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教师资格证思想品德(统考)

父亲叫儿子去买火柴,并嘱咐儿子火柴要擦得着。儿子回来后对父亲说:“我今天买的火柴每一根都擦得着。”父亲问:“你怎么知道的?”儿子说:“我每一根都试过了。”父亲听后,哭笑不得。从哲学上看,儿子()。A、没有认识到量变积累到一定程度会引起质变B、没有认识到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辩证统一的C、忽视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D、没有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

题目

父亲叫儿子去买火柴,并嘱咐儿子火柴要擦得着。儿子回来后对父亲说:“我今天买的火柴每一根都擦得着。”父亲问:“你怎么知道的?”儿子说:“我每一根都试过了。”父亲听后,哭笑不得。从哲学上看,儿子()。

  • A、没有认识到量变积累到一定程度会引起质变
  • B、没有认识到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辩证统一的
  • C、忽视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 D、没有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父亲和儿子在同一事件中死亡,不能确定死亡先后时间的,如父亲和儿子都有继承人,推定()。

A.父亲先死亡

B.儿子先死亡

C.父亲和儿子同时死亡

D.由人民法院确定父亲或儿子先死亡


参考答案:A

第2题:

《洋车夫的儿子》一诗,三句话分别是()说的。

A.儿子,父亲,儿子

B.儿子,父亲,顾客

C.儿子,阿五,父亲

D.儿子,父亲,阿五


答案:A

第3题:

下面是对选文第⑹段中“强壮”、“高大”的理解,错误的是( )

A. 在母亲眼里,儿子正值中年,是“强壮”的。

B. 儿子还小,看父亲是“高大”的。

C. 因为“我”身体强壮,身材高大,如实反映了“我”的体质、体形。

D.“强壮”是从母亲看儿子的角度说的,“高大”是从儿子看父亲的角度说的。


正确答案:C

第4题:

父亲对儿子说:“你只有努力学习,才能考上重点大学。”
后来可能发生的情况是:
Ⅰ、儿子努力了,没有考上重点大学。
Ⅱ、儿子没努力,考上了重点大学。
Ⅲ、儿子没努力,没有考上重点大学。
Ⅳ、儿子努力了,考上了重点大学。
发生那几种情况时,父亲说的话没有错误?

A.仅Ⅳ。
B.仅Ⅲ、Ⅳ。
C.仅Ⅱ、Ⅲ、Ⅳ。
D.仅Ⅰ、Ⅲ、Ⅳ。

答案:D
解析:
【思路点拨】父亲的话是必要条件命题,为真时合理推理有:无前项P无后项Q,故Ⅲ为真。有后项Q就一定有前项P。有前项P不一定有后项Q,故Ⅰ、Ⅳ可以为真。Ⅱ中无前项P而有后项Q,故父子的命题为假。故应选择D选项。

第5题:

甲某有两个儿子,大儿子17岁,小儿子13岁。一天夜间,他带领两个儿子到某乙家盗窃财物。他进入房中行窃,小儿子在门外放风,大儿子进行运递,结果窃得大量财物。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父子三人构成盗窃犯的共犯

B.父亲构成盗窃犯,两个儿子不构成犯罪

C.父亲和大儿子构成盗窃犯,小儿子不构成犯罪

D.父亲和小儿子构成共同犯罪,大儿子不构成犯罪


正确答案:C
解析:甲某的小儿子未达到刑事责任年龄,不能成为犯罪的主体,故A、D选项错误。已满16周岁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甲某的大儿子已17岁,达到刑事责任年龄。故C选项正确。

第6题:

:父亲比儿子大30岁,明年父亲的年龄是儿子的3倍,那么今年儿子的年龄是( )岁。

A.15

B.14

C.16

D.13


正确答案:B

第7题:

儿子的年龄是母亲年龄的3/10,是父亲年龄的2/7,父亲年龄又比母亲年龄大2岁,那么父亲、母亲、儿子分别多少岁?


这道题中的比例关系不能直接加减,因为他们的基本量不同,要使比例能直接加减,就要使他们的基本量相同。这里不变的量是儿子的年龄。这样比例关系就可以化成6/20和6/21,但是"父亲年龄又比母亲年龄大2岁",所以根据比例关系可以判断出父亲的年龄是42,母亲年龄是40,那么儿子就是12

第8题:

如果你是大禹的儿子,长到十几岁了,从来没有见过父亲,只知道父亲在治理洪水,你又有什么话想对父亲说?


正确答案:
自由发挥即可

第9题:

人物题:

1、一对父子

2、儿子即位在前

3、儿子出奔,父亲即位

4、父亲被赶,儿子后又复位。


参考答案:

卫出公(辄);卫庄公(蒯聩)


第10题:

一位父亲深情地对大学毕业刚走上工作岗位的儿子说:“世界上只有没出息的人,没有没出息的工作。”
这位父亲是要告诉儿子,要树立( )。

A.自主择业观
B.竞争就业观
C.职业平等观
D.自主创业观

答案:C
解析:
本题属于态度观点题。“没有没出息的主作”可以看出来文中父亲对工作 的态度是职业没有高低贵贱之分,是一种职业平等的价值观。[解题误区]本题要求理解“世界上只有没出息的人,没有没出息的工作”这句话的主旨, 那么一定要找出最能概括这句话意思的选项,所以这句话中也会有一部分B项的成分,但更 主要的是体现在“任何工作都是有出息的”这一观点上,这是一种职业平等观的体现。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