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教师资格证历史(统考)

1894年,大学毕业两年的孙中山上书李鸿章,提出了多项改革救国的建议,但遭到了拒绝,失望之余,孙中山回到了檀香山,创办了生平首个革命组织——兴中会。由此可见孙中山()A、希望清政府进行改革救亡图存B、主张以暴力革命推翻清政府统治C、由希望改革发展为主张革命D、三民主义的革命思想正式形成

题目

1894年,大学毕业两年的孙中山上书李鸿章,提出了多项改革救国的建议,但遭到了拒绝,失望之余,孙中山回到了檀香山,创办了生平首个革命组织——兴中会。由此可见孙中山()

  • A、希望清政府进行改革救亡图存
  • B、主张以暴力革命推翻清政府统治
  • C、由希望改革发展为主张革命
  • D、三民主义的革命思想正式形成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自1918年至1919年,孙中山撰写了《孙文学说》和()

A.《上书李鸿章》

B.《实业计划》

C.《建国方略》


参考答案:B

第2题:

孙中山于()上书李鸿章。

  • A、1892年
  • B、1893年
  • C、1894年
  • D、1895年

正确答案:C

第3题:

()不是孙中山早期阐述改良救国经济思想的文章。

A.《上李鸿章书》

B.《致郑藻如书》

C.《民权初步》

D.《农功》


参考答案:C

第4题:

1894年6月,上书李鸿章失败,促使孙中山坚定地走上了反抗清王朝的革命道路。


正确答案:正确

第5题:

1894年,孙中山和()抵达天津,上书李鸿章。


正确答案:陆皓东

第6题:

孙中山早期的改良救国经济思想比较集中的表现在三篇文章中()。

  • A、《致郑藻如书》
  • B、《上书李鸿章》
  • C、《孙文学说》
  • D、《农功》

正确答案:A,B,D

第7题:

孙中山在()中,把“人能尽其才”称为“富国之大经,治国之大本”的“国事“之一。

  • A、《兴中会章程》
  • B、《上书李鸿章》
  • C、《孙文学说》

正确答案:B

第8题:

孙中山政治谋略思想形成的标志是上书李鸿章。()

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参考答案:正确

第9题:

自1918年至1919年,孙中山撰写了《孙文学说》和()

  • A、《实业计划》
  • B、《建国方略》
  • C、《上书李鸿章》

正确答案:A

第10题:

《上书李鸿章》中所重点阐述的问题是()。

  • A、实业救国
  • B、发展教育
  • C、以农为经

正确答案:A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