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教师资格证历史(统考)

中国古代某位皇帝下诏书说:“今我朝罢相,设五府、六部、都察院、通政司、大理寺等署,分理天下庶务,大权一归朝廷,立法至为详善。毋得议置丞相,臣下敢以此请者,置之重典(重刑)”与材料相符的史实是()A、汉武帝设立中朝,削弱相权B、宋太祖设参知政事,罢黜宰相C、明太祖废除丞相,加强皇权D、清雍正设立军机处,加强皇权

题目

中国古代某位皇帝下诏书说:“今我朝罢相,设五府、六部、都察院、通政司、大理寺等署,分理天下庶务,大权一归朝廷,立法至为详善。毋得议置丞相,臣下敢以此请者,置之重典(重刑)”与材料相符的史实是()

  • A、汉武帝设立中朝,削弱相权
  • B、宋太祖设参知政事,罢黜宰相
  • C、明太祖废除丞相,加强皇权
  • D、清雍正设立军机处,加强皇权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明太祖朱元璋称“我朝罢丞相,设五府、六部、都察院、通政司、大理寺等衙门,分理天下庶务。”其中的“五府”是( )。


A.监察机构
B.军事机构
C.司法机构
D.行政机构

答案:B
解析:
本题考查明朝君权加强的相关知识,“五府”是指五军都督府,即前、后、左、中、右五军都督府,其职能是负责军事组织管理,A、C、D说法有误,B说法正确,因此,本题选B。

A项:明朝的监察机构是指都察院,而非“五府”。与题干不符,排除。

C项:明朝的司法机构是指刑部、大理寺,而非“五府”。与题干不符,排除。

D项:明朝的行政机构是指布政司等,而非“五府”。与题干不符,排除。

第2题:

以下对于会审的说法正确的有、()

A、九卿会审,是由六部尚书及通政使司的通政使、都察院左都御使、大理寺卿九人会审皇帝交付的案件或已判决但囚犯仍翻供不服之案
B、清代会审制度形成了秋审、朝审、热审等比较规范的会审体制,其中秋审与朝审都由明代的朝审发展而来
C、清代秋审是最重要的死刑复审制度
D、在清朝,案件经过秋审或朝审复审程序,分四种情况处理、情实、缓决、可矜、留养承嗣

答案:A,B,C,D
解析:
明代的会审制度包括:(1)九卿会审(又称“圆审”)。是由六部尚书及通政使司的通政使、都察院左都御使、大理寺卿九人会审皇帝交付的案件或已判决但囚犯仍翻供不服之案。A选项正确。(2)朝审。每年霜降之后,三法司会同公、侯、伯爵,在吏部尚书(或户部尚书)主持下会审重案囚犯,从此形成制度。(3)大审。清代会审制度。清代在明代会审制度基础上,进一步完善了重案会审制度,形成了秋审、朝审、热审等比较规范的会审体制。清代秋审、朝审皆渊源于明代的朝审。由此B选项正确。秋审是最重要的死刑复审制度,因在每年秋天举行而得名。C选项正确。朝审是对刑部判决的重案及京师附近绞、斩监候案件进行的复审,其审判组织、方式与秋审大体相同,于每年霜降后十日举行。案件经过秋审或朝审复审程序后,分四种情况处理:其一情实:指罪情属实、罪名恰当者,奏请执行死刑;其二缓决:案情虽属实,但危害性不大者,可减为流三千里,或发烟瘴极边充军,或再押监候;其三可矜:指案情属实,但有可矜或可疑之处,可免于死刑,一般减为徒、流刑罚;其四留养承嗣:指案情属实、罪名恰当,但有亲老丁单情形,合乎申请留养条件者,按留养奏请皇帝裁决。D选项正确。

第3题:

明代首创的国家政务部门是()

A.都察院

B.通政司

C.大理寺

D.六部


参考答案:B

第4题:

以下对于会审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九卿会审,是由六部尚书及通政使司的通政使、都察院左都御使、大理寺卿九人会审皇帝交付的案件或已判决但囚犯仍翻供不服之案
  • B、清代会审制度形成了秋审、朝审、热审等比较规范的会审体制
  • C、清代朝审是最重要的死刑复审制度
  • D、在清朝,案件经过秋审或朝审复审程序后,分四种情况处理:情实、缓决、可矜、留养承嗣

正确答案:C

第5题:

明初,罢中书省,六部的地位上升,上承皇帝之命,一定程度上分割了宰相的事权,与六部合称“七卿”的是()

A.大理寺
B.通政司
C.都察院
D.内阁

答案:C
解析:
本题是对于明朝中央官制的考查。考生只需记住明初将御史台改为都察院,其长官左右都御史与六部尚书地位相近,合称“七卿”,即可得出正确答案。

第6题:

明太祖朱元璋称:“我朝罢丞相,设五府、六部、督察院、通政司、大理寺等衙门,分理天下庶务。”其中的“五府”是( )。

A.监察机构
B.军事机构
C.司法机构
D.行政机构

答案:B
解析:
本题考查明初专制集权统治的加强。明初朱元璋在废掉中书省的同时,设置五军都督府,即前、后、左、中、右,五军都督府,分领军卫,撤销大都督府。五军都督府负责军事组织管理职能,所以,五府为军事机构。

第7题:

明初,罢中书省,六部的地位上升,上承皇帝之命。一定程度上分割了宰相的事权,与六部尚书合称“七卿”的是( )。

A.大理寺卿
B.通政司长官
C.都察院长官
D.内阁大学士

答案:C
解析:
明代以六部尚书、左都御史为七卿。其中,六部分别为吏部、礼部、刑部、兵部、户部、工部;而左都御史则为都察院长官

第8题:

明初中央“设五府、六部、都察院……衙门,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颉颃,不敢相压,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这一做法的实质是(  )。

A.罢设丞相,缓和君臣矛盾
B.各机构平等,避免权力集中
C.各机构相互制约,强化君主专制
D.各部门权力分明,提高效率

答案:C
解析:
从材料中“彼此颉颃,不敢相压,事皆朝廷总之”这一关键信息可以看出明太祖的用意是让各机构互相制约,便于皇帝独揽大权。A、B、D三项也是朱元璋的用意,但实质还是强化君主专制。本题答案为C项。

第9题:

明太祖朱元璋称:“我朝罢丞相,设五府、六部、督察院、通政司、大理寺等衙门,分理天下庶务。”其中“五府”为()。

A.督察机构
B.司法机构
C.军事机构
D.宦官机构

答案:C
解析:
洪武初年,由大都督府的大都督节制中外诸军。洪武十三年(1380年)正月,改大都督府为中、左、右、前、后五军都督府(简称五军府),分领在京的除亲军外的各卫所和在外的各都司。

第10题:

中国古代的某位帝王说:“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故其种落皆依朕如父母。”下列选项能体现该帝王上述民族政策的是()

  • A、在东突厥设羁縻府州
  • B、在蒙藏地区特封活佛
  • C、在六部下设鸿胪寺
  • D、派蒙恬率军北击匈奴

正确答案:A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