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科护理(医学高级)

肠内营养支持病人最常见的胃肠道并发症是()A、黑便B、腹泻C、腹胀D、便秘E、恶心、呕吐

题目

肠内营养支持病人最常见的胃肠道并发症是()

  • A、黑便
  • B、腹泻
  • C、腹胀
  • D、便秘
  • E、恶心、呕吐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B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关于外科营养,正确的是

A、营养状态差的病人首先考虑肠内营养

B、肠外营养的完善使其可以替代肠内营养

C、肠瘘的患者应首选肠内营养

D、肠外营养较肠内营养安全、并发症少

E、肠外营养可使消化道处于休息状态,可保护胃肠道的结构和功能


参考答案:A

第2题:

肠内营养治疗时胃肠道并发症中最常见的是()

A、呕吐

B、腹胀

C、便秘

D、腹泻


答案:D

第3题:

胃肠道功能正常者营养支持首选

A.肠内营养的并发症

B.肠内营养

C.肠外营养

D.肠外营养的静脉导管相关并发症

E.肠外营养的代谢性并发症


参考答案:B

第4题:

列举预防和处理肠内营养病人出现胃肠道并发症的方法。


答案:
解析:
沙进肠蠕动的恢复(1 分) ,有利于麻醉和手术 的安全,减少术后并发症,减轻病人的痛苦,促进疾病恢复。

第5题:

以下有关肠内营养支持的叙述正确的是

A.当不能采用肠外营养时采用

B.要素饮食是有渣饮食

C.最常见的并发症是便秘

D.液化饮食是人工合成的营养成分

E.最严重的并发症是误吸


正确答案:E
肠内营养支持应是营养支持的首选方法,要素饮食属于无渣饮食,最常见的并发症是腹泻,最严重的并发症是误吸,液化饮食通常是自然饮食。

第6题:

肠内营养治疗时最常见的并发症()

A、喂养管阻塞

B、高血糖

C、吸入性肺炎

D、胃肠道并发症


答案:D

第7题:

关于外科营养,恰当的是

A.营养状态差的病人首先考虑肠内营养

B.肠外营养的完善使其可以替代肠内营养

C.肠外营养较肠内营养安全、并发症少

D.肠瘘的患者应首选肠内营养

E.肠外营养可使消化道处于休息状态,可保护胃肠道的结构和功能


正确答案:A
解析:肠内营养和肠外营养是临床常用的两种方法,应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选择。原则上当患者的疾病可经口进食应首先考虑肠内营养。尽管肠外营养不断完善,但仍不能完全替代肠内营养。肠瘘、短肠综合征等应考虑行肠外营养。但肠外营养比肠内营养有一定的并发症如营养并发症、穿刺的并发症等,而且长期的肠外营养可使消化道黏膜萎缩、变薄。

第8题:

对接受肠内营养支持的病人如何防止上述并发症的发生?


正确答案:预防肠内营养支持相关腹泻的主要措施: 1)控制营养液的浓度:从低浓度开始滴注逐步递增。 2)控制输注量和速度:宜从少量开始250—500ml/d在5—7d内逐渐增至全量。输注速度以20ml/h起逐步加速并维持滴速于100—120ml/h以输液泵控制滴速为佳。 3)保持营养液的适宜滴注温度以接近正常体温为宜。 4)用药护理:某些药物如含镁的抗酸剂、电解质等可致肠痉挛和渗透性腹泻须经稀释后再经喂养管注入。 5)避免营养液污染、变质:调配营养液的容器保持清洁和无菌;营养液应现配现用;悬挂的营养液在较凉快的室温下放置时间小于6-8h若营养液含有牛奶等易腐败成分时放置时间短;每天更换输液皮条、袋或瓶。 6)对严重低蛋白血症者遵医嘱先输注入体白蛋白或血浆以提高血浆胶体渗透压和减轻肠黏膜水肿。
预防肠内营养支持相关腹泻的主要措施: 1)控制营养液的浓度:从低浓度开始滴注,逐步递增。 2)控制输注量和速度:宜从少量开始,250—500ml/d,在5—7d内逐渐增至全量。输注速度以20ml/h起,逐步加速并维持滴速于100—120ml/h,以输液泵控制滴速为佳。 3)保持营养液的适宜滴注温度,以接近正常体温为宜。 4)用药护理:某些药物,如含镁的抗酸剂、电解质等可致肠痉挛和渗透性腹泻,须经稀释后再经喂养管注入。 5)避免营养液污染、变质:调配营养液的容器保持清洁和无菌;营养液应现配现用;悬挂的营养液在较凉快的室温下放置时间小于6-8h,若营养液含有牛奶等易腐败成分时,放置时间短;每天更换输液皮条、袋或瓶。 6)对严重低蛋白血症者,遵医嘱先输注入体白蛋白或血浆,以提高血浆胶体渗透压和减轻肠黏膜水肿。

第9题:

肠内营养支持病人最严重的代谢性并发症是

A.低蛋白血症
B.酸中毒
C.高渗性非酮性昏迷
D.脱水

答案:C
解析:

第10题:

试述肠内营养支持的主要并发症以及肠内营养支持时胃肠道并发症的预防措施。


正确答案: 肠内营养支持的主要并发症包括:机械并发症、吸入性肺炎、胃肠道并发症和较少的代谢并发症。
胃肠道并发症的预防措施:
(1)控制营养液的输注量和速度;
(2)选择合适的营养液,注意营养液的渗透压和脂肪含量。应从低浓度、小剂量开始,根据胃肠道的适应情况逐步递增;
(3)对同时应用抗菌素治疗者,可给予乳酸杆菌以帮助肠道正常菌群的恢复低蛋白血症者,先使用要素膳或静脉输注清蛋白,等小肠吸收能力恢复后再开始管饲;
(4)避免营养液在配置和操作过程中受到污染,营养液最好现配现用,悬挂的营养液在较凉快的室温下放置时间应小于6-8h,配好后如暂时不用应放入40°左右的冰箱内保存,放置时间一般不超过24h;
(5)根据季节和个体耐受性调节营养液的温度,一般在37°C~40°C
(6)伴同药物时注意防止和营养液发生反应,用药前后冲洗。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