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司法考试

对于符合《刑事诉讼法》第277条规定的公诉案件,以下做法错误的是:()A、被告人系限制行为能力人的,其法定代理人可以代为和解B、被告人的法定代理人、近亲属代为和解的,和解协议约定的赔礼道歉等事项,可以由该法定代理人、近亲属代为履行C、被害人死亡的,其近亲属可以与被告人和解D、被害人系无行为能力人或者限制行为能力人的,其法定代理人、近亲属可以代为和解

题目

对于符合《刑事诉讼法》第277条规定的公诉案件,以下做法错误的是:()

  • A、被告人系限制行为能力人的,其法定代理人可以代为和解
  • B、被告人的法定代理人、近亲属代为和解的,和解协议约定的赔礼道歉等事项,可以由该法定代理人、近亲属代为履行
  • C、被害人死亡的,其近亲属可以与被告人和解
  • D、被害人系无行为能力人或者限制行为能力人的,其法定代理人、近亲属可以代为和解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所谓依法从快,是指依照《刑事诉讼法》的规定,在审理案件的时限以内迅速地审结案件。( )

A.正确

B.错误


正确答案:A

第2题:

根据《刑事诉讼法》规定,自( )之日起,张某有权聘请辩护人。

A.提起公诉

B.案件移送审查起诉

C.案件侦查终结

D.被采取强制措施


正确答案:B

第3题:

我国刑事诉讼法规定了刑事诉讼强制措施,对于刑事诉讼强制措施的适用对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只能适用于公诉案件中犯罪嫌疑人和被告人

B.可以适用于自诉案件的被告人

C.可以适用于自诉人

D.可以适用于证人


正确答案:B

第4题:

对于适用当事人和解的公诉案件诉讼程序而达成和解协议的案件,下列哪一做法是错误的?

A:公安机关可以撤销案件
B:检察院可以向法院提出从宽处罚的建议
C:对于犯罪情节轻微,不需要判处刑罚的,检察院可以不起诉
D:法院可以依法对被告人从宽处罚

答案:A
解析:
【考点】当事人和解的公诉案件诉讼程序的法律后果【详解】2012年修订后的《刑事诉讼法》第五编第二章专章规定了“当事人和解的公诉案件诉讼程序”,为新增设的特别程序之一,确定了和解的案件范围、条件以及方式等基本问题。《刑事诉讼法》第279条规定:“对于达成和解协议的案件,公安机关可以向人民检察院提出从宽处理的建议。人民检察院可以向人民法院提出从宽处罚的建议;对于犯罪情节轻微,不需要判处刑罚的,可以作出不起诉的决定。人民法院可以依法对被告人从宽处罚。”据此,选项BCD表述正确。在当事人和解的公诉案件诉讼程序中,对达成和解的案件,公安机关可以向检察院提出从宽处理的建议,而不是撤销案件,选项A表述错误。综上,由于本题为选非题,正确答案为A。

第5题:

根据《刑事诉讼法》的规定,自( )之日起,甲有权聘请辩护人。

A.提起公诉

B.案件移送审查起诉

C.案件侦查终结

D.被采取强制措施


正确答案:B

  【解析】

  本题所考查的考点是聘请辩护人的起始时间。《刑事诉讼法》第33条规定:公诉案件自案件移送审查起诉之日起,犯罪嫌疑人有权委托辩护人。自诉案件的被告人有权随时委托辩护人。正确答案是B.

第6题:

我国《刑事诉讼法》规定,人民法院审理公诉案件,应当在受理后一个月以内宣判,至迟不得超过三个月。()


答案:正确

第7题:

对于适用当事人和解的公诉案件诉讼程序而达成和解协议的案件,下列哪一做法是错误的? A.公安机关可以撤销案件 B.检察院可以向法院提出从宽处罚的建议 C.对于犯罪情节轻微,不需要判处刑罚的,检察院可以不起诉 D.法院可以依法对被告人从宽处罚


正确答案:A
答案暂无

第8题:

下列符合刑事诉讼法的规定的有:( )。

A.凡是公诉案件,人民检察院都必须派员出庭支持公诉

B.法庭审理中,由公诉人、辩护人向法庭出示证据,公诉人、当事人和辩护人可以对证据发表意见,互相质证

C.人民法院受理公诉案件,对于有明确的指控犯罪事实,并且附有证据目录、证人名单和主要证据复印件或者照片的,应当开庭审理

D.刑事案件由合议庭依法裁判,只有疑难、复杂、重大的案件,合议庭认为难以作出决定的,由合议庭提请院长决定提交审判委员会讨论决定


正确答案:BCD
《刑事诉讼法》第153条规定:“人民法院审判公诉案件,人民检察院应当派员出席法庭支持公诉,但是依照本法第一百七十五条的规定适用简易程序的,人民检察院可以不派员出席法庭。”故本题A项不正确。《高法解释》第150条规定:“当庭出示的物证、书证、视听资料等证据,应当先由出示证据的一方就所出示的证据的来源、特征等作必要的说明,然后由另一方进行辨认并发表意见。控辩双方可以互相质问、辩论。”故本题B项正确。《刑事诉讼法》第150条规定:“人民法院对提起公诉的案件进行审查后,对于起诉书中有明确的指控犯罪事实并且附有证据目录、证人名单和主要证据复印件或者照片的,应当决定开庭审判。”故本题c项正确。《刑事诉讼法》第149条规定:“合议庭开庭审理并且评议后,应当作出判决。对于疑难、复杂、重大的案件,合议庭认为难以作出决定的,由合议庭提请院长决定提交审判委员会讨论决定。审判委员会的决定,合议庭应当执行。”故本题D项正确。

第9题:

根据《刑事诉讼法》及相关规定,我国刑事诉讼中的被告人( )。

A.只能是被人民检察院提起公诉的人
B.在公诉和自诉案件中都存在
C.不能是未成年人
D.不能提起反诉

答案:B
解析:
本题考核刑事诉讼被告人的相关规定。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是对因涉嫌犯罪而受到刑事追诉的人在不同的刑事诉讼程序中的两种不同称谓。在公诉案件中,因涉嫌犯罪而受到刑事追诉的人,在人民检察院向人民法院提起公诉以前,是犯罪嫌疑人;在人民检察院向人民法院提起公诉以后是被告人。所以选项A错误,选项B正确。未成年人可以成为刑事诉讼的被告。所以选项C错误。在公诉案件中被告不可以提起反诉,在自诉案件中被告可以提出反诉,所以选项D错误。

第10题:

共用题干

对于我国刑事诉讼法中的强制措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只能适用于公诉案件的犯罪嫌疑人和被告人
B:可以适用于自诉案件的被告人
C:可以适用于自诉人
D:可以适用于证人

答案:B
解析:
根据《刑诉解释》第113条,人民法院审判案件,根据情况,对被告人可以决定拘传、取保候审、监视居住或者逮捕。人民法院适用强制措施的对象有可能是自诉案件的被告人。
根据《刑事诉讼法》第82条,对于有下列情形的人,任何公民都可以立即扭送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或者人民法院处理:(1)正在实行犯罪或者在犯罪后即时被发觉的;(2)遇缉在案的;(3)越狱逃跑的;(4)正在被追捕的。BD项属于适用公安机关拘留的法定情形:
根据《刑事诉讼法》第69条,被取保候审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应当遵守以下规定:(1)未经执行机关批准不得离开所居住的市、县;(2)住址、工作单位和联系方式发生变动的,在24小时以内向执行机关报告;(3)在传讯的时候及时到案;(4)不得以任何形式干扰证人作证;(5)不得毁灭、伪造证据或者串供。被取保候审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不得以任何形式干扰证人作证,不得毁灭、伪造证据或者串供。
《刑事诉讼法》第73条,《高检规则》第110条。原则上,监视居住应当在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住处执行,只有两种情况下可以适用指定居所监视居住:(1)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无固定住处的;(2)对于涉嫌危害国家安全犯罪、恐怖活动犯罪、特别重大贿赂犯罪,在住处执行可能有碍侦查的,经上一级人民检察院或者公安机关批准,也可以在指定的居所执行。指定居所监视居住的,不得要求被监视居住人支付费用。
选项A属于预备犯罪,符合《刑事诉讼法》第80条规定的第(1)种情形,因此公安机关可以先行拘留。选项B属于第(3)种情形,即在犯罪嫌疑人住处发现有犯罪证据,因此亦可以先行拘留。选项C属于第(4)种情形,即犯罪后企图逃跑,因此可以先行拘留。选项D属于第(6)种情形,同样可以先行拘留。
根据《刑事诉讼法》第78条,逮捕由人民检察院批准,公安机关执行。此案尚在侦查阶段,也不是自诉案件,因此,不由人民法院决定逮捕。
根据《刑事诉讼法》第89条,人民检察院应当自接到公安机关提请批准逮捕书后的7日以内,作出批准逮捕或者不批准逮捕的决定。补充侦查和取保候审的决定是不得作出的。
根据《高检规则》第100条规定,犯罪嫌疑人有下列违反取保候审规定的行为,人民检察院可以对犯罪嫌疑人予以逮捕:(1)未经批准,擅自离开所居住的市、县,造成严重后果,或者两次未经批准,擅自离开所居住的市、县的;(2)经传讯不到案,造成严重后果,或者经两次传讯不到案的;(3)住址、工作单位和联系方式发生变动,未在24小时以内向公安机关报告,造成严重后果的;(4)违反规定进入特定场所、与特定人员会见或者通信、从事特定活动,严重妨碍诉讼程序正常进行的。四个选项均属于可以逮捕的情形。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