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司法考试

甲盗窃了一批珍贵的古董文物,为了避免罪行暴露被抓,他将文物藏在自己的私密地窖内十年之久。多年之后,甲见文物被盗风波已经渐渐平息,遂将文物拿出,为了方便携带和销赃,甲将部分文物砸碎。下列选项中对甲盗窃珍贵文物的行为和砸碎珍贵文物的行为,定性正确的是:()A、砸碎文物的行为被盗窃文物的行为所吸收,只定一个盗窃罪B、盗窃文物的行为和砸碎文物的行为,应分别定盗窃罪和故意损毁文物罪,实行数罪并罚C、相对于盗窃文物来说,砸碎文物是不可罚的事后行为D、甲盗窃珍贵文物后将珍贵文物放在地窖中十年之久,属于继续犯

题目

甲盗窃了一批珍贵的古董文物,为了避免罪行暴露被抓,他将文物藏在自己的私密地窖内十年之久。多年之后,甲见文物被盗风波已经渐渐平息,遂将文物拿出,为了方便携带和销赃,甲将部分文物砸碎。下列选项中对甲盗窃珍贵文物的行为和砸碎珍贵文物的行为,定性正确的是:()

  • A、砸碎文物的行为被盗窃文物的行为所吸收,只定一个盗窃罪
  • B、盗窃文物的行为和砸碎文物的行为,应分别定盗窃罪和故意损毁文物罪,实行数罪并罚
  • C、相对于盗窃文物来说,砸碎文物是不可罚的事后行为
  • D、甲盗窃珍贵文物后将珍贵文物放在地窖中十年之久,属于继续犯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甲、乙合谋盗窃国家珍贵文物,二人准备了盗窃用的工具。之后,乙因害怕受到刑罚惩罚而没有与甲一同盗窃,甲单独完成盗窃行为,乙的行为属于( )。

A.犯罪既遂

B.犯罪预备

C.犯罪中止

D.犯罪未遂


正确答案:A
A【解析】共同犯罪人中止,不仅需要行为人中止自己的犯罪行为,而且需要制止其他共同犯罪人的行为。因此,乙因害怕受到刑罚惩罚而没有与甲一同盗窃,甲单独完成盗窃行为,乙虽然中止自己的犯罪行为,但是未能阻止其他共犯的行为,仍然成立犯罪既遂。

第2题:

某甲与某乙共同盗了一件珍贵的文物,为了卖的时候容易脱手,就把这件文物拆开,则某甲与某乙的行为()。

A.构成了两个罪,罪名分别是盗窃罪与破坏珍贵文物罪,两罪间并没有什么特别的关系

B.构成了两个罪,罪名分别是盗窃罪与破坏珍贵文物罪,两罪间是属于想象竟合犯

C.构成了两个罪,罪名分别是盗窃罪与破坏珍贵文物罪,两罪间是属于牵连犯,从一重罪处断

D.只能定一个罪,罪名是盗窃罪,破坏珍贵文物罪为盗窃罪所吸收


参考答案:C

第3题:

甲盗掘国家重点保护的古墓葬,窃取大量珍贵文物,并将部分文物偷偷运往境外出售牟利。司法机关发现后,甲为毁灭罪证将剩余珍贵文物损毁。关于本案,下列哪些选项是错误的?

A.运往境外出售与损毁文物,属于不可罚的事后行为,对甲应以盗掘古墓葬罪、盗窃罪论处

B.损毁文物是为自己毁灭证据的行为,不成立犯罪,对甲应以盗掘古墓葬罪、盗窃罪、走私文物罪论处

C.盗窃文物是盗掘古墓葬罪的法定刑升格条件,对甲应以盗掘古墓葬罪、走私文物罪、故意损毁文物罪论处

D.盗掘古墓葬罪的成立不以盗窃文物为前提,对甲应以盗掘古墓葬罪、盗窃罪、走私文物罪、故意损毁文物罪论处


正确答案:ABD

第4题:

甲晚上潜入一古寺,将寺内古墓室中有珍贵 文物编号的金佛的头用钢锯锯下,销赃后获赃款10 万元。对甲应以什么罪追究刑事责任?
A.故意损毁文物罪
B.倒卖文物罪
C.盗窃罪
D.盗掘古文化遗址、古墓葬罪


答案:C
解析:
.《刑法》第324、328条。甲不构成故意损毁文物罪,因为甲不是为了损毁文物才锯掉金佛的头的。在这种情况下,只有其盗窃行为无法构成犯罪或者只能构成较轻的犯罪,才认定为此罪,选项A错误。甲也不构成倒卖文物罪,其行为是一种明显的盗窃行为,选项B错误。甲盗窃的是古墓室中的珍贵文物,那么能否构成盗掘古文化遗址、古墓葬罪?也不能。因为本罪是指盗掘尚未出土的古文化遗址、古墓葬,而甲盗窃的是有珍贵文物编号的金佛的头,说明这尊金佛巳经出土,不再属于古墓葬中尚未出土的文物,因此选项D也是错误的。甲的行为就是一种盗窃行为,只不过其盗窃对象为珍贵文物而已。C项应选。

第5题:

甲是某市国有博物馆的馆长。某日,市政府领导带某国博物馆代表团来参观。甲 将本馆收藏的一件唐朝时期的战刀赠送给了市政府,同时,将一件国家禁止出口的珍贵文物赠送给了该外国博物馆代表团。另外,他还将一件本馆的珍贵文物据为已有。甲的行为构成了( )。
A.盗窃珍贵文物罪 B.非法向外国人赠送珍贵文物罪
C.私赠文物藏品罪 D.贪污罪


答案:B,D
解析:
【详解】
刑法规定,违反文物保护法规,将收藏的国家禁止出口的珍贵文物私自出售或者私自赠送给外国人的,是非法向外国人出售、赠送珍贵文物罪。国有博物馆、图书馆等单位,违反文物保护法规,将国家保护的文物藏品出售或者私自送给非国有单位或者个人的,构成非法出售、私赠文物藏品罪。也就是说,构成私赠文物藏品罪要求将文物藏品私自送给非国有单位或者个人。刑法规定,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侵吞、窃取、骗取或者以其他手段占有公共财物的,是贪污罪。

第6题:

第 11 题 李某盗窃了一批珍贵的古董文物,为了避免罪行暴露被抓便将文物藏在自己的私密地窖内十年之久。多年之后李某见文物被盗风波已经渐渐平息,遂将文物拿出,为了方便携带和销赃,李某将部分文物砸碎。下列选项中对李某的行为定性正确的是:(  )

A.继续犯   

B.牵连犯

C.想象的数犯   

D.吸收犯


正确答案:B

第7题:

下列哪些选项构成想象竞合犯?( )

A.赵某盗掘古墓葬后,为防止犯罪行为暴露,又毁坏了较大的珍贵文物
B.钱某为诈骗而伪造公文
C.孙某盗窃正在使用中的铁路专用的电线
D.李某为了杀害A便放火烧了A的房屋,A被烧死的同时房屋被毁

答案:C,D
解析:
本题考查想象竞合犯的认定问题。A选项中,赵某实施的是盗窃文物和故意损毁文物两个不同的行为,应按照盗窃罪和故意损毁文物罪数罪并罚。B选项中,钱某的行为构成牵连犯。C选项中,孙某盗割的是正在使用的铁路专用电线,必然涉及公共安全,而且该电线是铁路交通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孙某的行为触犯了盗窃罪和破坏交通设施罪的想象竞合。D选项中李某的行为不仅触犯了故意杀人罪,还触犯了放火罪和故意毁坏财物罪。属于想象竞合犯。

第8题:

某甲盗窃了珍贵文物。为了便于运输所窃得文物,某甲将该文物砸碎。对某甲的行为应如何定性?( )

A.想象竞合犯

B.盗窃罪与故意毁坏文物罪

C.牵连犯

D.状态犯


正确答案:C
C【解析】牵连犯是指出于一个犯罪目的,实施数个犯罪行为,数行为之间存在手段行为与目的行为或者原因行为与结果行为的牵连关系,分别触犯数个罪名的犯罪。某甲盗窃了珍贵文物,为了便于运输所窃得文物,其将该文物砸碎。这符合牵连犯中的原因行为和结果行为的牵连形式,构成牵连犯。

第9题:

甲盗窃了一批珍贵的古董文物,为避免罪行暴露被抓,他将文物藏在自己的私密地窖内十年之久。多年之后,甲见文物被盗风波已经渐渐平息,遂将文物拿出,为方便携带和销赃,甲将部分文物砸碎。对甲盗窃珍贵文物行为和砸碎珍贵文物的行为定性,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

A.砸碎文物的行为被盗窃文物的行为所吸收,只定一个盗窃罪
B.盗窃文物的行为和砸碎文物的行为,应分别定盗窃罪和故意损毁文物罪,实行数罪并罚
C.相对于盗窃文物来说,砸碎文物是不可罚的事后行为
D.甲盗窃珍贵文物后将珍贵文物放在地窖中十年之久,属于继续犯

答案:B
解析:
本题考查罪数的认定问题。甲砸碎国家珍贵文物的行为侵犯了新的法益。

第10题:

甲盗掘国家重点保护的古墓葬,窃取大量珍贵文物,并将部分义物偷偷运往境外出售牟利。司法机关发现后,甲为毁灭罪证将剩余珍贵文物损毁。关于本案,下列哪些选项是错误的?

A:运往境外出售与损毁文物,属于不可罚的事后行为,对甲应以盗掘古墓葬罪、盗窃罪论处
B:损毁文物是为自己毁灭证据的行为,不成立犯罪,对甲应以盗掘古墓葬罪、盗窃罪、走私文物罪论处
C:盗窃文物是盗掘古墓葬罪的法定刑升格条件,对甲应以盗掘古墓葬罪、走私文物罪、故意损毁文物罪论处
D:盗掘古墓葬罪的成立不以盗窃文物为前提,对甲应以盗掘古墓葬罪、盗窃罪、走私文物罪、故意损毁文物罪论处

答案:A,B,D
解析:
【考点】盗掘古墓葬罪【详解】根据《刑法》第328条的规定,盗窃珍贵文物是盗掘古墓葬罪法定刑升格条件,因此,本案中盗窃文物的行为不构成盗窃罪。选项ABD都是错误的。不可罚的事后行为,也称为共罚的事后行为,是指在状态犯的场合,利用该犯罪行为的结果的行为,如果孤立地看,符合其他犯罪的构成要件,但是由于被综合评价在该状态犯中,故没有必要另认定为其他犯罪。但是如果事后行为侵犯新的法益,则后一行为构成其他犯罪。与属于种类物的一般财物不同,文物是特定物,将文物运往境外出售与损毁文物的行为,都已经侵害了新的法益,因此不能将其视为不可罚的事后行为,而是构成走私文物罪与故意损毁文物罪。因此选项C是正确的。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