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科医学(医学高级)

急性左心功能不全时,为减少回心血量可采取()。A、侧卧位B、平卧位C、头低位D、抬高下肢E、坐位

题目

急性左心功能不全时,为减少回心血量可采取()。

  • A、侧卧位
  • B、平卧位
  • C、头低位
  • D、抬高下肢
  • E、坐位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E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左心功能不全时发生呼吸困难的主要机制是( )

A、低血压

B、肺淤血、肺水肿

C、心肌缺血缺氧

D、体循环淤血,回心血量减少

E、支气管平滑肌敏感性增高


参考答案:B

第2题:

下列哪些情况下静脉回心血量减少?
A.右心衰竭 B.左心衰竭 C.人在高温环境中 D.深吸气时


答案:A,C
解析:
①右心衰时,右室射血量减少,心舒期右室压力较高,血液淤积在右心房和大静脉内,使中心静 脉压增髙,回心血量减少。②左心衰时,左心房压和肺静脉压升高,造成肺淤血和肺水肿,对回心血量无 明显影响。③人在高温环境中,皮肤血管扩张,容纳的血液量增多,使回心血量减少。④深吸气时,胸内 负压增加,有利于外周静脉血回流至右心房,使回心血量增加。

第3题:

为缓解症状,可协助患者采取下列哪种体位

A.仰卧,头偏向一侧,防止窒息

B.左侧卧位,防止空气阻塞肺动脉口

C.端坐位,两腿下垂,减少回心血量

D.抬高床头15~30 cm,减少回心血量

E.抬高床头20°~30°以利于呼吸


正确答案:C

第4题:

发生急性肺水肿时应立即取端坐卧位,两腿下垂以减少回心血量。


正确答案:正确

第5题:

为缓解急性肺水肿的症状,可协助病人采取下列哪种体位()

  • A、卧位,头偏向一侧,防止窒息
  • B、左侧卧位,防止空气阻塞肺动脉口
  • C、端坐位,两腿下垂,减少回心血量
  • D、抬高床头15~30°,减少回心血量

正确答案:C

第6题:

关于静脉回心血量影响因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A.左心衰竭时中心静脉压增高

B.站立不动较行走时回心血量增加

C.人体从平卧转变为直立位时回心血量减少

D.快速输液可导致中心静脉压降低


正确答案:C
解析:中心静脉压是指右心房和胸腔内大静脉的血压,其高低取决于心脏射血能力和静脉回心血量之间的相互关系。右心衰竭时,右心室不能将回心血液射入肺动脉导致中心静脉压增高。站立不动时,回心血量较行走时减少。人体从平卧转变为直立位时,身体低垂部分的静脉充盈扩张,可比在卧位时多容纳400~600ml血液,从而使回心血量减少。快速输液可导致中心静脉压增高。

第7题:

血管扩张剂治疗慢性心功能不全的机制不包括

A、增加静脉回心血量
B、降低左室舒张压
C、降低心脏后负荷
D、降低肺动脉高压
E、增加心排血量

答案:A
解析:

第8题:

急性左心功能不全时为减少回心血量可采取( )。

A.平卧位

B.坐位

C.头低位

D.侧卧位

E.抬高下肢


正确答案:B
B【解析】坐位时因重力关系可减少急性左心功能不全时的回心血量,而其他四种体位均不会减少回心虚量。

第9题:

5岁患儿,气促、发绀4年余,活动时喜蹲踞,1周前左侧肢体瘫痪,胸骨左缘2、4肋间Ⅲ级收缩期杂音,P2减弱。喜欢蹲踞的原因是()

  • A、右向左分流减少
  • B、右向左分流减少,静脉回心血量减少,缓解了缺氧症状
  • C、肺动脉压减轻
  • D、肺动脉压增高
  • E、静脉回心血量减少

正确答案:B

第10题:

急性DIC时产生休克的机制()

  • A、出血
  • B、补体激活
  • C、FDP的大量形成
  • D、回心血量减少
  • E、儿茶酚胺增多

正确答案:A,B,C,D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