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医学(医学高级)

如何观察一个已经发生了DIC的MODS患者的病情?

题目

如何观察一个已经发生了DIC的MODS患者的病情?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 ①观察患者的皮肤有无皮疹、出血点、淤点、淤斑、黄染,注射部位的出血情况;②定时检测患者的血常规,以了解其红细胞数、血红蛋白含量、血小板数等;③检查患者的出、凝血功能;④防止患者发生褥疮及感染。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患者丁某,女38岁,因发烧待查入院。 为了准确提供诊断的临床依据,在观察病情中,你认为哪些因素会影响体温观察的正确性?在护理中如何防止?


正确答案: 影响体温准确性的因素及防止措施:
(1)测口温:应在进食、水后,面部作冷热敷后30分钟测温。
(2)测肛温:应在坐浴、灌肠后,30分钟测温。
(3)测腋温:应擦干腋下,紧贴皮肤夹紧。
(4)向病人解释指导,测好体温。
(5)应定期检查体温计,防止体温计本身造成的误差。

第2题:

如何观察一个休克患者的病情?


正确答案: ①密切观察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如患者口渴感、精神、面色、皮肤弹性及颜色、末梢发绀、四肢湿冷等;②检查患者的脉搏细速,血压<80mmHg、脉压<20mmHg、休克指数1.020,血细胞比容>0.40,中心静脉压(CVP)<8厘米水柱(cmHO)。

第3题:

一位晚期癌症患者,并不知道自己患的是癌症且已濒于死亡,家属担心病人承受不了打击,决定不让患者知道实情。但患者非常焦虑,希望知道自己的病情,以便处理一些事情,并且表示不论病情如何,都已经有了心理准备,此时护士如何做?练习如何明确患者的价值观?


正确答案:
1:案例是关于护士是否应该告诉患者其病情的问题,而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主要从护士要真正了解患者角度进行分析和决策,做到尊重患者的权利,又不对患者造成伤害。要做到这一点,对护士来说,就是要了解和认识你的患者,以确定是否告诉患者实情,即与患者的价值观要一致。2:价值观的组成,需满足如下条件:是在没有外界强迫的情况下的选择;是从众多选择中挑选出来的;是深思熟虑后的选择;被赞许过,是自己珍爱的;曾向分人说明过;曾应用到自己的行动中;在自己的一生中重复使用过。护士需要与患者的沟通,了解他的价值观,以确定是否告诉患者实情。3:具体在本案例中可以通过如下的方式进行:首先提出问题:“什么时候一定要知道病情呢?你完全可以做自己的事情呀?”目的是明确知道患者为什么一定要知道实情,病人是否意识到只有知道实情才能决定如何安排自己要做的事情。“你知道实情后,若是不好的结果,你会怎样呢?如果这样会影响你处理要做的事情,怎么办?”以此来提示患者这样做的结果,患者心理可能难以承担,就说明刚才要求告知病情的请求不是他深思熟虑的结果,这要从保护患者出发,可以使用善意的谎言。如果确定患者确实知道这样做的后果,说明患者的要求满足“此选择是他深思熟虑的结果”、“是从众多选择中挑选出来的”这两条价值观的组成要素。由于某种原因其家属都反对告诉其实情,可以确证这一决定不是在他人的强迫下进行的。如果发现患者的决定既是深思熟虑的结果,但又感觉不好,说明患者此时没有足够的心理承受力,要考虑暂缓提问,当然也暂缓决定是否告诉患者实情。如果患者回答他这样决定很满意,可继续沟通.“你以前也这样做过类似的决定吗?”若患者说,做过,并回答“这次还这样做”的话,说明患者的决定是理智的。可以考虑马上与患者交待实情,也可以稍缓几天,再观察一下。若患者说,这是头一次这样做,并且不能保证这是自己一向的作风,护士不要马上急于得出结论,可询问他以前遇到类似的事情是怎样做的,来确定这样做是否冲动。若是冲动,一定要找借口延缓一段时间,再做决定。

第4题:

在观察病人病情时如何观察瞳孔?


正确答案: 1)瞳孔的大小与对称性
正常瞳孔呈圆形,两侧等大等圆,位置居中,边缘整齐;在自然光线下,直径为2~5mm,调节反射两侧相等。病理情况下,瞳孔直径小于2mm称为瞳孔缩小,小于1mm为针尖样瞳孔。双侧瞳孔缩小,常见于有机磷农药、氯丙嗪、吗啡等药物中毒,单侧瞳孔缩小常提示同侧小脑幕裂孔疝早期。瞳孔直径大于5mm称为瞳孔散大。双侧瞳孔散大,常见于颅内压增高、颅脑损伤、颠茄类药物中毒及濒死状态;一侧瞳孔扩大、固定,常提示同侧颅内病变(如颅内血肿、脑肿瘤等)所致的小脑幕裂孔疝的发生。
2)形状
瞳孔的形状改变常可因为眼科疾病引起。瞳孔呈椭圆形并伴散大,常见于青光眼等;呈不规则形,常见于虹膜粘连。
3)对光反应
正常瞳孔对光反应灵敏,并于光亮处瞳孔收缩,昏暗处瞳孔扩大。当瞳孔大小不随光线刺激而变化时,称瞳孔对光反射消失,常见于危重或深度昏迷病人。

第5题:

如何做好心力衰竭病人的病情观察?


正确答案:①密切观察病人生命体症变化及心力衰竭进展情况,一旦发现急性肺水肿征兆,应立即配合抢救;
②对应用洋地黄药物的病人,要注意观察有无毒性反应;对应用扩血管药物的病人应监测血压的变化;对应用利尿剂的病人,要注意观察利尿效果及副作用;
③观察有无栓塞发生;
④定期测定血电解质及酸碱平衡情况,以防病情加重。

第6题:

发现体温与病情不符时应如何做()

  • A、继续严密观察病情变化
  • B、立即通知医生
  • C、复测体温
  • D、如实告知患者

正确答案:C

第7题:

男性,76岁,因"心肺复苏术后1天"入院。患者先后出现ARDS、肾衰竭、肝衰竭、DIC。诊断为MODS。关于MODS以下哪个是错误的()

  • A、致病因素与发生MODS有一定时间间隔
  • B、病死率高
  • C、肺和胃肠发生最早,其次为心、肾衰竭
  • D、凡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主要器官功能不全就是MODS
  • E、功能损害是可逆的

正确答案:D

第8题:

下列哪项不是预防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的措施

A.积极治疗原发病
B.尽早开始应用抗凝治疗,纠正血液的高凝状态
C.严密观察患者是否有出血倾向
D.早期诊断已经存在的DIC
E.一旦发现有DIC,请立即停止抗凝治疗

答案:E
解析:

第9题:

护士在光照疗法时应如何观察病情?


正确答案:护士在光照疗法时应严密观察病情:
(1)光疗前后及期间要监测血清胆红素变化,以判断疗效;
(2)光疗过程要观察患儿精神反应及生命体征;
(3)注意黄疸的部位、程度及其变化;
(4)大、小便颜色与性状;
(5)皮肤有无发红、干燥、皮疹;
(6)有无呼吸暂停、烦躁、嗜睡、发热、腹胀、呕吐、惊厥等,注意吸吮能力,哭声变化。若有异常及时与医师联系,以便检查原因,及时处理。

第10题:

简述SIRS和MODS的关系及其病情过程。


正确答案:SIRS是MODS的病因,而MODS是SIRS进展的结果,两者是可以相互转化的疾病的不同阶段,其经典过程为:损伤-全身性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脓毒症-严重脓毒症-脓毒性休克-多器官功能障碍(MODS)-多器官功能衰竭。需要注意的是,并非所有的临床案例都能严格的区分从SIRS到多器官功能衰竭的各个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