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化检验技术(医学高级)

20%氯化亚锡溶液,在配制或放置时,有时会出现白色沉淀,解决方法是()A、配制时应尽量增加溶剂量B、配制时应加热使沉淀溶解C、配制好的溶液应保存在室温下D、配制好的溶液应密封保存E、配制时应防止氯化亚锡水解

题目

20%氯化亚锡溶液,在配制或放置时,有时会出现白色沉淀,解决方法是()

  • A、配制时应尽量增加溶剂量
  • B、配制时应加热使沉淀溶解
  • C、配制好的溶液应保存在室温下
  • D、配制好的溶液应密封保存
  • E、配制时应防止氯化亚锡水解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在配制氯化亚锡-甘油溶液过程中,把甘油加热至100℃再进行配制,可提高氯化亚锡还原溶液的稳定性。

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正确答案:×

第2题:

做汽油博士试验时,有H2S存在的现象是()。

A、立即出现黑色沉淀

B、缓慢出现褐色沉淀

C、溶液变乳白色后变深

D、无变化或黄色


参考答案:A

第3题:

20%氯化亚锡溶液,在配制或放置时,会出现白色沉淀,原因是

A、氯化亚锡的溶解度较小,加入的溶(水)量尚不够,应在不影响定容体的前提下,配制时应尽量增加溶剂量

B、氯化亚锡的溶解度较小,配制时应热使沉淀溶解

C、氯化亚锡的溶解度较小,配制好的液保存温度过低

D、氯化亚锡与空气中氧作用形成氯化锡的白色沉淀

E、氯化亚锡水解为氢氧化锡


参考答案:E

第4题:

配制一般溶液时应注意出现()或()时应重新配制。


正确答案:浑浊;颜色变化

第5题:

加溴水于苯胺溶液中,立即出现()。

  • A、黄色沉淀
  • B、红色沉淀
  • C、棕色沉淀
  • D、白色沉淀

正确答案:D

第6题:

用氯化钠基准物标定硝酸银时,如果选择摩尔法,则指示剂为铬酸钾,终点颜色为()。

A.砖红色溶液出现

B.砖红色沉淀出现

C.砖红色沉淀到乳白色沉淀

D.砖红色溶液到乳白色溶液


参考答案:B

第7题:

已知A、B、C、D分别是AlCl3、BaCl2、FeSO4、NaOH四种化合物中的一种,它们的水溶液之间的一些反应现象如下:
(1)A+B→白色沉淀,加入稀HNO3,沉淀不溶解.
(2)B+D→白色沉淀,在空气中放置,沉淀由白色转化为红褐色.
(3)C+D→白色沉淀,继续加D溶液,白色沉淀逐渐消失.
由此可知,A是,C是.


答案:
解析:
BaCl2 AlCl3【解题指要】题目给出的4种物质是AlCl3、BaCl2、FeSO4、NaOH的溶液.
(1)A+B→白色沉淀,加入稀HNO3,沉淀不溶解.上述4种物质相互反应的现象符合这一要求的,只有BaCl2和FeSO4.

BaSO4是白色物质,不溶于水,也不溶于HNO3.所以A、B各是BaCl2和FeSO4中的一种,但还不能确定A是什么.
(2)B+D→白色沉淀,在空气中放置,沉淀由白色转化为红褐色.这一沉淀颜色的变化现象是Fe(OH)2的特征反应现象,白色Fe(OH)2受空气中O2的氧化,逐渐变成红褐色的Fe(OH)3,其反应方程式为

这说明B、D分别是FeSO4和NaOH中的一种,因四种物质中只有它俩相互反应,才能生成
Fe(OH)2.

(1)、(2)两组共同的物质FeSO4就是B物质.所以A物质就是BaCl2,D物质就是NaOH.剩下的AlCl,一定就是C物质,这一点可从反应现象(3)中得到证实.
(3)C+D→白色沉淀,继续加D,白色沉淀逐渐消失.因已知D为NaOH,从现象可知C中一定含有Al3+,所以C是AlCl3是正确的.

第8题:

20%氯化亚锡溶液,在配制或放置时,有时会出现白色沉淀,原因是

A.氯化亚锡的溶解度较小,加入的溶剂(水)量尚不够,应在不影响定容体积的前提下,配制时应尽量增加溶剂量

B.氯化亚锡的溶解度较小,配制时应加热使沉淀溶解

C.氯化亚锡的溶解度较小,配制好的溶液保存温度过低

D.氯化亚锡与空气中氧作用形成氯氧化锡的白色沉淀

E.氯化亚锡水解为氢氧化锡


正确答案:E
SnCl2在溶液中容易水解成白色Sn(OH)C1和Sn(OH)z。

第9题:

用氯化钠基准物标定硝酸银时,如果选择摩尔法,则指示剂为铬酸钾,终点颜色为()。

  • A、砖红色溶液出现
  • B、砖红色沉淀出现
  • C、砖红色沉淀到乳白色沉淀
  • D、砖红色溶液到乳白色溶液

正确答案:B

第10题:

滤过岗位分析重碱盐份时,滴定终点会出现()。

  • A、白色沉淀
  • B、溶液由无色变为黄色
  • C、产生砖红色沉淀
  • D、溶液由无色变为红色

正确答案:C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