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外汉语教师资格证考试

非不贤也,为其不可得而法。《吕氏春秋·察今》

题目

非不贤也,为其不可得而法。《吕氏春秋·察今》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说明句中的词类活用现象 今京不度,非制也。


正确答案: 制,名词活用动词

第2题:

孔子讲:“见贤思()焉,见不贤而内省也。”

  • A、齐
  • B、钱
  • C、史
  • D、事

正确答案:A

第3题:

下列四句话中,主题思想不同于其他三句的是:( )

A.自古及今,未有穷其下而能无危者也。
B.左右皆日贤,未可也;诸大夫皆日贤,未可也;国人皆日贤,然后察之;见贤焉,然后用之。
C.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悌也者,其仁之本与。
D.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

答案:C
解析:
A项意为从古至今,没有听说使他的臣民穷困而国家没有危险的,强调的是养民,不要过度掠夺民众。B项强调从民,即根据民意任用贤人。C项意为一个有道德的君子,专心于最基础的工作,基础树立了,道就会产生;一个人孝顺父母,敬爱兄长,这就是“仁”的基础吧。D项意为以人民的快乐为自己的快乐,以人民的忧愁为自己的忧愁的君主,人民便会和你一条心。从四个选项的主题思想来看,A、B、D三项均强调以民为本.C项讲的是君子自身的修养,与其他三项不同。故本题选C。

第4题:

翻译:夫物不产于秦,可宝者多;士不产于秦,而愿忠者众。今逐客以资敌国,损民以益仇,内自虚而外树怨于诸侯,求国无危,不可得也。”


正确答案: 许多东西并不产于秦,然而可当作宝物的却很多;许多士人都不出生在秦国,可是愿意对秦尽忠心的却不少。现在驱逐客卿而帮助敌国,减少本国人口而增加仇人的实力,结果在内使自己虚弱,在外又和各国诸侯结怨,象这样做而想使国家不陷于危境,这是办不到的啊!”

第5题:

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太公望东封于齐,齐东海上有居士曰狂矞、华士,昆弟二人者立议曰:“吾不臣天子,不友诸侯,耕作而食之,掘井而饮之,吾无求于人也。无上之名,无君之禄,不事仕而事力。”太公望至于营丘,使吏执杀之,以为首诛。周公旦从鲁闻之,(1)发急传而问之曰:“夫二子,贤者也。今日向国而杀贤者,何也?”太公望曰:“是昆弟二人立议曰:‘吾不臣天子,不友诸侯,耕作而食之,掘井而饮之,吾无求于人也。无上之名,无君之禄,不事仕而事力。’彼不臣天子者,是望不得而臣也。不友诸侯者,是望不得而使也。耕作而食之,掘井而饮之,无求于人者,(2)是望不得以赏罚劝禁也。且无上名,虽知,不为望用;不仰君禄,虽贤,不为望功。不仕则不治,不任则不忠。且先王之所以使其臣民者,非爵禄则刑罚也。今四者不足以使之,(3)则望当谁为君乎?(4)不服兵革而显,不亲耕褥而名,又非所以教于国也。今有马于此,如骥之状者,天下之至良也。然而驱之不前,卻之不止,左之不左,右之不右,则臧获虽贱,不托其足焉。臧获之所愿托其足于骥者,以骥之可以追利辟害也。今不为人用,藏获虽贱,不托其足焉。己自谓以为世之贤士,而不为主用,行极贤而不用于君,(5)此非明主之所臣也,亦骥之不可左右矣,是以诛之。” (1)发急传而问之。


正确答案:派人急忙乘传车前往问太公望。

第6题:

《论衡·程材》中讲到的主要观点包括()。

  • A、驱驰日以巧,屏窜日以拙
  • B、非材顿知不及也,希见阙为,不狎习也
  • C、今不曰所言非,而云太多;不曰世不好善,而云不能领,斯盖吾书所以不得省也
  • D、盖足未尝行,尧、禹问曲折;目未尝见,孔、墨问形象

正确答案:A,B,D

第7题: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也。”


正确答案:自省

第8题:

翻译: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自省也。”


正确答案:孔子说:“见到贤人,要向他看齐;见到不贤的人,要反省自己。”

第9题:

翻译:今京不度,非制也,君将不堪。


正确答案: 现在的京邑不符合规定,不合国家的制度,将来你会控制不住的。

第10题:

今京不度,非制也。


正确答案: 现在,京邑的城墙不合规定,这不是先王的制度。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