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影像技术(医学高级)

CT扫描的缺陷有哪些?

题目

CT扫描的缺陷有哪些?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简述多层面CT扫描机的工作原理。其优点有哪些?


正确答案: 多层面CT扫描机在床的长轴方向上排列着多排的探测器阵列,排列数由几排到几十排,CT球管围绕人体作360度旋转扫描时,探测器接收穿过人体的X线将其转变为电信号,再由数据采集系统进行图像重建。在这个过程中,多层面CT依据采集数据的通道数目,可以同时获得多层图像数据,并可按照探测器的不同排列组合选取层厚。目前的多层数据通道为64组,故在X线管旋转360度时可得到64个层面的64幅图像,获取的数据有更高的精度。
它的优点有:
⒈缩短了扫描的全过程时间。
⒉图像质量有所提高。
⒊可以任意组合扫描层面的厚度。
⒋减少了病人的X线辐射剂量。
⒌减少了球管的冷却时间。

第2题:

甲状腺CT检查的适应证有哪些?简述甲状腺CT扫描与图像显示。


正确答案: 甲状腺CT检查的适应证有:
1.弥漫性甲状腺肿。
2.结节性甲状腺肿。
3.甲状腺囊肿。
4.甲状腺癌。
5.甲状旁腺瘤等。
C.T扫描与图像显示:
1.病人体位与扫描:此部位多采用横断位扫描。病人仰卧,两上肢放于身体两旁,两肩尽可能下垂,头部略仰,定位光标纵线对准颈胸部正中矢状面。先进行正位定位扫描,再根据定位图像确定扫描基准线及范围,扫描从主动脉弓上缘至舌骨下缘。病人应在平静呼吸状态下屏气后扫描。
2.增强扫描:用于了解病变组织的血供及鉴别诊断。
3.图像显示:用软组织窗观察图像。由于甲状腺含碘丰富,故甲状腺组织的CT值多在70Hu以上。

第3题:

脑弥漫性轴索损伤CT扫描有哪些征象?


正确答案: 1.两侧大脑半球呈弥漫性肿胀,脑白质水肿,灰白质界限不清,部分病人脑干体积增大;
2.脑室脑池被压缩,蛛网膜下腔及脑沟变浅或消失,但中线无明显移位,占位效应也很轻微;
3.胼胝体、两侧大脑白质内、基底节区以及脑干上部可见点状高密度出血灶(直径小于1厘米);
4.个别病人脑室内有少量出血或硬膜下薄层血肿。

第4题:

肝脏螺旋CT增强扫描的特点及意义有哪些?


正确答案: 由于肝脏血供特点为双重血供,门静脉与肝动脉血供之比为4:1,不同供血来源有时相上的差异,借助于螺旋CT扫描,可以比较准确地反映肝脏血液动力学变化及肝脏增强扫描时的特殊表现。常用增强方法为肝脏双期或三期扫描,即采用高压注射器静脉内一次快速注入足量造影剂,在注射造影剂后40秒内完成肝脏第一次CT扫描,此期为肝动脉供血区域显影,此期谓之肝动脉期;在注射造影剂后55~75秒,再行肝脏第二次CT扫描,门腔静脉供血区域显影,谓之静脉期,因肝实质供血75%来自门静脉,此期肝实质的增强达到峰值,此种扫描称为双期扫描。若在注射造影剂后5分钟左右,再行肝脏CT扫描,此期造影剂在血管内外的分布呈平衡状态,谓之平衡期,此后肝血管与肝实质的增强开始同步淡退。由于原发性肝癌主要为肝动脉供血,因此借助于病变在不同时相的增强表现,可以比较准确地进行诊断与鉴别诊断。

第5题:

高血压脑出血的好发部位有哪些及急性期CT扫描所见?


正确答案: (1)最好发于基底节区,其次是脑叶,脑干、小脑及脑室。
(2)发病后可立即显示圆形或卵圆形均匀高密度血肿,边界清楚,并可确定血肿部位、大小、形态,是否破人脑室、血肿周围水肿带和占位效应等。

第6题:

脊柱CT检查的适应证有哪些?简述其扫描体位与扫描。


正确答案: 脊柱CT检查的适应证有:
1.查找椎管狭窄的原因。
2.椎间盘病变。
3.椎管内占位性病变。
4.椎骨外伤。
5.椎骨骨病。
6.先天性椎管及脊髓异常。
扫描体位与扫描方式:
1.病人扫描体位与方式①一般情况下进行横断位扫描,病人仰卧,颈段采取头屈曲位;扫描时请病人两上臂自然平伸放于身体两侧或腹前;
②腰段扫描采取双膝屈曲位,为使病人感到舒适与稳定,在双膝下需放一个三角垫,身体正中矢状面与检查床中轴重合,先行侧位定位图像扫描,根据临床要求,确定扫描范围,扫描可以是连续的,也可以是间断的;
③观察椎体时,扫描线应与椎体的上下缘平行;
④若需了解椎间盘的情况,应将扫描的起止线定在两个相邻椎体上下缘之间,扫描线应平行于上下缘延长线的角平分线,还需准确地标注出所扫描层面的椎体或椎间隙名称,图像显示时应包括椎旁软组织。
2.增强扫描一般情况下脊柱平扫就可满足临床诊断的需要。但在鉴别椎管内占位病变时,应进行增强扫描。

第7题:

重建CT像时都要通过扫描来采集足够的投影数据,请问何为扫描?扫描有哪些方式?


正确答案:扫描是用近于单能窄束的X射线以不同的方式,按一定的顺序,沿不同的方向对划分好体素编号的受检体体层进行投照,并用高灵敏度的探测器接收透射一串串体素后的出射X射线束的强度I。
扫描方式有:单束平移-旋转方式,窄扇形束扫描平移-旋转方式,旋转-旋转方式,静止-旋转方式,螺旋扫描方式,动态空间扫描和电子束扫描方式等。

第8题:

颅脑CT扫描检查的用途有哪些?颅脑CT扫描的3种基准线各是什么?


正确答案: 颅脑CT扫描检查的用途有:
1.脑部肿瘤定位、定量及定性分析,模拟进行手术。
2.确定脑血管意外时血肿或梗塞的位置、形状及范围,脑室受压移位等情况。
3.确定脑部外伤时血肿或梗塞的位置、大小、形状及范围,便于手术定位。
4.对颅内炎症提供准确资料,明确脑脓肿的位置、大小、数目及脑水肿的程度,与肿瘤进行鉴别诊断。
5.对先天性脑畸形、颅内手术和放射治疗后的随诊、多发性白质发育不全等病变,CT均有独特的诊断价值。颅脑CT扫描的3种
基准线有:听眶线是一侧外耳孔上缘与同侧眶下缘的连线。听眦线是一侧外耳孔与同侧眼外眦的连线。听眉线是眉间与外耳孔的连线。

第9题:

肝脏普通CT增强扫描的方法有哪些?


正确答案: 肝脏增强扫描除可采用多期扫描之外,尚可行其他方法增强扫描。①快速滴注增强扫描。此法适用于扫描速度慢的CT机,现已基本不用。②团注增强扫描。将造影剂在40~50秒内注射完毕行肝脏CT扫描,是目前普通CT机上常采用的增强方法。③单层面快速动态扫描,即注入造影剂后选定某一层面,行该层面不同时相扫描。这样既可了解病变的血供情况;又可弥补普通CT扫描慢之不足。④血管造影CT。将导管插入肝动脉,注入造影剂动态扫描,观察全肝的肝动脉显示,此法谓之肝动脉CT。若将导管插入肠系膜上动脉,注入造影剂,20秒后行扫描,称为门静脉CT,两者均可发现肝内小肿瘤和少血性肿瘤。⑤延迟CT扫描。是指一次大量注射造影剂后4~6小时重复扫描,用于提高肝内小病灶的检出率。⑥碘油CT。由于肝癌病灶对碘油有选择性沉积的倾向,因此在肝肿瘤介人治疗后,可行CT复查,观察碘油的沉积和滞留时间,用于肝癌病灶的发现和疗效的观察。

第10题:

颞颌关节CT检查的适应证有哪些?简述其扫描体位及扫描。


正确答案: 颞颌关节CT检查的适应证有:
1.了解骨质和关节周围软组织的各种改变情况。
2.先天发育畸形。
3.外伤。
4.炎症。
5.肿瘤等。
扫描体位及扫描:
1.横断位扫描:系常规CT扫描,病人仰卧,头放置于头颅架内,并被摆成头颅前后位。定位光标纵线对准正中矢状面。直接定位扫描或先扫一张正位定位片,并在此片上确定扫描基线。用听眦线作扫描基准线,扫描范围从颞颌关节盂顶部至扫完关节为止;
2.用矢状位扫描:病人俯卧或仰卧,头部尽力向一侧旋转,并置于20°楔形支撑架上,矢状面与20°倾斜面平行,定位光标线通过外耳道,扫描架向头侧倾斜20°,使扫描平面尽量与矢状面平行。从皮肤下1厘米左右至扫完关节腔。扫描时请病人将口闭合,体位保持静止,应同时扫描双侧。特殊情况下做张口位扫描。
3.增强扫描:对炎症或肿瘤性疾病鉴别诊断时,需要做增强扫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