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司法考试

简述汉律危害中央特权和封建统治的犯罪。

题目

简述汉律危害中央特权和封建统治的犯罪。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 (一)危害中央集权:即分裂对抗朝庭罪。阿党、附益罪:诸侯有罪,互相不举奏为阿党,即中央派的官和中央要一致,否则为阿党,附益诸侯王结党共反朝庭,或左官必不可与诸侯王结党。
(二)主要罪名:
(1)僭越:百官器皿、服饰、乘舆各有规定,逾制即犯罪。
(2)出界:诸侯王擅自出禁封国界,处重罪或死刑。
(3)泄漏中省语:泄漏朝庭秘密,死刑。危害封建统治罪。
(4)大逆不道:造反、群盗、盗贼,父母妻子同产皆弃市。
(5)首匿罪:主谋藏匿罪人弃市。通行饮食,为造反、起义者送情报、做向导、供饮食大辟。
(6)见知故纵:见知人犯法不举告的故纵,为官不报《沈命法》处死,迫使官吏防范农民起义。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随着宋代中央专制主义集权体制不断加强,其刑罚制度也发生了重大变化,这就是刑罚日趋加重,尤其是对那些严重危害封建统治的犯罪行为。这些刑罚制度和刑罚罪名主要有:( )。

A.折杖法

B.刺配法

C.重法地法

D.凌迟法


正确答案:BCD
【考点】宋代加强中央集权在刑罚制度上的体现
    【解析】本题中,折杖法是减轻刑罚的体现,而宋代加重刑罚处罚的法律责更多,主要有刺配法、重法地法、凌迟法、贼盗重法等。因此,本题的正确选择是BCD。

第2题:

下列属于犯罪主观方面的是()。

  • A、危害行为
  • B、危害结果
  • C、犯罪的时间、地点和方法
  • D、危害行为与危害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
  • E、犯罪故意

正确答案:E

第3题:

犯罪的客观方面是指()。

A.犯罪人的行为

B.危害行为及危害结果

C.犯罪行为的危害结果

D.危害行为、危害结果及犯罪的时间、地点和方法


参考答案:D

第4题:

简述汉律的定罪量刑的原则。


正确答案:第一、关于刑事责任年龄,汉律直接以年龄来确定刑事责任,并有最低年龄和最高年龄的区别。
第二、关于法律时效问题,汉朝法律已有了关于时效的规定。
第三、亲亲得相首匿,这是指法律允许在一定亲属范围内除犯谋反、大逆以外,均可互相首谋隐匿犯罪行为,而减免刑罚。
第四、先自告除其罪,即犯罪者在其罪行未被发觉以前,自己到官府报告其犯罪的事实,可免除其罪。
第五、贵族官僚有罪先请。

第5题:

请简述ARM微处理器的用户模式和特权模式,以及用户模式向特权模式的转换。


正确答案: (1)除了用户模式之外的其他6种处理器模式称为特权模式.特权模式下,程序可以访问所有的系统资源,也可以任意地进行处理器模式的切换。
(2)特权模式中,除系统模式外,其他5种模式又称为异常模式。大多数的用户程序运行在用户模式下,此时,应用程序不能够访问一些受操作系统保护的系统资源,应用程序也不能直接进行处理器模式的切换。
(3)用户模式下,当需要进行处理器模式切换时,应用程序可以产生异常处理,在异常处理中进行处理器模式的切换。

第6题:

下列是对《刑法》关于享有外交特权和豁免权规定的相关论述,其中符合法律的有()。

A.享有外交特权和豁免权的外国人包括外国首脑、外国驻华使领馆官员和馆内工作人员、外国留学生、中国“三资”企业中的外国人、外籍华人等

B.享有外交特权和豁免权的外国人在中国犯的一切罪行都不能依照我国《刑法》规定的处罚

C.所有享有外交特权和豁免权的外国人在中国领土内犯罪,中国只能通过外交途径解决

D.对于享有外交特权和豁免权的外国人来说,在中国作出的严重危害社会行为依照我国《刑法》的特殊规定不再认为是犯罪


参考答案:B, C

第7题:

清律规定,凡严重危害封建统治的犯罪,应立即处决的,叫()

  • A、斩立决
  • B、绞立决
  • C、斩监候
  • D、绞监候

正确答案:A,B

第8题:

秦朝把杀伤、盗窃等危害封建统治的犯罪称为______。

A.家罪

B.公罪

C.公室告

D.非公室告


正确答案:C
解析:秦朝把犯罪分为“公室告”和“非公室告”两类。因“子盗父母,父母擅刑,髡子与奴妾”等引起的家庭范围的侵害行为是“非公室告”;杀伤人、偷盗等危害封建统治的犯罪称之为“公室告”。

第9题:

清律规定:凡严重危害封建统治的犯罪,应立即处决的,叫“斩立决”或“绞立决”,如危害性较小或有可疑者,暂判“斩监候”,或“绞监候”,缓刑处决,延至秋天由九卿重审。


正确答案:正确

第10题:

秦律把杀伤人、偷盗等危害封建统治的犯罪,列为严惩对象,这类犯罪称为(),官府对此必须受理。

  • A、告诉
  • B、非公室告
  • C、犯首
  • D、公室告

正确答案: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