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教师资格证历史(统考)

“夫学贵得之心,求之于心而非也,虽其言出于孔子,不敢以为是也。”下列言论中,与该观点同属一个学派的是:()A、“心外无物,心外无事,心外无理。”B、“我之出而仕也,为天下,非为君也。”C、“圣人不责人之必能,是以人人皆可以为圣。”D、“夫形于天地之间者,物也。”

题目

“夫学贵得之心,求之于心而非也,虽其言出于孔子,不敢以为是也。”下列言论中,与该观点同属一个学派的是:()

  • A、“心外无物,心外无事,心外无理。”
  • B、“我之出而仕也,为天下,非为君也。”
  • C、“圣人不责人之必能,是以人人皆可以为圣。”
  • D、“夫形于天地之间者,物也。”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大抵观书,先须熟读,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继以精思,使其意皆若出于吾之心,然后可以有得尔。泛观博取,不若熟读而精思。”此句说明读书的方法是()

  • A、熟读
  • B、精思
  • C、熟读与精思
  • D、泛观博取

正确答案:C

第2题:

“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这句话是()说的。

  • A、孔子
  • B、子贡
  • C、曾子
  • D、颜回

正确答案:C

第3题:

阅读《季氏将伐颛臾》中的一段文字,回答下列问题:
冉有曰:“今夫颛臾,固而近于费,今不取,后世必为子孙忧。”孔子曰:“求!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而谋动干戈于邦内。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
(1)将“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译成现代汉语,并说明孔子这句话所表达的观点。
(2)将“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译成现代汉语,并说明孔子这句话所表达的观点。
(3)将“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译成现代汉语,并说明孔子这句话所表达的观点。
(4)这段文字表达了什么观点
(5)这段文字在论证方法上有何特色


答案:
解析:
(1)“君子最痛恨那种心里想得到嘴上却不说‘想要得到它’,却一定为了得到它寻找借口的人。” 驳斥冉有为攻打颛臾寻找借口。
(2)“远方之人还不归服,便再完善文德教化来使他们归顺。已经使他们来了,就得使他们安居下来。”
孔子表达的观点是:为政以德。
(3)“我担心季孙的忧患不在颛臾,而在鲁君啊!”
指出季氏伐颛臾的危害:季氏专权,又要扩张势力范围,这必然激化与鲁君的矛盾,发动不义之战,授鲁君以柄,后必有灾,这才是季氏真正的忧患之所在。
(4)驳斥冉有为攻打颛臾寻找借口,提出为政以德的观点。
(5)驳中有立,驳立结合,通过立论来驳斥对方的观点。?

第4题:

王守仁(阳明)认为:“夫学贵得之心,求之于心而非也,虽其言之出于孔子,不敢以为是也,而况其未及孔子者乎?求之于心而是也,虽其言之出于庸常,不敢以为非也,而况其出于孔子者乎?”该观点有利于()

  • A、重建儒学的信仰
  • B、完善心学体系
  • C、否定孔子的权威
  • D、批判专制的思想

正确答案:C

第5题:

“夫道,天下之公道也,学,天下之公学也,非朱子可得而私也,非孔子可得而私也。……然则某今日之论,虽或于朱子异,未必非其所喜也。”请判断该学者是()

  • A、程颐
  • B、朱熹
  • C、王阳明
  • D、李贽

正确答案:C

第6题:

中国古代某思想家说:“求诸心而得,虽其言之非出于孔子者,亦不敢以为非也;求诸心而不得,虽其言之出于孔子者,亦不敢以为是也。”该思想家是()

  • A、董仲舒
  • B、朱熹
  • C、王阳明
  • D、李贽

正确答案:C

第7题:

“抵观书,先须熟读,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继以精思,使其意皆若出于吾之心,然后可以有得尔。泛观博取,不若熟读而精思。”(《朱子语类》)提倡读书比较好的方法是()

  • A、广闻博览
  • B、熟读而精思
  • C、多方汲取
  • D、反复思考

正确答案:B

第8题:

“故学至乎礼而上矣,夫是之谓道德之极”,语出()。

  • A、孔子
  • B、老子
  • C、孟子
  • D、荀子

正确答案:D

第9题:

材料一“夫学贵得之心,求之于心而非也,虽其言之出于孔子,不敢以为是也,……求之于心而是也,虽其言之出于庸常,不敢以为非也”。“士以修治,农以具养,工以利器,商以通货,各就其资之所近,力之所及者而业焉。……故曰,四民异显而同道。”“大人者,以天地万物为一体者也,其视天下犹一家,中国犹一人焉。” ——《王阳明文集》 材料二黄宗羲说:“凡天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是以其未得之也,茶毒天下之肝脑,离散天下之子女,博我一人之产业,曾不惨然。……敲剥天下之骨髓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奉我一人之淫乐,视为当然,……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明夷待访录》材料二反映了黄宗羲的思想具有怎样的时代特点?概括指出这种思想特点形成的原因。


正确答案: 时代特点:体现了黄宗羲反对封建专制集权(或君主专制独裁)的时代特点。
原因:商品经济的发展,资本主义的萌芽;封建社会制度的衰落;儒学思想蜕变为封建专制统治的精神枷锁。

第10题:

明清之际某思想家提出:“君子之为学也,……知天下之势之何以流极而至于此,则思起而救之。”“孔子之删述六经,即伊尹、太公救民于水火之心,……故曰:‘载之空言,不如见诸行事。’”材料反映了该思想家()

  • A、主张经世致用
  • B、力挽儒学危机
  • C、维护理学正统
  • D、反对盲从孔子

正确答案:A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