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教师岗前培训考试

简述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与内容。

题目

简述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与内容。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简述心理健康教育目标的特征?


正确答案: 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应具有以下几方面的特征:
(1)心理健康教育目标体系的立足点应是面向未来的。
心理健康教育要建立在让下一代适应未来发展的需要上,因为未来世纪的发展速度将比以往所有的世纪的总和还要快,教育给予人的不仅是已有的知识经验,还有在动态环境下变幻莫测的种种发展机会,只有在知识范围、能力系统、心理状态等方面大大超过前人,才能成为时代的成功者。所以,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应该是面向未来的。
(2)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应保证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发展。
在教育过程中,应非常重视受教育者的主体性,并把个性作为整个教育的出发点,认为个性的全面、充分发展是实现人的潜能与价值的基本条件。人与人之间在基本心理素质上是相同或相近的,同时人与人之间的心理素质又存在着很大的差异。人的基本心理素质的相同性为每个人的发展提供了多种可能性,而在环境和教育的影响下,每个人的主观能动性不同,使人与人之间的差异客观存在。心理素质教育就是从人的差异出发,通过教育过程使每个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与完善。
(3)心理素质教育的目标应是多层面的。
心理素质不是一个单一的构成物,它包括心理健康水平、个性心理品质的好坏、各种心理能力的强弱及社会适应状况等各个不同而又相互联系的层面。因此,心理素质教育的目标与要求应体现在以上各个层面上,并应有积极与消极之分。

第2题:

简述职院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施内容。


正确答案: (1)一年级:适应学校的生活和学习环境。
(2)二年级:了解自我的情绪、性格特征,提高自我意识,认识社会。
(3)三年级:做好就业的心理准备。

第3题:

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与内容。


答案:
解析:
(1)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心理健康教育的总目标是: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充分开发他们的潜能,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心理品质,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具体目标:①使学生不断地正确认识自我,增强调控自我、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②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③对少数有心理困扰或心理障碍的学生,给予科学、有效的心理咨询和辅导,使他们尽快摆脱障碍,调节自我,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增强自我教育能力。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任务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增强学校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帮助学生树立在出现心理行为问题时的求助意识,促进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素质,养护学生的心理健康,减少和避免对他们心理健康的各种不利影响;培养他们的身心健康,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2)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内容包括:普及心理健康基本知识,树立心理健康意识、了解心理调节方法、认识心理异常现象以及初步掌握心理保健常识,其重点是学习、人际交往、升学择业以及生活和社会适应等方面的常识。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必须从不同地区的实际和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出发,做到循序渐进,设置分阶段的具体教育内容。①小学低年级的教育内容主要包括:帮助学生适应新的环境、新的集体、新的学习生活与感受学习知识的喜悦;乐与老师、同学交往,在谦让、友善的交往中体验友情。②小学中、高年级主要包括:帮助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品尝解决困难的快乐,调整学习心态,提高学习兴趣与自信心,正确对待自己的学习成绩,克服厌学心理,体验学习成功的喜悦,培养积极面对毕业升学的进取态度;培养集体意识,在班级活动中,善于与更多的同学交往,形成开朗、合群、乐学、自立的健康人格,培养自主参与活动的能力。③初中年级主要包括:帮助学生适应中学的学习环境和学习要求,培养正确的学习观念,发展其学习能力,改善学习方法;把握升学选择的方向;了解自己,学会克服青春期的烦恼,逐步学会调节和控制自己的情绪,抑制自己的冲动行为;加强自我认识,客观地评价自己,积极与同学、老师和家长进行有效的沟通;逐步适应生活和社会的各种变化,培养面对挫折的忍受能力。④高中年级主要包括:帮助学生培养适应高中学习环境的能力,发展创造性思维,充分开发学生学习的潜能,获得情感体验;在了解自己的能力、特长、兴趣和社会就业条件的基础上,确立自己的职业志向,进行职业方向的选择和准备;正确认识自己人际关系的状况,正确对待和异性伙伴的交往,建立对他人的积极情感的反应和体验;提高承受挫折和应对挫折的能力,形成良好的意志品质。

第4题:

简述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目标。


正确答案: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目标: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总目标也就是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它的实现有赖于各种类型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具体目标的实现。心理健康教育学科课程的目标在于促使学生认识自身的心理,实现对自己心理的“认知”;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程的目标着眼于心理品质的“训练”;心理健康教育环境课程的目标着眼于心理品质的“陶冶”;融合型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侧重于与某种学科的学习及某种形式的活动相关的心理品质的认识与训练。

第5题:

简述心理健康教育的总目标与具体目标。


正确答案: 心理健康教育的总目标: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充分开发他们的潜能,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心理品质,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
心理健康教育的具体目标:
(1)使学生不断正确认识自我,增强调控自我、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
(2)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
(3)对少数有心理行为问题和心理障碍的学生,给予科学有效的心理咨询和辅导,使他们尽快摆脱障碍,调节自我,形成健康的心理素质,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第6题:

简述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


正确答案: 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主要分为三个方面:学习辅导、生活辅导、择业辅导。

第7题:

简述学性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


正确答案: ⑴人类性欲的社会发展史。
⑵性心理卫生学研究的发展史。
⑶人类性欲的生物学基础。
⑷人类性发展阶段。
⑸性别角色社会化的习得过程。
⑹婚恋与家庭。
⑺优生与计划生育。

第8题:

简述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


答案:
解析:
心理健康教育的根本目标就是 要全面提高公民的心理素质。具体来说,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包括三个方面: (1) 使受教育者形成健康的心理素质; (2) 要维护他们的心理健康,减少和避免对于他们心理健康的各种不利影响; (3) 根据受教育者成长发展的需要和特点, 采取多种形式和方法,促进他们的心理健康,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具体到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就是: (1) 要使学生的人格得到和谐发展,帮助他 们正确地对待自己、接纳自己,认识自己的内在潜力,充分发挥个人潜能; (2) 帮助他们确立符合自身发展的积极的生活目标,培养责任感、义务感和创新精神; (3) 学会认识环境,正确处理各种人际关系,更好、更快地适应生活、工作和学习环境; (4) 掌握社会规范,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积极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积极的情绪情感、 坚忍不拔的意志品质,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使他们适应学校生活,为适应未来的社 会需要在能力上和心理上做好准备。

第9题:

()年国家教委颁布“普通高校德育大纲”把心理健康教育列为德育内容。


正确答案:1995

第10题:

简述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的关系。


正确答案: 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的关系:
两者的不同点:
(1)理论基础不同
(2)学生观不同
(3)目标侧重不同
(4)工作内容不同
(5)工作原则不同
(6)方法手段不同。
两者的联系:心理健康教育和德育具有紧密的联系。
(1)心理健康教育不能脱离德育的要求,因为德育决定着心理健康教育的方向;
(2)心理健康教育进一步丰富了德育的内容,扩展了德育的方法,增加了德育的途径,巩固了德育的基础,强化了德育的地位和功能,使德育在新的历史时期与其他教育获得了更为和谐的统一。因此,两者既不能混为一谈,也不能相互替代。它们在学校教育工作中各司其职,各得其所,并能相互借鉴与提高,具有异曲同工、殊途同归之效应,更似鸟之双翼,不应缺一。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