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外汉语教师资格证考试

简述历代中枢机构的变化。

题目

简述历代中枢机构的变化。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简述魏晋南北朝中枢秘书机构的演变及职能。


参考答案:

魏晋南北朝是我国历史上一大分裂时期,这一时期中枢秘书机构演进的过程,其基本线索就是:以中书省取代尚书台,设门下省分散中书省之权,初步形成了中书、门下、尚书三个相互配合,又相互制约的秘书机构。
(1)设中书省替代尚书台。中书省起初的职责是“掌赞诏命,记会时事,典作文书”,即负责起草诏命、记录朝廷大事,拟制文书,是皇帝的机要秘书处。后来,随着业务日繁,中书省要负责21方面的事务,直接与行政中枢尚书省的各曹对口,渐渐发展为规模很大的朝廷的“办公厅”。
(2)设门下省分中书省之权。门下省在皇帝左右议论大政,出宣诏命,办理交付事项等。这样,门下省就分掌了中书省的一部分秘书工作,分散、限制了中书省的权力。


第2题:

简述秦汉中枢秘书机构的确立和演进。
秦汉中枢机构的演进是从丞相府到尚书台。
秦朝以丞相府、太尉府和御史大夫寺为政府的中枢机构,其秘书工作以丞相府为主,御史大夫寺为辅。至汉代先后经历削弱相府、起用尚书,而后设立尚书台。尚书台的设立,标志着新的秘书机构形成,最终尚书台取代相府,成为皇帝的办公厅。这标志着从汉武帝开始的将相府的秘书职能转移至皇宫的任务已经完成。

第3题:

历代书目分类变化说明了什么?


参考答案:历代书目分类的变化,是社会文化知识积累和反思的结果,反映了当时人们对知识的思考、理解和认识,反映了人们思想与文化价值观念的变化,因此是研究社会思想文化变化的重要资料。

第4题:

简述元朝的中枢秘书机构及其职能。


正确答案: 元朝中央政府的秘书中枢在中书省内。中书省长官为中书令(往往以太子充任),有左、右丞相(以右为上),平章政事,左、右丞,参知政事等官。省内的专职秘书机构有参议府、承发司、管勾司、检校司、照磨所、时政科。

第5题:

简述我国历代农民起义口号的发展。


正确答案: (1)秦末陈胜、吴广起义提出了“伐无道,诛暴秦”;
(2)东汉末张角黄巾起义提出了“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
(3)唐末黄巢起义表现出了“平均”的思想和要求;
(4)北宋王小波、李顺起义提出了“均贫富”;
(5)南宋钟相、杨么起义提出了“等贵贱,均贫富”;
(6)明末李自成起义提出了“均田”、“免粮”。从农民起义口号的提出,可以看出农民起义水平的不断地提高,农民阶级的要求也不断提高,从政治发展到经济,然后深刻触及到封建社会的土地问题。它受到了广大农民群众的拥护,影响了后代的农民起义,也顺应了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第6题:

简述五代时期中枢机构的名称及其职责。


参考答案:

(1)枢密院。枢密院肇始于唐中后期,由宦官执掌,参与内廷决策。
(2)中书门下。唐中期以后,中书门下逐渐降为行政执行的综理机构。五代基本承袭晚唐旧制。
(3)三司使。三司使是掌管财赋的专门机构。


第7题:

简述历代重要的石经文献。


正确答案: (1)熹平石经
中国最早的刻于石碑上的官定儒家经本。
时间:东汉末年
字体:隶书
内容:儒学七书(《周易》、《尚书》、《鲁诗》、《仪礼》、《春秋》、《公羊传》、《论语》)
(2)三体石经
时间:三国魏齐王曹芳正始(240-249)年间
字体:古文、篆文、隶书
内容:儒家经典《尚书》、《春秋》和部分《左传》
(3)开成石经
时间:中唐时期
字体:楷书内容:儒家十二经
清以前的石经中唯开成石经保存最为完好。
(4)乾隆石经
时间:清雍乾年间
字体:楷体内容:“十三经”

第8题:

简述历代方剂学发展的主要成就。


参考答案:方剂学是专门研究方剂配伍规律及临床应用的学科。《五十二病方》是最早的方书,载方280余首。《内经》虽然载方13首,但却提出了“君臣佐使”和“大、小、缓、急、奇、偶、复”七方的组方原则,奠定了方剂学的理论基础。《伤寒杂病论》载方269首,但组方全面、严谨而精当,是后世处方用药的臬圭,为“方书之祖”。唐代的《千金要方》和《外台秘要》,记载了唐以前方书内容。宋代有《太平圣惠方》、《圣济总录》和《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均为政府主持编撰的有影响的大型方书。明代有资料最丰富的《普剂方》。清代出版的《医方集解》和《成方切用》是代表了清代方剂学成就的专著。

第9题:

简述清代中枢秘书机构的演变。


正确答案: 清代的中枢秘书机构内阁经历了一个从文馆到内三院、从内三院到内阁、旋又复称内三院,后再次改称内阁的发展演变过程

第10题:

简述炮制的历代称谓。


正确答案:炮制的历代称谓有炮炙、修治、修事、修制、合和、合药、制药、治制、制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