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类病案分析

男性,45岁,反复黑便三周,呕血一天。三周前,自觉上腹部不适,偶有嗳气,反酸,口服甲氰咪胍有好转,但发现大便色黑,次数大致同前,1-2次/天,仍成形,未予注意,一天前,进食辣椒及烤馒头后,觉上腹不适,伴恶心,并有便意如厕,排出柏油便约600ml,并呕鲜血约500ml,当即晕倒,家人急送我院,查Hb48g/L,收入院。发病以来乏力明显,睡眠、体重大致正常,无发热。70年代在农村插队,79年发现HbsAg(+),有"胃溃疡"史10年,常用制酸剂。否认高血压、心脏病史,否认结核史,药物过敏史。 查体:T37℃,

题目

男性,45岁,反复黑便三周,呕血一天。三周前,自觉上腹部不适,偶有嗳气,反酸,口服甲氰咪胍有好转,但发现大便色黑,次数大致同前,1-2次/天,仍成形,未予注意,一天前,进食辣椒及烤馒头后,觉上腹不适,伴恶心,并有便意如厕,排出柏油便约600ml,并呕鲜血约500ml,当即晕倒,家人急送我院,查Hb48g/L,收入院。发病以来乏力明显,睡眠、体重大致正常,无发热。70年代在农村插队,79年发现HbsAg(+),有"胃溃疡"史10年,常用制酸剂。否认高血压、心脏病史,否认结核史,药物过敏史。 查体:T37℃,P120次/分,BP90/70mmHg,重病容,皮肤苍白,无出血点,面颊可见蜘蛛痣2个,浅表淋巴结不大,结膜苍白,巩膜可疑黄染,心界正常,心率120次/分,律齐,未闻杂音,肺无异常,腹饱满,未见腹壁静脉曲张,全腹无压痛、肌紧张,肝脏未及,脾肋下10cm,并过正中线2cm,质硬,肝浊音界第Ⅶ肋间,移动性浊音阳性,肠鸣音3-5次/分 。 1、消化道大出血的治疗原则是什么? 2、上消化道大出血的护理要点有哪些? 3、双气囊三腔管压迫止血的护理措施有哪些?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上消化道出血的主要临床表现是( )。

A.上腹部疼痛
B.呕血、黑便
C.鲜血便
D.恶心、呕吐
E.反酸、嗳气

答案:B
解析:
呕血与黑便是上消化道出血的特征性表现。

第2题:

男性,45岁,反复黑便三周,呕血一天。三周前,自觉上腹部不适,偶有嗳气,反酸,口服甲氰咪胍有好转,但发现大便色黑,次数大致同前,1-2次/天,成形,未予注意,一天前,进食辣椒及烤馒头后,觉上腹不适,伴恶心,并有便意如厕,排出柏油便约600ml,并呕鲜血约500ml,当即晕倒,家人急送我院,查Hb 48g/L,收入院。发病以来乏力明显,睡眠、体重大致正常,无发热。70年代在农村插队,79年发现HbsAg(+),有"胃溃疡"史10年,常用制酸剂。否认高血压、心脏病史,否认结核史,药物过敏史。查体:T37℃,P 120次/分,BP 90/70mmHg,重病容,皮肤苍白,无出血点,面颊可见蜘蛛痣2个,浅表淋巴结不大,结膜苍白,巩膜可疑黄染,心界正常,心率120次/分,律齐,未闻杂音,肺无异常,腹饱满,未见腹壁静脉曲张,全腹无压痛、肌紧张,肝脏未及,脾肋下10cm,并过正中线2cm,质硬,肝浊音界第Ⅶ肋间,移动性浊音阳性,肠鸣音3-5次/分。
为明确诊断,该患者还需要完善的检查有

A. 血象
B. 肝功能
C. 腹部B超
D. 凝血酶时间
E. 腹水性质
F. X线钡餐
G. 静脉造影
H. ERCP

答案:A,B,C,D,E,F,G
解析:
本例患者脾肋下10cm超正中线,提示脾亢,所以要查血象了解血细胞是否降低;患者有蜘蛛痣,既往表抗原阳性,提示肝脏功能可能受损故查肝功;患者移动性浊音阳性,所以B超和腹水性质需要做;患者有出血表现所以凝血酶时间需要做;X线钡餐可以了解胃管底静脉曲张,可表现为虫蚀状改变或串珠状负影;静脉造影可使门静脉系统和肝静脉显影,还可为手术提供参考。

第3题:

慢性胃炎临床表现错误的是

A、上腹部不适、反酸嗳气
B、食欲不振
C、恶心、呕吐,贫血
D、少数病人有呕血与黑便
E、有规律的上腹部疼痛

答案:E
解析:
考察慢性胃炎的临床表现。慢性胃炎病程迁延,多无明显症状。部分病人有消化不良的表现,多数为上腹部隐痛或不适、反酸、上腹部饱胀、嗳气、食欲不振、恶心、呕吐等,少数病人有呕血与黑便。本病多无明显体征,有的病人可有上腹部轻压痛。自身免疫性胃炎病人可有舌炎及贫血。

第4题:

主诉:反复黑便三周,呕血一天。 病史:男,45岁,三周前,自觉上腹部不适,发现大便色黑,1-2次/天,成形。一天前,进食辣椒及烤馒头后,觉上腹不适,随之排出柏油便约600ml,并呕鲜血约500ml。 既往史:有“肝硬化”病史。


正确答案: 初步诊断:门脉高压上消化道出血。
鉴别诊断:胃十二指肠溃疡出血,胃癌,肝癌,胆道出血。
主要诊疗措施:
1、抗休克、根据血压情况补充血容量;
2、禁食、卧位休息,保持呼吸道通畅必要时吸氧;
3、严密观察出血量、神志、面色、心率、血压、呼吸、红细胞和血红蛋白浓度等变化;
4.备血;
5、药物止血:血管加压素0.2U/分静滴或生长抑素/奥曲肽:首剂100ug静脉注射,(施它宁,300ug)以后每小时用25~50ug持续静脉滴注;
6、气囊压迫止血;
7、内镜治疗。内镜直视下止血(注射硬化剂或皮圈套扎);
8、外科手术治疗;
9、向家属交待病情危重及诊治措施,并请其签字。

第5题:

男,39岁。因晨起餐后突感中上腹隐痛不适、腹胀,午后反复呕血3次量约200ml而入院。体检上腹有轻压痛,入科后解黑便1次约50g,病前患者嗜烟、酒,饮食清淡,1周前因感冒有服用阿司匹林药物多次,剂量不详,初步诊断为“急性胃炎”

不符合该病的表现是
A.血清壁细胞抗体阳性
B.嗳气、反酸
C.周期性上腹痛
D.呕血及黑粪
E.血清胃泌素降低

答案:A
解析:
1.急性胃炎确诊有赖于纤维胃镜检查。

2.慢性胃窦胃炎病人血清学检查血清促胃液素水平可降低或正常,可存在抗壁细胞抗体,但滴度低。

3.目前认为慢性胃炎约90%由幽门螺杆菌感染所引起。

4.胃酸缺乏者可酌情食用酸性食物如山楂、食醋、浓肉汤、鸡汤。

5.非甾体抗炎药,如阿司匹林可直接损伤胃黏膜上皮层,抑制胃黏膜生理性前列腺素的产生,引起上消化道出血。

6.慢性胃窦胃炎多无明显症状,多数为上腹部隐痛或不适、反酸、上腹部饱胀、嗳气、食欲缺乏、恶心、呕吐等。

第6题:

男性,45岁,反复黑便三周,呕血一天。三周前,自觉上腹部不适,偶有嗳气,反酸,口服甲氰咪胍有好转,但发现大便色黑,次数大致同前,1-2次/天,成形,未予注意,一天前,进食辣椒及烤馒头后,觉上腹不适,伴恶心,并有便意如厕,排出柏油便约600ml,并呕鲜血约500ml,当即晕倒,家人急送我院,查Hb 48g/L,收入院。发病以来乏力明显,睡眠、体重大致正常,无发热。70年代在农村插队,79年发现HbsAg(+),有"胃溃疡"史10年,常用制酸剂。否认高血压、心脏病史,否认结核史,药物过敏史。查体:T37℃,P 120次/分,BP 90/70mmHg,重病容,皮肤苍白,无出血点,面颊可见蜘蛛痣2个,浅表淋巴结不大,结膜苍白,巩膜可疑黄染,心界正常,心率120次/分,律齐,未闻杂音,肺无异常,腹饱满,未见腹壁静脉曲张,全腹无压痛、肌紧张,肝脏未及,脾肋下10cm,并过正中线2cm,质硬,肝浊音界第Ⅶ肋间,移动性浊音阳性,肠鸣音3-5次/分。
经进一步检查患者,行Child-Pugh分级评价肝功能,以下得分为3分的指标有

A. 血清胆红素35.3mmol/L
B. 血清胆红素40.3mmol/L
C. 血清胆红素52.3mmol/L
D. 血清蛋白35g/L
E. 血清蛋白27g/L
F. 凝血酶原延长时间7s
G. 中量腹水. 难控制

答案:C,E,F,G
解析:
Child-Pugh分级3分指标都提示肝功能较差的指标:血清胆红素>51.3 mmol/L;血浆清蛋白<28g/L,凝血酶原延长时间>6s;腹水中等量,难控制;肝性脑病中度以上。

第7题:

男,39岁。因晨起餐后突感中上腹隐痛不适、腹胀,午后反复呕血3次量约200ml而入院。体检上腹有轻压痛,入科后解黑便1次约50g,病前患者嗜烟、酒,饮食清淡,1周前因感冒有服用阿司匹林药物多次,剂量不详,初步诊断为“急性胃炎”

常见的临床表现是
A.上腹部痛及饱胀不适
B.恶心、泛酸
C.呕血
D.黑便
E.呕吐、腹泻

答案:A
解析:
1.急性胃炎确诊有赖于纤维胃镜检查。

2.慢性胃窦胃炎病人血清学检查血清促胃液素水平可降低或正常,可存在抗壁细胞抗体,但滴度低。

3.目前认为慢性胃炎约90%由幽门螺杆菌感染所引起。

4.胃酸缺乏者可酌情食用酸性食物如山楂、食醋、浓肉汤、鸡汤。

5.非甾体抗炎药,如阿司匹林可直接损伤胃黏膜上皮层,抑制胃黏膜生理性前列腺素的产生,引起上消化道出血。

6.慢性胃窦胃炎多无明显症状,多数为上腹部隐痛或不适、反酸、上腹部饱胀、嗳气、食欲缺乏、恶心、呕吐等。

第8题:

病历分析
[病历摘要]男性,45岁,反复黑便三周,呕血一天。三周前,自觉上腹部不适,偶有嗳气,反酸,口服甲氰咪胍有好转,但发现大便色黑,次数大致同前,1~2次/天,仍成形,未予注意。一天前,进食辣椒及烤馒头后,觉上腹不适,伴恶心,并有便意如厕,排出柏油便约600ml,并呕鲜血约500ml,当即晕倒,家人急送入院。查Hb48g/L,收入院。发病以来乏力明显,睡眠、体重大致正常,无发热。20世纪70年代在农村插队,1979年发现HbsAg(+),有"胃溃疡"史10年,常用制酸剂。否认高血压、心脏病史,否认结核史、药物过敏史。
查体:T37℃,P120次/分,Bp90/70mmHg,重病容,皮肤苍白,无出血点,面颊可见蜘蛛痣2个,浅表淋巴结不大,结膜苍白,巩膜可疑黄染,心界正常,心率120次/分,律齐,未闻杂音,肺无异常,腹饱满,未见腹壁静脉曲张,全腹无压痛、肌紧张,肝脏未及,脾肋下10cm,并过正中线2cm,质硬,肝浊音界第Ⅶ肋间,移动性浊音阳性,肠鸣音3~5次/分。
要求:根据以上病史摘要,请将:诊断及诊断依据、鉴别诊断、进一步检查与治疗原则写在答题纸上。


答案:
解析:
(总分22分)
1.诊断及诊断依据(8分)
(1)诊断(6分)
①上消化道出血。(2分)
②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可能性大。(2分)
③肝硬化门脉高压、腹水。(2分)
(2)诊断依据(4分)
①有乙肝病史及肝硬化体征(蜘蛛痣、脾大、腹水)。(1分)
②出血诱因明确,有呕血、柏油样便。(2分)
③腹部移动性浊音(+)。(1分)
2.鉴别诊断(5分)
(1)胃十二指肠溃疡。(2分)
(2)胃癌。(1分)
(3)肝癌。(1分)
(4)胆道出血。(1分)
3.进一步检查(4分)
(1)肝功能检查:乙肝全套、AFP、血常规。(1分)
(2)影像学检查:B超、CT,缓解时可做食管造影。(2分)
4.内镜检查。(1分)
5.治疗原则(4分)
(1)禁食、输血、输液。(1分)
(2)三腔二囊管压迫。(1分)
(3)经内镜硬化剂注射及血管套扎术止血。(0.5分)
(4)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0.5分)

第9题:

男性,45岁,反复黑便3周,呕血1天。3周前,自觉上腹部不适,偶有嗳气,反酸,口服甲氰咪胍有好转,但发现大便色黑,次数大致同前,1~2次/天,仍成形,未予注意,一天前,进食辣椒及烤馒头后,觉上腹不适,伴恶心,并有便意如厕,排出柏油便约600ml,并呕鲜血约500ml,当即晕倒,家人急送某院,查Hb48g/L,收入院。发病以来乏力明显,睡眠、体重大致正常,无发热。 70年代在农村插队,79年发现HbsAg(+),有“胃溃疡”史10年,常用制酸剂。否认高血压、心脏病史,否认结核史,药物过敏史。查体:T37℃,P120次/分,BP90/70mmHg,重病容,皮肤苍白,无出血点,面颊可见蜘蛛痣2个,浅表淋巴结不大,结膜苍白,巩膜可疑黄染,心界正常,心率120次/分,律齐,未闻杂音,肺无异常,腹饱满,未见腹壁静脉曲张,全腹无压痛、肌紧张,肝脏未及,脾肋下10cm,并过正中线2cm,质硬,肝浊音界第7肋间,移动性浊音阳性,肠鸣音3~5次/分,问最可能的诊断是什么?并请说明诊断依据、鉴别诊断、进一步检查及治疗计划。
一、诊断及诊断依据
(一)诊断
1.上消化道出血
2.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可能性大
3.肝硬化门脉高压、腹水
(二)诊断依据
1.有乙肝病史及肝硬化体征(蜘蛛痣、脾大、腹水)
2.出血诱因明确,有呕血、柏油样便
3.腹部移动性浊音(+)
二、鉴别诊断
1.胃十二指肠溃疡
2.胃癌
3.肝癌
4.胆道出血
三、进一步检查
1.肝功能检查,乙肝全套、AFP、血常规
2.影像学检查:B超、CT,缓解时可作食管造影
3.内镜检查
四、治疗原则
1.禁食、输血、输液
2.质子泵抑制剂、生长抑素
2.三腔二囊管压迫
3.经内镜硬化剂注射及血管套扎术止血
4.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

第10题:

男性,45岁,反复黑便三周,呕血一天。三周前,自觉上腹部不适,偶有嗳气,反酸,口服甲氰咪胍有好转,但发现大便色黑,次数大致同前,1~2次/天,仍成形,未予注意,一天前,进食辣椒及烤馒头后,觉上腹不适,伴恶心,并有便意如厕,排出柏油便约600ml,并呕鲜血约500ml,当即晕倒,家人急送我院,查Hb48g/L,收入院。以下处理措施不正确的是:()

  • A、暂时禁食
  • B、静脉滴注止血药
  • C、紧急内镜检查
  • D、三腔二囊管压迫止血

正确答案:D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