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教师岗前培训考试

教育实验法运用的核心作用是实验设计,实验设计中应该遵守两项基本原则:()和()。

题目

教育实验法运用的核心作用是实验设计,实验设计中应该遵守两项基本原则:()和()。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随机化原则;局部控制原则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单一被试实验法从类型上可分为()

A、单基线实验设计

B、多基线实验设计

C、U实验设计

D、多期实验设计


答案:ABC

第2题:

实验设计中要求严格遵照实验设计的基本原则,其目的是为了

A、尽量减少或抵消非实验因素的干扰

B、消除随机误差的影响

C、便于进行实验

D、便于统计处理


参考答案:B

第3题:

简单实验设计包括( )

A、两组无前测实验设计

B、单组前后测实验设计

C、两组前后测实验设计

D、两组前后测实验设计

E、四组前后测实验设计

F、多组前后测实验设计


参考答案:ABD

第4题:

在下列选项中,主要以变量的控制情况和控制水平高低来分类的实验设计类型是( )

A.完全随机、随机区组和拉丁方实验设计
B.单因素和多因素实验设计
C.被试间、被试内和混合设计
D.非实验设计、准实验设计和真实验设计

答案:D
解析:
几种实验设计的区分。 选项A中三种实验设计的主要区别在于控制额外变量的方法;选项B的区别在于自变量的数量;选项C的主要区别在于被试接受实验处理的种类数,是否控制个体差异;选项D的主要区别是对变量的控制情况和控制水平的高低。故选择D。本题考查实验设计分类的基础知识。

第5题:

教育实验设计的主要内容。


答案:
解析:
(1)研究假设。 指的是教育实验中对所要研究问题的现象、过程、本质或原因的一种理论解释、假定性说明。 它是以一定科学理论为指导,在已有的理论研究 和实践研究基础上运用科学的思维方式形成的 一个有待检验证明的科学假设,也是一个教育实 验的理论构思。 (2) 自变量、因变量、控制变量。 自变量又称刺激变量,是由研究者主动操纵 而变化的变量。 因变量,又称反应变量,是由自变量的变化 引起被试行为或有关因素、特征的相应变化的变 量,它是研究中需要观测的指标。 控制变量,又称无关变量,是与某特定研究 目标无关的非研究变量。 (3) 实验处理。 即实验研究者所操纵的自变量的变化。实 验处理涉及两个内容:自变量的数目及其具体表 现,每一自变量一般至少应有两个水平或状态, 即有两种不同的实验处理。 (4) 实验设计的方案。 实验方案的形成是一个从明确研究目的、形 成研究假设、确定变量,到决定取样方法,选择实 验设计的一系列活动过程。实验方案的质量髙 低,与该过程的每个环节、多个因素直接相关。 如果仅仅关注实验设计类型的选择而忽视了其 他环节,将会造成很大的盲目性而影响整个实验 的成效。为了便于操作,实验方案一般都设成表 格形式。

第6题:

奥鹏-东北师范大学马云鹏教授根据实验变量控制程度的不同,对教育实验中比较基本而常用的实验设计具体模式作了归纳总结,这几种实验设计分别是()。

A、真实验设计

B、准实验设计

C、前实验设计

D、假实验设计


参考答案:ABC

第7题:

从控制的严密程度来看,控制最不严密的实验设计是

A、真实验设计

B、准实验设计

C、非实验设计

D、B和C


参考答案:C

第8题:

某一实验设计是一种变量得以严格控制的实验设计,根据自变量控制数量的多少,真实验设计又分为简单实验设计和复杂实验设计,这是()。

A.准实验设计

B.真实验设计

C.前实验设计

D.定时重复观测设计


参考答案:B

第9题:

临床心理学的实验研究设计的方法中,就因果关系推论的效度而言,效度最高的是()

A.前实验设计
B.准实验设计
C.描述性实验设计
D.真实验设计

答案:D
解析:
研究方法。 按照效度排列:真实验设计>准实验设计>前实验设计。

第10题:

实验法的基本特点、实验的基本要素和实验设计的原则有哪些?


正确答案: 实验法的基本特点是:实验法可以使研究者观察到自然条件下难以观察到的现象。实验法可以重复进行验证。实验法可以把某些特定的要素分离出来,从而比较容易观察它的效果。由于实验是可控制的,因此它比较便于测量,从而使研究结果相对精确并易于进行横向比较。
实验由处理因素(自变量)、实验对象(被试)、实验效应(因变量)三个基本要素构成。为了尽量避免和减少误差,进行实验设计是应遵循以下原则:对照原则、随机化原则、重复性原则、均衡性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