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题:
1895年联合在京参加会试的举人共同发起著名的“公车上书”的代表人物是()
A.梁启超
B.谭嗣同
C.康有为
D.严复
第2题:
第3题:
古代选拔人才的主要方式是科举考试制度,明清时期每三年一次会集各省举人在京城举行的考试称为( )。
A、院试
B、乡试
C、会试
D、殿试
第4题:
1895年,康有为联合在京参加会试的举人共同向皇帝上书,史称()
第5题:
1895年联合在京参加会试的举人共同发起著名的“公车上书”的代表人物是()
第6题:
每三年一次在京城举行的会试中取中者称为“举人”。( )
第7题:
从各地方学校中选拨入监就读叫“()”。
第8题:
明清时期科举考试分三级进行。州县级考试,考中者叫“秀才”;省级考试叫“乡试”,考中者叫“举人”;中央级考试叫“会试”,考中者再通过“殿试”,可得“进士”称号。
(1)明清时期,由于受科举制影响,一般学校的教育目标和教学内容,都与科举有直接关系。这些学校往往成为科举的预备场所,一些与科举无关的学科,则不受重视。明中期以后,书院逐渐兴盛,但在科举制盛行的时代,书院成为科举的附庸。清代,书院成为官府所办,教学内容全为四书五经和八股文,直接为科举服务。
(2)当时,许多知识分子热衷科举考试,整天钻研空洞的八股文,很少有人认真求学问,结果大多数学生知识贫乏,对天下大事和国计民生茫然无知。在这种学风影响下,书坊刻印的应考书籍大量充斥市场,算命、卜卦、祈求神灵的迷信风气在读书人中间广为流传。
第9题:
康有为联合在京的参加会试的举人共同发起的“公车上书”是在()
第10题:
会试是每三年一次在京城举行的考试,取中者称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