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教师资格证历史(统考)

《后汉书·左雄传》记载:“请自今孝廉年不满四十,不得察举。皆先诣公府,诸生试家法(经术),文吏课笺,奏副之端门,练其虚实,以观异能,以美风俗。有不承科令者,正其罪法。若有茂才异行,自可不拘年齿。”据材料可知,左雄建议东汉察举制要()①改变单凭“德”选拔人才的标准②规定察举年龄必须在四十岁以上③辅以考试来甄别察举对象的能力④结合科举制度多种途径选拔人才A、①③B、②③C、①②③D、②③④

题目

《后汉书·左雄传》记载:“请自今孝廉年不满四十,不得察举。皆先诣公府,诸生试家法(经术),文吏课笺,奏副之端门,练其虚实,以观异能,以美风俗。有不承科令者,正其罪法。若有茂才异行,自可不拘年齿。”据材料可知,左雄建议东汉察举制要()①改变单凭“德”选拔人才的标准②规定察举年龄必须在四十岁以上③辅以考试来甄别察举对象的能力④结合科举制度多种途径选拔人才

  • A、①③
  • B、②③
  • C、①②③
  • D、②③④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察举制是如何选拔人才的,如何理解其教育功能?


参考答案:

1、察举制度的主要科目,一为经常性举行的科目,称作常科,一般是每年由州郡长官按规定的名额、标准向朝廷推荐人才。通常包括孝廉、秀才两科;另一为特科,是皇帝根据临时制定选士的标准和名目的科目,主要有贤良方正、明经、童子等科。
2、察举制度首先调动了世人读书求学的积极性,从而促进了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和家庭教育的发展。其次统一了教育标准。在此规范了教育内容。
3、规范经学内容的主要手段及其具体内容
①统一经学标准。西汉甘露三年(前51年)汉宣帝主持召开石渠阁会议;东汉建初四年(79年)汉章帝主持召开著名的白虎观会议。撰成《白虎通》一书。经学有了同意的标准,官学和私学也有了规范的教学内容。②刊刻石经。汉灵帝准奏,蔡邕便令人将自己手书的经文刻于石碑,立于太学门外。这就是熹平石碑。熹平石碑,为学校及自学者提供了标准、规范教科书。是我国教育史上的一大创举,最初是封建国家加强对教育进行宏观管理的手段,后来则成为国家重视教育、独尊儒术的象征。


第2题:

察举制,察是考察,举是推荐。主要科目有孝廉、贤良文学、茂才等。


正确答案:正确

第3题:

东汉察举主要根据人才在地方上的声望,这被称为()

A.皇帝征召

B.乡举里选

C.公府与州郡辟除

D.举孝廉


参考答案:B

第4题:

两汉通过察举制选拔人才,汉武帝以后,除了贤良文学这一察举科目外,察举增加的新科目有()()()()。


正确答案:秀才科、孝廉科、明法科、明经科

第5题:

中国古代对人才选拔主要形式为“举孝廉”的是什么制度?()

  • A、察举制
  • B、九品中正制
  • C、世卿世禄制
  • D、科举制

正确答案:A

第6题:

察举是一种由下向上选拔官吏人才的制度,其中最著名的三科为()

  • A、孝廉
  • B、茂才
  • C、秀才
  • D、贤良方正文学
  • E、探花

正确答案:A,B,D

第7题:

汉代察举制中,下列哪一科不属于岁科的科目?()

  • A、孝廉
  • B、察廉
  • C、进士
  • D、茂才

正确答案:C

第8题:

汉朝建立的察举制度,其中察举的含义是()

A.自上而下推选人才为官的制度

B.通过视察发现人才的制度

C.通过选举来选拔人才为官的制度

D.通过民主方式选拔人才的制度


参考答案:C

第9题:

汉朝建立的察举制度,其中察举的含义是()

  • A、自上而下推选人才为官的制度
  • B、通过视察发现人才的制度
  • C、通过选举来选拔人才为官的制度
  • D、通过民主方式选拔人才的制度

正确答案:C

第10题:

《通典》记载:阳嘉元年,尚书令左雄改察举之制,侍中张衡上疏曰:自初举孝廉,到今二百年,必先孝行;行有馀力,乃草文法耳。今诏书一以能诵章句、结奏案为限,虽有至孝,不当其料,所谓损本而求末者也。文中“损本而求末”的“本”是指()

  • A、孝、廉的选官标准
  • B、门第族望的推选依据
  • C、科举考试的办法
  • D、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正确答案:A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