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理学(医学高级)

贫血性梗死的病变特点有( )A、梗死灶呈灰白色B、梗死灶呈暗红色C、梗死形状与血管分布一致D、属液化性坏死E、多见于实性器官

题目

贫血性梗死的病变特点有( )

  • A、梗死灶呈灰白色
  • B、梗死灶呈暗红色
  • C、梗死形状与血管分布一致
  • D、属液化性坏死
  • E、多见于实性器官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A,C,E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下列哪些病变是出血性肠梗死的特点()。

A.梗死区呈现节段性

B.在淤血的基础上发生

C.多见于大肠

D.易发生破裂而引起腹膜炎


正确答案:ABD

第2题:

败血性梗死的特点是

A.梗死灶化脓

B.梗死灶呈锥体形

C.梗死灶呈节段形

D.梗死灶发生液化


正确答案:A
解析:败血性梗死的特点是梗死灶化脓。

第3题:

贫血性梗死的病变特点不包括

A、形态与脏器的血管分布有关

B、实质细胞发生凝固性坏死或液化性坏死

C、梗死边缘常有充血、出血反应带

D、梗死灶边界不清

E、梗死区呈贫血苍白状


参考答案:D

第4题:

猪瘟病猪脾脏的病变是().

  • A、充血性肿大
  • B、出血性梗死
  • C、丘状出血
  • D、鱼眼状坏死

正确答案:B

第5题:

肺出血性梗死时,切片中可以看到与出血梗死相关病变的有

A.含铁血黄素
B.肉芽肿形成
C.肺组织坏死
D.肺泡内大量红细胞

答案:A,C,D
解析:
(P18)“含铁血黄素是巨噬细胞吞噬、降解红细胞血红蛋白所产生的铁蛋白微粒聚集体”。
肺出血性梗死时,大量的红细胞渗出(D对),巨噬细胞吞噬、降解红细胞血红蛋白的铁蛋白微粒聚集体,形成含铁血黄素(A对)。AD病变主要见于出血(AD对)。肉芽肿形成见于肺结核等疾病,不见于肺出血(B错)。肺出血性梗死可有肺组织坏死(C对)。

第6题:

区域性心肌梗死的病变特点是

A.常累及左心室前壁

B.多由冠状动脉粥瘤伴血栓形成引起

C.梗死部位与闭塞的冠状动脉供血区域一致

D.梗死灶为出血性梗死


正确答案:ABC
解析:区域性心肌梗死的病变特点有:常累及左心室前壁、多由冠状动脉粥瘤伴血栓形成引起、梗死部位与闭塞的冠状动脉供血区域一致。梗死灶为贫血性梗死。

第7题:

区域性心肌梗死的病变特点是


A.常累及左心室前壁
B.多由冠状动脉粥瘤伴血栓形成
C.梗死灶为贫血性梗死
D.可有附壁血栓形成

答案:A,B,C,D
解析:

第8题:

试以肾梗死为例,简述贫血性梗死的成因和病理形态特点。


正确答案:肾动脉分支栓塞后,由于肾组织致密而又无有效的侧枝循环,可出现贫血性梗死。梗死灶呈锥形,尖端向血管阻塞的部位,底部靠脏器表面,浆膜面常有少量纤维素性渗出物被覆。

第9题:

心肌梗死的病变类型为()

  • A、液化性坏死
  • B、贫血性梗死
  • C、出血性梗死
  • D、坏疽
  • E、干酪样坏死

正确答案:B

第10题:

出血性脑梗死的临床特点是什么?


正确答案:出血性脑梗死(hemorrhagicinfarct)是由于动脉闭塞后在其供血区梗死基础上,梗死灶内血液漏出继发了出血。出血性脑梗死的临床特点为:
(1)出血发生时间最短1天,最长到1个月。大多发生在梗死后1-21天,出血发生时间在1周内46%,1-2周内38%,2-3周内15%,以3-14天最多。
(2)除脑梗死本身症状体征外,出血后症状体征是否加重取决于继发出血的时间、病灶的大小、出血程度、是否应用抗凝、溶栓、扩溶、扩血管等治疗,梗死后第1周内继发出血者常使症状加重。小灶的渗血无症状加重,出血灶大和出血严重,特别有血肿者常有病情加重,出现全脑症状和病灶症状加重。全脑加重表现为意识障碍出现或加重和颅内高压症等;病灶症状加重表现为瘫痪程度加重或出现新的神经系体征。
(3)脑脊液检查从原先正常转变为血性、黄变或镜下有较多红细胞是本病的有力佐症。
(4)CT表现为低密度病灶中出现点状、片状或融合成大片的高密度出血灶;脑血管造影可发现原闭塞血管再通。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