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外汉语教师资格证考试

在()遗址中,已可见初具规模的农业定居场所;有较大的村落,有群体组织活动。

题目

在()遗址中,已可见初具规模的农业定居场所;有较大的村落,有群体组织活动。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 )位于浐河东岸,是 6000多年前的村落遗址。

A 半坡遗址

B 咸阳宫遗址

C 阿房宫遗址

D 大明宫遗址


标准答案:A

第2题:

安阳黄县三杨庄遗址是什么时代的村落遗址?()

  • A、西汉
  • B、南北朝
  • C、唐代

正确答案:A

第3题:

( )等县900多处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证实,在8000~9000年以前,原始人群已栖息于湖南广阔的山川之间,并转入定居的农耕生活,以原始农业和家畜饲养经济为主.

A.石门

B.澧县

C.湘乡

D.泸溪


正确答案:ABCD

第4题:

新石器时代的特征不包括下列哪一项:()

  • A、出现石器
  • B、出现长期定居的村落
  • C、烧制陶器
  • D、经营原始种植农业和饲养家畜

正确答案:A

第5题:

半坡遗址是父系氏族公社时期的村落遗址。


正确答案:错误

第6题:

今日我国茶区在隋唐时已初具规模。


正确答案:错误

第7题:

下列表述半坡遗址正确的选项的是()。

  • A、半坡遗址位于陕西半坡村
  • B、它是黄河流域父系氏族公社村落遗址
  • C、遗址分为居住、制陶、墓葬三个区
  • D、遗址有黍,粟等谷物遗存,证实我国是世界最早植粟国家之一
  • E、遗址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正确答案:A,C,D,E

第8题:

在黄河中下游地区,在距今四千余年的()遗址中已经能够出现初具规模的农业定居场所。

A.龙山文化

B.屈家岭文化

C.仰韶文化

D.河姆渡文化


参考答案:A

第9题:

平度市已初具规模的红色教育基地有8处,形成了‘三故居、一旧址、四处纪念馆’的布局。


正确答案:错误

第10题:

通过半坡遗址的村落布局来论证氏族制的内部结构。


正确答案: 半坡遗址的村落和墓葬反映出半坡遗址处于母系氏族公社繁荣阶段,氏族制得到充分发展。
(1)从遗址的结构看,半坡遗址约5万平米,包括居住区、窑厂和公共墓地三部分。居住区在聚落的中心,中间分布着许多小房子,有方形和圆形两种,共计46座,每座小房子供对偶家庭居住用。
(2)从居住遗址反映,母系氏族公社繁荣阶段的婚姻形态已经由族外婚发展为对偶婚,即一对男女在或长或短时间内保持配偶关系,但这种关系还不稳定,不能构成独立的家庭经济,男子到女子氏族中来过婚姻生活,子女属于母亲。
(3)氏族建立的民主、平等关系。由于人口增加和氏族制的发展,氏族内部分解为若干女儿氏族,这样就逐渐形成母系大家族,若干母系大家族组成氏族公社,因为实行族外婚,几个互为通婚的氏族又形成了部落,氏族制得到充分发展。
氏族成员之间是平等的,过着平均生活,私有制没有出现,所以反应在墓葬中的随葬品不多,悬殊不大,多数是陶器等生活用品,生产工具和装饰品很少,女性墓葬中较多,说明妇女在生产中的地位较高,显然尚处于母权制阶段。
除了血缘纽带外,还有共同的信仰联系。早在山顶洞人时期就产生了灵魂不灭观念,到半坡氏族阶段,这种观念更加深入人心。他们确信人死后附在体内的灵魂不死,所以每个氏族成员按照自己的信仰习俗,墓葬有一定的葬式。半坡氏族的墓葬大多面朝西,小孩用陶瓮做葬具,底部穿有一个孔,让小孩灵魂出入有道路。这些都反映人们又一种信仰,盼望死后能到另一个世界去生活,图腾慢慢就演变而来。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