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司法考试

首次确立传统法典十二篇体例的法典是()。A、《魏律》B、《晋律》C、《北魏律》D、《北齐律》

题目

首次确立传统法典十二篇体例的法典是()。

  • A、《魏律》
  • B、《晋律》
  • C、《北魏律》
  • D、《北齐律》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中国历史上首次采用十二篇编篡体例的封建法典是()。

A.北齐律 B.开皇律 C.曹魏律 D.晋律


正确答案:A

第2题:

关于中国古代社会几部法典的结构体例,下列哪一选项是错误的?

A.《法经》中相当于近代刑法典总则部分的“具法”被置于六篇中的最后一篇

B.《魏律》对秦汉旧律有较大改革.如将“具律”改为“刑名”,并将其置于律首

C.《晋律>将刑名与法例律合为“名例律”一篇,并将法典篇章数定为二十篇

D.《永徽律疏》将疏议分附于律文之后颁行,分为十二篇三十卷


正确答案:C
[考点]《法经》、《魏律》、《晋律》、《永徽律疏》
[解析]《法经》、《魏律》、《晋律》、《永徽律疏》是中国古代历史上较为重要的四部法典。此处将四部法典在司法考试中常涉及的重要知识点作一大致梳理:
《法经》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较为系统的成文法典。《法经》共有六篇:《盗法》、《贼法》、《网法》、《捕法》、《杂法》、《具法》。《盗法》是关于侵犯财产所有权罪的量刑规定;《贼法》是关于惩治人身伤害罪和破坏社会秩序罪的刑律规定。两篇列为《法经>之首,体现了“王者之政莫急于盗贼”的思想。此外,这里应注意,在古代,“贼”和“盗”的含义不同.按照苟子对“贼盗”的解释为“窃货为盗.害良为贼”。《网法》又叫《囚法》,是关于囚禁和审判罪犯的法律规定。《捕法》是关于追捕盗贼以及其他罪犯的法律规定。《网法》与《捕法》多属于诉讼法的范围。以上四篇为《法经》的正律,主要内容是惩办盗贼。《杂法》是关于“盗贼”以外的其他犯罪与刑罚的规定。主要是规定了“六禁”(淫禁、狡禁、金禁、嘻禁、徒禁、城禁)。《杂法》在法典中具有拾遗补缺的作用。《具法》就是逐条陈述应当加重或者减轻刑罚的规定,起着“具其加减”的作用,但是主要是减轻处罚的规定.类似现代刑法典总则中关于量刑的一般原则的规定。《法经》的篇目为秦汉律及以后封建法律所继承并不断发展。由上述可知,A项的说法正确,本题为选非题,故不当选。
《魏律》又名《曹魏律》,共十八篇。《魏律》对秦汉旧律有较大改革,将《具律》改为《刑名》并置于律首,是我国古代法典篇章体例结构的重大创新。《魏律》以周礼“八辟”为依据,首次规定了“八议”制度。“八议”是对封建特权人物犯罪实行减免处罚的法律规定,包括议亲(皇帝亲戚)、议故(皇帝旧故)、议贤
(有传统德行与影响的人)、议能(有大才能)、议功(有大功勋)、议贵(贵族官僚)、议勤(为朝廷勤劳服务)、议宾(前代皇室宗亲),体现了封建法律的儒家化。由上述可知,B项正确.不当选。
《晋律》颁行于泰始年间,又名《泰始律》,共Z十篇。律学家张斐、杜预为之作注,经晋武帝批准颁行,与《晋律》具有同等法律效力。《晋律)将《魏律>的《刑名》迸一步分成《刑名》、《法例》两篇,作为《晋律》的总则。《晋律》确立“准五服以制罪”的原则,使礼、律进一步结合。B项中《晋律》将刑名与法例律合为“名例律”一篇的说法错误,因为将二者合为一篇的是《北齐律》。C项错误,当选。
《永徽律疏》于唐高宗永徽年间完成,元朝以后定名为《唐律疏议》。《永徽律疏》奠定了中华法系的传统,是中华法系的代表性法典。《永徽律疏》在《贞观律》的基础上修订而成,共十二篇。鉴于当时中央、地方在审判中法律条文理解不一致,每年科举考试中明法科考试也无统一的权威标准的情况,唐高宗在永徽三年召集律学通才对《永徽律》进行逐条逐句的解释,将这些解释作为疏议分附于律文之后颁行,称为《永徽律疏》。由上述可知,D项正确,不当选。
[难度系数]**

第3题:

我国现行宪法典的体例是下列那种形式()?

A.章、节、条、款

B.章、目、节、条

C.篇、章、节、条

D.篇、节、目、款


参考答案:A

第4题:

首创六部分篇法典编纂体例的封建成文法典是(  )。
A.《大明律》
B.《宋刑统》
C.《大清律例》
D.《唐律疏议》


答案:A
解析:
【精解】明太祖朱元璋一改前朝12篇的法典编纂格局,采取以“名例律”为统率,以吏、户、礼、兵、刑、工六部作为分篇,从而创立了六部分篇的法典编纂方式,故选A项。

第5题:

《开皇律》的主要成就表现在( )

A.确定了12篇500条的法典篇目体例
B.确立封建制新五刑制度
C.“十恶”正式列入法典
D.通过“议、减、赎、当”制度使贵族官僚的特权扩大化

答案:A,B,C,D
解析:
隋朝文帝时期制定的《开皇律》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开皇律》的主要成就表现在:确定12篇500条的法典篇目体例;确立封建制新五刑制度;“十恶”重罪正式列入法典;通过“议、减、赎、当”制度使贵族官僚的特权扩大化。《开皇律》是法制史上具有代表性的一部成文法典,在篇章体例和基本内容诸方面总结和发展了以往各朝代的立法经验,为唐律提供了直接的蓝本。

第6题:

关于我国封建成文法典的表述正确的是( )。A.我国封建成文法典的制颁始于《法经》,完结于《大清律集解》B.《永徽律疏》代表了中国封建法制的最高成就C.《大清现行刑律》是我国封建法典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D.《元典章》首次开创了六部分篇的法典编纂体例


正确答案:BD

A项错在:我国封建成文法典的制颁始于《法经》,完结于《大清律例》,而不是《大清律集解》。C项错在:《大清现行刑律》属于我国近代法律体系的组成部分,而不是封建法典体系的组成部分。

第7题:

下列关于法典篇章体例的变化错误的是哪项?( )A.《法经》作为中国历史上第一部比较系统的封建成文法典,共有六篇,其篇章、体例、结构都还比较简单B.汉代制定的《九章律》在《法经》六篇的基础上又增加了户律、兴律、厩律三篇C.魏律在保留第一篇《刑名》的基础上,新增《法例》篇,丰富和扩大了法典“总则”的内容,使中国古代法典在篇章体例结构上更加规范化D.北齐律确定了十二篇的法典体例,并首创了《名例律》的总则篇目


正确答案:C
战国时期,魏相李悝主持制定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比较系统的成文法典,即《法经》,包括盗、贼、囚、捕、杂、具六篇,其体例、结构、内容都还比较简单。因此,A项正确,不选。《九章律》是汉朝最重要的一部法典,为汉律的核心,它以《法经》为基础,又增加了户、兴、厩三篇,故8项正确,不选。魏律是曹魏政权的基本法典,它改《具律》第六为《刑名》第一,突出了法典“总则”的性质与地位,并且使其名副其实。而晋律在保留第一篇《刑名》的基础上,新增《法例》篇,丰富和扩大了法典“总则”的内容,使中国古代法典在篇章体例结构上更加规范化,故C项答案不正确,当选。北齐律总结了《’法经》以来历代立法经验,在法典体例、篇章结构、律文内容等方面都有所创新,它确定了十二篇的法典体例,并把《刑名》和《法例》两篇合二为一,首创了《名例律》的总则篇目。此后的隋唐至明清各代,其法典的首篇均为《名例律》,故D项正确,不选。

第8题:

在中国历史上最先确立12篇体例的法典是( )。

A.《魏律》

B.《晋律》

C.《北齐律》

D.《开皇律》


正确答案:C
解析:北齐在武成帝河清三年(公元564年),由封述等人在总结十余年的立法经验的基础上制定《北齐律》,使之成为当时具有最高水准的封建法典。《北齐律》体例12篇949条,在中国封建法典发展史上起着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对隋唐时期的封建立法也具有十分重大的影响。选项A不正确,魏明帝时,有识于汉朝律令的繁杂,于太和三年 (公元229年)下诏改定刑制,作新律18篇,即《魏律》或《曹魏律》。选项B不正确,《晋律》对汉魏法律进行改革,形成20篇602条的格局。选项D不正确,隋朝的《开皇律》的体例也是参照《北齐律》,为12篇。

第9题:

下列选项中,属于明朝首创的有(  )。
A.六部分篇的法典编纂体例
B.奸党罪
C.律例合编的法典编纂体例
D.都察院


答案:A,B,C,D
解析:
【精解】明太祖朱元璋制定《大明律》,首创六部分篇的法典编纂方式。明太祖首创奸党罪,以防范和打击臣下结党和内外官交结。明神宗万历皇帝时期首创律例合编的法典编纂方式,并影响了清朝。明太祖朱元璋将御史台改为都察院,作为中央最高监察机关。

第10题:

在中国历史上最先确立12篇体例的法典是()。
A《魏律》 B.《晋律》 C.《北齐律》 D.《开皇律》


答案:C
解析:
【详解】
北齐在武成帝河清三年(公元564年),由封述等人在总结十余年的立法经验的基础上制定了《北齐律》,使之成为当时具有最高水准的封建法典。《北齐律》的体例为12篇949条,在中国封建法典发展史上起着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对隋唐时期的封建立法也具有十分重大的影响。选项A不正确,魏明帝时,鉴于汉朝律令的繁杂,于太和三年(公元229年)下诏改定刑制,作新律18篇,即《魏律》或《曹魏律》。选项B不正确,《晋律》对汉魏法律进行改革,形成20篇602条的格局。选项D不正确,隋朝的《开皇律》的体例同于《北齐律》,也为12篇。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