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教师岗前培训考试

简述培养与激发大学生学习动机的方法

题目

简述培养与激发大学生学习动机的方法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 1. 创设问题情境,实施启发式教学
2. 从内部动机入手,培养学习兴趣
3. 充分利用反馈信息,妥善进行奖惩 (强化动机理论)
4. 根据作业难度,恰当控制动机水平 (最佳激起水平理论)
5. 正确指导结果归因,促使学生继续努力(成败归因理论)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简述应当怎样培养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正确答案:
学习动机的培养:
(1)利用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的互动关系培养学习动机;
(2)利用直接发生途径和间接转化途径培养学习动机。
学习动机的激发:
(1)创设问题情境,实施启发式教学;
(2)根据作业难度,恰当控制动机水平;
(3)充分利用反馈信息,妥善进行奖惩;
(4)正确指导结果归因,促使学生继续努力。

第2题:

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方法.


正确答案:
学习动机的培养和激发有以下几种方法: (1)学习动机的培养途径主要有:①利用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的互动关系来培养学习动机;②利用直接发生途径和间接转化途径来培养学习动机. (2)学习动机的激发途径有:①创设问题情境,实施启发式教学;②根据作业难度,恰当控制动机水平;③充分利用反馈信息,妥善进行奖惩;④正确指导结果归因,促使学生继续努力.

第3题:

简述学习动机的激发和培养。


正确答案:(1)学习动机的培养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
①利用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的互动关系来培养学习动机。
②利用直接发生途径和间接转化途径来培养学习动机。
(2)学习动机的激发可以有以下几种途径:
①创设问题情境,实施启发式教学。
②根据作业难度,恰当控制动机水平。
③充分利用反馈信息,妥善进行奖惩。
④正确指导结果归因,促使学生继续努力。

第4题:

简述培养与激发学习动机的方法。


正确答案:
(1)培养学习动机的方法 
  ①利用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的互动关系培养学习动机。学习动机直接制约学习积极性,影响学习效果。在一般条件下,学习动机与学习成绩呈正相关关系。学习反过来也可以促进学习动机。  
  ②利用直接发生途径和间接转化途径培养学习动机。  
  (2)学习动机的激发 
  ①创设问题情境,实施启发式教学。实施启发式教学的关键在于创设问题情境,即具有一定难度,需要学生努力克服,同时又力所能及,从而激起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和求知欲望。  
  ②根据作业难度,恰当控制动机水平。心理学家指出,动机强度与学习效率的关系呈倒u形曲线,学习动机水平适中时的学习效率最高。动机过强或过低,都不会激发高效率的学习活动。 
  ③充分利用反馈信息,妥善进行奖惩。心理学研究表明,来自学习结果的种种反馈信息,对学习效果有明显影响。  
  ④正确指导结果归因,促使学生继续努力。

第5题:

试述培养与激发学习动机的方法。


正确答案:

第6题:

简述有效激发学习动机的方法。


正确答案:


第7题:

论述应当怎样培养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正确答案:

第8题:

结合实际论述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方法。


正确答案:
答:培养和激发学习动机,不仅对于学生掌握知识、技能具有重要作用,而且对于形成学生良好的品德和心理品质也具有重要意义。
(1)加强学习目的教育,发挥目标激励作用。使学生认识学习的社会意义和个人意义。了解国家和社会对学生的期望和要求,逐步树立为祖国而学习的责任感,将祖国和社会的要求转化为个人的要求,形成长远的学习动机。
(2)引起心理上的不确定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教师要善于利用学生熟悉和生疏、新知与旧知、现在与将来、自己与别人及学生地位变化的不确定,来激发动机。
(3)通过获得成功的机会和体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4)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5)利用学习反馈和学习评定。为使评价对学习动机发挥有效的激励作用,应当注意以下几点:要教育学生对评定抱正确态度,评定应该客观、公正、及时,赞许的肯定评价对学生更有激励作用,评定的方式要灵活多样,评定要有指导性和激励作用,评定要符合学生心理发展水平和个性特点。
(6)利用学习竞赛和奖惩激发学习动机。但应当注意的是,激励学生学习,不可过分依赖竞赛活动。
(7)与学生签订学习协议。
(8)在课堂教学中可采用多种技巧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如:在课程开始前明确告诉学生需要做些什么,偶尔做一些学生意想不到的事。

第9题:

激发与维持内 在动机的措施( )。

A、创设问题情境,引起学生的认知矛盾,激发求知欲

B、发现学习也是激发学生内在动机的有效方法

C、培养学习兴趣

D、利用原有兴趣、动机的迁移


正确答案:ABCD

第10题:

举例说明如何培养与激发大学生的学习动机。


答案:
解析:
(1)使学生明确学习的目的和意义,确立合适的学习目标。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教师在讲授新课之前,必须让学生明确学习的目的要求,以及教学内容在实践中的具体意义和在整个知识体系中所占的地位。这是调动学习积极性的有效措施。
教师在教育教学中指导学生确立合适的学习目标应注意:
①学习目标的难度与学习行为表现之间有线性函数关系,即难度越高,行为表现越好;
②清晰的、具体的、可以操作的目标,比模糊的、难以操作的目标更能引发学习的动力;
③对学习目标的实现越投入,即在时间、精力、资源等方面投入越多,则学习的动力越大,学习行为表现得越好。
(2)创设问题情境,实施启发式教学。要实施启发式教学,关键在于创设问题情境。要想创设问题情境:首先,要求教师熟悉教材,掌握教材的结构,了解新旧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其次,要求教师充分了解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状态,使新的学习内容与学生已有水平构成一个适当的跨度。同时,创设问题情境的原则是:①问题要小而具体;②问题要深而有趣;③要有适当的难度;④要富有启发性。最后,根据问题情境实施启发式教学就是要使学生进入一种“心求通而未通,口欲言而未能”的境界。
(3)根据作业难度,恰当控制动机水平。根据耶克斯一多德森定律,中等程度的动机激起水平最有利于学习效果的提高。因此,教师在教学时,要根据学习任务的不同难度,恰当控制学生学习动机的激起程度。在学习较容易、较简单的课题时,应尽量使学生集中注意力,使学生尽量紧张一点,动机激起水平达到中等偏高的最佳状态;而在学习较复杂、较困难的课题时,则应尽量创造轻松自由的课堂气氛,让动机激起水平处于中等稍低的最佳状态;在学生遇到困难或出现问题时,要尽量心平气和地慢慢引导,以免学生过度紧张和焦虑。
(4)充分利用反馈信息,妥善进行奖惩。心理学研究表明,来自学习结果的种种反馈信息,对学习效果有明显影响。如果在提供定量的信息反馈的基础上,再加上定性的评价,效果会更明显,这就是奖励与惩罚的作用。表扬与奖励比批评与指责能更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因为前者能使学生获得成就感,增强自信心,而后者恰恰起到相反的作用。
(5)利用争强好胜心理,妥善组织学习竞赛。学习竞赛以竞赛中的名次或胜负为诱因,可以满足学生的附属感和自我提高的需要,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其学习积极性,影响其学习效果。但是,学习竞赛对于不同水平的学习者的影响不同。对于成绩中上的学生影响最大;对成绩极优或极差者,学习竞赛的影响甚微。总之,学习竞赛既有积极作用,也有消极影响。要想发挥学习竞赛的积极作用,在竞赛标准上应体现出鼓励进步和团结互助,尽量多用集体或小组竞赛,而少用个人竞赛,并鼓励学生开展“自我竞赛”。
(6)正确指导结果归因,促使学生继续努力。不同的归因方式会影响到主体今后的行为,所以可以通过改变主体的归因方式来改变主体今后的行为。在学生完成某一学习任务后,教师应指导学生进行成败归因。一方面,要引导学生找出成功或失败的真正原因;另一方面,教师也应根据每个学生过去一贯的成绩的优劣差异,从有利于今后学习的角度进行归因,哪怕这时的归因并不真实。一般而言,无论对优生还是差生,归因于主观努力的方面均是有利的。因为归因于努力,可使优等生不至于过分自傲,能继续努力,以便今后能继续成功;使差等生不至于过于自卑,也能进一步努力学习,以争取今后的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