有了“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每一朵花的绽放都点缀了一个季节。亲爱的人民教师,你呢也许你还在羞羞答答,含苞待放。绽放吧!释放青春的激情。
绽放吧!也许只是转瞬即逝。丁香花固然美丽,但花期不长;夜来香虽有扑鼻清香,却也是“昙花一现”。但是人们记住了她们的美丽,虽然那种美是一种悲壮与苍凉之美,却在瞬间绽放了永恒。
绽放吧!也许只是默默无闻。也许你只是山间小溪旁的一朵小野花,但你也要尽情地绽放,因为你的装饰,大地更加美丽,蓝天更加耀眼,也许你会埋怨为什么不能在世人瞩目中盛开,而只能平淡无奇孤独的绽放。想想梅花吧!“临寒独自开”!不需要过于温暖与舒适的条件,却能在寒冷中带来阵阵梅香。尽情地绽放吧,风中有了你的气息,虽无人瞅见,也能感受到你的芳香。
绽放吧!要开得炽热,开得旺盛。生命本身赋予了我们太多的意义,炽烈的生命需要喷发,青春的激情需要绽放。让美丽在那~刻永恒的抒写,让美丽在那一刻永恒的停驻。
大凡每一位伟大的人物,没有一个不是意气风发,慷慨激昂的。毛泽东“指点江山,激扬文字……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李白的“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亲爱的人民教师,我们需要张扬,需要绽放。
也许你还要在孤寂中徘徊等待,也许你还在怨天尤人,也许你还在等待群芳争妍。绽放吧,我的朋友,教学的天空任你飞翔,班级的学生需要你的精心教导,激情四射的我们需要在教学梦想飞翔的时刻尽情绽放,去取得属于教师独有的希望。
绽放青春激情,不必再犹豫;绽放青春美丽,不必再徘徊;绽放青春张扬,不必再等待,你就是那春色满园内的一枝孤傲的杏花;你就是那枝清纯的荷花;你就是那枝“宁可枝头抱香死”的菊花;你就是那枝“1临寒独自开”的梅花。绽放吧!
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一朵花的绽放,点亮整个春天,一位教师的绽放,点亮整个明天!

第2题:

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作文。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爱因斯坦
天才,就是强烈的兴趣和顽强的入迷。——木村久一
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请以“学生的学习兴趣”为话题写一篇文章,题目自拟,文体不限(诗歌除外),不少于1000字。


答案:
解析: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托尔斯泰说:“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习的兴趣。”有了兴趣,就能全神贯注地积极思维;有了兴趣,就能克服困难,探究科学的奥秘;有了兴趣,学习就不会成为负担。因此,在教学中需培养学生的兴趣,使之在轻松愉悦的气氛下学习,掌握知识,提高教学效率。
首先,教师要有学识魅力,要有一颗热爱教育、热爱学生的赤诚之心。优秀的教师最能吸引学生的眼球,会让学生因为喜欢这个老师而对老师所教学科产生浓厚的兴趣。所以,在开始一个新的班级教学的时候,一定要在一开始就多花精力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通过自身渊博的学识、幽默的谈吐、不凡的气质吸引学生,成为学生的榜样和竞相推崇的目标,这样才会使自己具有很大的感召力,进而学生对其所教学科也产生兴趣,希望成为老师这样的人。
其次,创设教学情景,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习兴趣。在课堂教学中努力创设教学情景,教师要发扬民主,做到心中有学生,让学生参与到轻松、愉快、活泼的课堂学习中,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目的,采用多种激励手段和新颖的教学方法,创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唤起学生们求知欲,从根本上改变以往学生学习的依赖心理,使学生由一个被动者变为一个主动者,把学习的兴趣充分挖掘出来,有效地完成教学目标,提高教学质量。
再次,对学生的闪光点进行表扬,寻找契机激发学习兴趣,让学生有获得成功的喜悦。在新课程教学中,要想使学生长时间保持学习兴趣,必须促使他们形成良好的学习动机。学习成功所产生的喜悦感是不断地强化学习动机,并鼓励学生继续学习的动力源泉。教师对优等生固然需要不断表扬,促使他们进一步努力,而培养后进生的自信心,让后进生也获得学习成功的喜悦更为重要。
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任务,只有培养起学习兴趣,才能变苦学为乐学。作为当代教师,我们要以发展的眼光看待教学改革,积极应对教学中出现的种种问题,不断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让学生的知识取得、能力发展与兴趣提高和谐统一地结合起来,体验学习的兴趣。

第3题:

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完成教学设计。

要求:请根据思想政治辩论式教学的相关要求,结合教学内容设计一个辩题,并围绕该辩题设计教学活动简案。


答案:
解析:
辩题:传统文化是财富还是包袱 教学活动简案:
①活动目标:
正确看待传统文化的作用,树立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
②活动准备:
a.确定正方观点以及正方选手。正方观点:传统文化是财富。
b.确定反方观点以及反方选手。反方观点:传统文化是包袱。
c.正方和反方就各自的观点搜集材料,为辩论做好充分准备。
③活动过程:
a.正方一辩陈述立论。
b.反方一辩陈述立论。
c.正方二辩选择反方二辩或三辩进行一对一攻辩。
d.反方二辩选择正方二辩或三辩进行一对一攻辩。
e.正方三辩选择反方二辩或三辩进行一对一攻辩。
f.反方三辩选择正方二辩或三辩进行一对一攻辩。
g.正方一辩进行攻辩小结。
h.反方一辩进行攻辩小结。
i.自由辩论。
i.反方四辩总结陈词。
k.正方四辩总结陈词。
l.观众提问。
④活动总结:
教师对双方的辩论技巧、逻辑推理、语言表达能力等多个方面进行总结,让学生明白反对什么,提倡什么。通过对“传统文化是财富还是包袱”的辩论,使学生能够辩证地认识传统文化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分辨其中的精华和糟粕,树立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即“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

第4题:

材料
在一次关于实施素质教育的讨论会上,老师们积极发言,王老师说:“素质教育整天打打闹闹、蹦蹦跳跳,整天快快乐乐、随心所欲,必然会影响升学率。”李老师说:“素质教育就是不要学生刻苦学习,‘减负’就是不给或少给学生留课后作业。”
请对材料中两位老师的观点进行评析。


答案:
解析:
(1)材料中,两位老师的观点都是对素质教育的错误认识。
(2)王老师的观点是对素质教育内涵的误解。首先,素质教育的目的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素质教育旨在提高国民素质,升学率只是衡量教育质量的标准之一;其次,真正的素质教育不会影响升学率,因为素质教育强调科学地学习、刻苦地学习、有针对性地学习,这样有助于升学率的提高。
(3)李老师的观点是对素质教育使学生生动、主动和愉快发展的误解。学生真正的愉快来自于通过刻苦的努力而带来成功之后的快乐,学生真正的负担是不情愿的学习任务。素质教育要学生刻苦学习,因为只有刻苦学习,才能真正体会到努力与成功的关系,才能形成日后所需要的克服困难的勇气、信心和毅力。

第5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文。
教育学家陶行知说过:处处是想象创造之地,天天是想象创造之时,人人是想象创造之人,而儿童是新时代的创造者,要注重解放儿童的想象创造力。
教育进展国际评估组织,曾对全球21个国家进行了一个调查,结果显示,中国孩子的计算能力第一,想象力却排名倒数第一。
要求:
根据材料,自选角度,自拟标题,撰写一篇800字左右的议论文。


答案:
解析:
【参考范文】 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
中国儿童的计算能力世界第一。但想象力却是最后一名,这不得不引起我们的深思。爱因斯坦曾说过:“想象力远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并推动着进步,想象才是知识进化的源泉。”儿童是最需要想象力的。
想象力是知识的一种创意。创意是个人化思考演进的过程,是将个人独特的天赋、才能及看法转换成新奇而有效的想法,是一种能面对日常生活的问题或挑战,而衍生出创新主张或办法的能力。当一种有创意的想法被发现后.它就可以转变成创新产品。过去人们习惯于用拖把和清水拖地,但马萨诸塞州一家为宝洁公司设计家居清洁产品的公司经过研究发现,拖把上的水实际上更容易使脏物四处散落,而干抹布却能吸附灰尘(根据静电引力原理)。根据这一发现,该公司帮助宝洁公司开发了速易洁静电除尘拖把,如今这种除尘拖把已经成为宝洁旗下价值超过10亿美元的最新品牌之一,而这些价值都源于最初的创意。
想象力是知识的一种创造。黑格尔说过:“想象是艺术创造中最杰出的本领。”中国学生的基础知识扎实,但想象力不足。千百年来,中国教育一直延续的是“解惑”的功能,教师不能讲授暂无定论但可以加以讨论的东西,而必须要给学生传授确切的无可置疑的知识.否则就是“以惑传惑”。按德国科学家洪堡的观念:学生来到学校后。他不仅仅是一个学习者,而且是一个知识的探索者;教师们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者,还要与学生一起来探索真理。发现真理。另外.学习知识的实用态度,使中国不少学生的理论兴趣和理论视野都过于狭小,对其他领域的探索既缺乏了解,更缺乏兴趣和容纳的胸怀。
想象力是知识的一种创新。一个社会的进步.依赖于人们的创新与创造,而想象力永远都是创新与创造的原动力。古今中外,许多伟大的科学家、发明家、思想家、艺术家都具有丰富的想象力,许多伟大的科学理论和发明创造都萌芽于想象。例如,我国古代哲学典籍《庄子》一书中,许多深刻的哲理是通过想象力丰富的寓言来表达的;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在提出“太阳中心说”前,曾想象“太阳坐在宝座上率领着它周围的行星家族”;德国化学家凯库勒在分子结构理论研究中.把原子设想为一条条头尾相连的环形蛇,并由此提出苯分子的环状结构理论。当然,发挥想象力并不是凭空臆想,而是必须建立在尊重客观实际的基础上。因此,只有具备丰富的知识,增加表象储备。才能为想象力的自由驰骋打下基础。
爱因斯坦强调“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并不是否定知识的重要性,而是为了提醒人们要更加重视培养想象力。况且,想象力通常是建立在对人类已有知识成果全面把握和深刻领悟的基础上的。离开了必要的知识积累,想象力往往只能成为“不结果实的花朵”。所以。我们在学习的过程中不能走向另一个极端,一味强调培养想象力,看轻或忽视获取知识.而应努力实现二者的有机统一。

第6题:

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作文。
教师的人格就是教育工作者的一切,只有健康的心灵才有健康的行为。——乌申斯基
请以“教师人格的塑造”为话题写一篇文章,题目自拟,文体不限(诗歌除外),1 000字左右。


答案:
解析:

第7题:

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作文。
博览群书总还是要的,读书人喜欢说“腹有诗书气自华”,但仔细想想,在人身上真正起作用的,一定是真正读懂、读通、读化了的那几部书。
要求:用规范的现代汉语写作。自定立意,自拟题目,自选文本。不少于800字。


答案:D
解析:
请依然相信
我喜欢读书,尤其喜欢读故事性很强的书。读书的时候,总能真切地感受到主人公的喜怒哀乐。然而读《牧羊少年的奇幻之旅》这本书,却让我仿佛感受了人的整整一生。
牧羊少年圣地亚哥过着四处放牧、无忧无虑的生活。他总是在一座废弃的古老教堂过夜,教堂里有一棵巨大的无花果树。有一次,他连续两次在树下做了同一个梦,梦见埃及的金字塔下有一批属于自己的宝藏。经过撒冷王的启示,他坚信自己只要到达金字塔,就能够找到宝藏。
少年舍弃了自己习惯的生活,前往埃及金字塔。经过一番辛苦奔波,他到达一个码头,却在那里被骗走了所有的钱。同时,他还闻知另一个噩耗:宝藏所在的金字塔比自己想象的要远得多。少年踌躇了,他开始怀疑自己的梦想是否能够实现。他开始在一个水晶店打工,决定攒够回乡买羊的钱之后,就继续过回曾经的生活。
一年后,他攒够了钱,可在这段时间里,他目睹了水晶店老板梦想去麦加朝圣,却一生都被生意困住手脚的生活。从面前这个人的一生中,他越来越感受到梦想的呼唤。终于,少年决定重新出发。他在沙漠里经历了恐怖的风沙、战乱,甚至几乎丧命,然而他再也没有动摇过自己的信念。
少年终于来到了金字塔下,他在选定的地方不断挖掘却一无所获。这时,一群劫匪劫持了他。了解了他的意图之后,劫匪头子嘲笑他不该愚蠢到去相信梦里说的事,并告诉他:“两年前,我在这里也重复做了同一个梦。我的梦告诉我。我必须到远方一座倒塌的教堂去,那里的无花果树下有一个牧羊人在睡觉,无花果树根下就是我的宝藏,可是我才不会愚蠢到横越整个沙漠,只为了一个重复做过的梦。”
少年的努力没有白费,他回到自己的家乡,在教堂的无花果树下找到了自己的宝藏。
这本书是一个寻找宝藏的故事,同时也是一个关于人们生存深厚尺度的寓言。
其实,我们每个人都和牧羊少年一样。我们过着自己习惯的生活,就像少年曾经习惯于四方游牧一样。我们也和他一样,曾经相信自己的梦想,甚至曾经真诚地追寻过自己的梦想。然而不同的是,牧羊少年始终相信自己的梦,并坚持到了最后。而我们大多数人经历了各种大大小小的困难之后,就开始怀疑自己的梦想,这怀疑的苗头就像癌细胞一般,迅速传遍了我们的全身,于是,绝大多数人或早或晚在追寻梦想的不同阶段止步了。此后的日子里,我们所能做的就只是沉湎于平凡的生活,只能偶尔在夜深人静的时候,缅怀曾经的梦想,咀嚼轻易放弃梦想的失落感。
每个人的寻梦之旅都以运气开始,最终又以命运的考验结束。而这过程中,相信就是最强大的动力。这使我不禁又想起了一部叫做《当幸福来敲门》的电影。影片中,父亲告诉儿子:“别让别人告诉你你成不了才,即使是我也不行。如果你有梦想,就要去捍卫它。那些一事无成的人想告诉你你也成不了大器。如果你有理想的话,就要去努力实现!”无论身处何时何地,都请依然相信、笃信并坚信自己的追求。
如果说一本书哪怕能给人以生活智慧上的一点启示就是好书,那么这本书无疑可以称得上一部“人生指南”。它告诉我们有关爱情与友谊、幸福与痛苦、梦想与现实等人生的终极意义。

第8题:

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作文。
兔予是短跑冠军,但是不会游泳。松鼠是爬树冠军,但是也不会游泳。鸭子教练却逼着兔子和松鼠学游泳,费了九牛二虎之力,但成效也不大。鸭子教练还不明原因地嚷嚷:“成功来自90%的汗水。加油!加油!”
根据上述材料给你的启示,联系实际,写一篇议论文。题目自拟,立意自定,观点明确,分析具体,条理清晰,语言流畅,不少于1 000字。


答案:
解析:
因材施教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姆指出:“许多学生在学习中未能取得优异成绩,主要问题不是学生智慧能力欠缺,而是由于未得到适当的教学条件和合理的帮助造成的。”这启示我们,应最大限度地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这种“合理的帮助”,就如同“学游泳”的故事,要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发掘潜质,因材施教。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鸭子天生会游水,一下水便驾轻就熟。兔子擅长短跑,松鼠擅长爬树,这是他们的特性所定。然而硬让他们去做自己不擅长的事情,即便费尽心思,付出十足努力,收效也不会很大。这就像让农夫去造机器,让教师去打针一样,即使努力,也必定弄出乱子,无法完成任务。
学校教育的对象是学生,每个学生都有着自己的性格和特点,他们对于学习也有着不同的态度和选择。这就要求教育必须注重个性发展,促使和引导学生个性化,培养学生的个性意识、自主精神和创新精神。再者,社会的繁荣发展需要各行各业、各个层次的人才,这也需要个性发展的教育,在学生先天禀赋的基础上,培养出各有特长的人,从而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素质教育是十分重视张扬个性的教育,其目的就是要让学生的个性能够得到充分的发挥,特长得到最充分的施展。
有一次,孔子讲完课,回到自己的书房,学生公西华给他端上一杯水。这时,子路匆匆走进来,大声向老师讨教:“先生,如果我听到一种正确的主张,可以立刻去做吗”孔子看了子路一眼,慢条斯理地说:“总要问一下父亲和兄长吧,怎么能听到就去做呢”子路刚出去,另一个学生冉有悄悄走到孔子面前,恭敬地问:“先生,我要是听到正确的主张应该立刻去做吗”孔子马上回答:“对,应该立刻实行。”冉有走后,公西华奇怪地问:“先生,一样的问题你的回答怎么相反呢”孔子笑了笑说:“冉有性格谦逊,办事犹豫不决,所以我鼓励他临事果断。但子路逞强好胜,办事不周全,所以我就劝他遇事多听取别人意见,三思而行。”
在不同的学习场合,不同类型、不同能力水平的学生,其学习表现也是不尽相同的,需要教师凭着自己的经验和智慧灵活地设计出因材施教的方法。教师要留意观察,分析学生学习的特点。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学习风格,在教学中有针对性地选择教学方式,而且要引导学生认识自己的学习风格特点,促使学生把学习风格转化为学习策略。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每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世界。”每一个学生都是与众不同的,都有自己的特点和长处。花有花的香,树有树的美,晴有晴的丽,雨有雨的趣。因材施教是教学中一项重要的教学原则。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认知水平、学习能力以及自身素质的差异,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发挥学生的长处,弥补学生的不足,激发学生的兴趣,树立学生的信心,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第9题:

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作文。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素养是由什么构成的呢?这首先是指教师对自己所教的学科要有广博而深刻的知识。”
苏霍姆林斯基接着说:“只有当教师的知识视野比学校教学大纲宽广得无可比拟的时候,教师才能成为教育过程的真正的能手、艺术家和诗人。”
要求:
根据材料。自选角度,自拟标题,撰写一篇800字左右的议论文。


答案:
解析:
教师,请以读书为伴 教育是一种深厚而灵动的“影响”。在教育场域中,教师的素养(包括人格、学识、技能)将直接而有力地影响学生的学习和成长,因此,教师在教育学生们多读书读好书的同时,自己要先做到以读书为伴。
以读书为伴,首先要求教师本身有乐于读书的意识。当前中国遭遇“文化快餐”的影响,教师也不例外。不读原著,不从源头上去开掘;不读“闲书”,不从流域上去开拓。看似“博览”,实为“走马观花”,只见教的招式,不见教的风骨:只有别人的见解,没有自己的声音。现代教师除了善舞鼠标,速成教案,再不能“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是“现代”的过错,还是教师的悲哀?“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只有乐读才能好读,好读才会体验到读书乐。教师读书的理想状态是把读书当作生活的需要。把读书当作自家的事、享受的事。这样,教师才能变“独乐”为“众乐”。才能带领学生一起来读书,一起来分享并创造读书的快乐。
以读书为伴,其次需要教育界重新审视教育,要解放教育,把教育的自由空间和创造权还给教师。少些走过场的培训,多些沉浸式的学习;少些短期效应的苛求,多些长远教育的宽容。让教师根据成长需求(专业和特长),自由而自觉地学习。读一点想读的书,说一点想说的话,写一点想写的东西。这样的读书,才可能是教师神往的,也才可能是真正意义上的读书。另外,社会对教师过高的期待、行政部门对教师工作过多的考评,让现代教师“忙不胜忙”。许多的“忙”是因为我们思路上、策略上的“盲目”而造成的,是由于我们判断上、选择上的“茫然”而导致的。
以读书为伴,最主要是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还原教育的本来面目。当代的应试教育充斥着名利与金钱。淡名利,少功利,为兴趣而学,为理想而教。这本该是杏坛最本色也最自然的风景。遗憾的是,工业化把教育也推上了流水作业线。量化考核越来越把当今的教师锻造成技术机器和训练有素的应试辅导员。教育的自由与创造性在无可奈何和不知不觉中远去了,丧失了,掩埋了。这是教育的进步,还是教育的异化?文凭、职称、考试分数、升学率……一道道的“符咒”,让教师不得不屈从于现实的“硬道理”。从这点上看,当今教师的成长状态是不容乐观的,当今教师的读书处境是极其尴尬的。想读而没时间读,想不读却偏要硬着头皮读。只有改变这种现状,才能从根本上澄清教育之清流,使之回归教育的本质。
读书,应为当今教师的自觉;读书,反哺着教书育人,催化着教育教学,它让教师与教育在浮躁与激荡中,始终保持文化人的良知和文化的高贵。书路无穷。书香永恒。书香校园不允许书香教师缺席!

第10题:

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作文。
材料1:柳传志说过一句话:“卖一台联想电脑,就相当于是帮别人卖掉一个视窗,帮英特尔卖了一个芯片。”
材料2:崔永元说,我们给别人打工,由于无知识产权,没有自己的核心技术,只能打工。
根据上述材料给你的启示,联系实际,写一篇论说文。
要求:
用规范的现代汉语写作,不要脱离材料内容或含义。题目自拟,立意自定,观点明确,分析具体,条理清晰,语言流畅,不少于1000字。


答案:
解析:
实施创新型教育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随着科技革命和知识经济的迅速崛起,创新及创新型教育已成为时代关注的焦点。越来越多的人已充分认识到创新型教育对国家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意义。如何实施和推进创新型教育,培养创新型人才已成为每个教育工作者亟待解决的课题。
首先,教育的思想和理念需要创新。因为思想理念是一切行动的决定性因素,在教育工作中,思想理念尤为重要。作为创新型教育的实施者——人民教师,必须积极转变落后的教育、观念,确立与时代相适应的观点和理念。从新的教育观来看,教师不仅是传统意义上的传道、授业、解惑者,更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教育教学的研究者,课程内容的建设者和开发者。从新的人才观来看,不仅考上大学的学生是人才,而且只要是个性得到发展和完善,素质和能力得到提高,并能通过自己的创造性劳动为社会的进步做出贡献的人都是人才。我们教育的目的是为社会培养适合各个领域需要的人才。从新的教育质量观来看,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教会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求知、学会创造,即教育要以人为本,努力提高人的素质,并通过人的发展促进社会的发展。
其次,教师的素养需要创新。没有创新素养的教师就不可能培养出创新型的人才。教育既有传递性又有创新性。教师要有强烈的创新欲望,能创造出宽松、和谐、民主的学习氛围,尊重学生的个性;具有激发学生创新欲望的艺术,具有基本的教育科学素质和教育科研能力。教师不仅要向学生传授知识,而且要教会学生学习;不仅要发挥教师的积极性。而且要善于激发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再次,教育的内容需要创新,包括创新型教育教学模式、创新型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等等。长期以来,我国的中小学课堂教学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形成了以教师为中心和以传授知识为目标的课堂教学模式.传授知识成为课堂教学的主旋律。在这一模式下,教学过程只重视知识的传授,忽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而创新型教育教学的模式则是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与价值观有机融合,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传统的教学知识内容陈旧,重理论、轻实践,缺少灵活性,从而使学生失去了学习的积极性,失去了对知识的自悟。因此,实施创新型教育,培养创新型人才,需要建立与之相适应的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我们要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创新意识、创新能力三个层次上着手来调整课堂教学的内容,改革教学方法,改进学生的科研实践活动,将创新教育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
最后,需要营造创新型教育的良好氛围。好的环境才会有好的发展,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和高校机关要转变过去的职能和作风,改变旧有的思维定势,实施学校特色建设工程,指导校、系从各学科建设的实际出发,选准改革的突破口。同时,加大政府对教育的投入,加速教育设施建设和教育技术现代化的进程,为信息化远程教学创造条件。
作为国力竞争基础工程的教育.必须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能力的一代新人,这才是创新教育的意义所在。
【解析】
范文为议论文。开篇提出观点,“创新及创新型教育已成为时代关注的焦点,越来越多的人已充分认识到创新型教育对国家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意义。”第二至五段为分论点,并列关系。分别从理念、素养、内容、氛围四个方面论述创新型教育的具体内容。结尾总结观点,提出只有创新型教育才能培养创新型人才。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