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类病案分析

女性,61岁,全身皮肤黄染,大便颜色变浅近一个月入院。1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明显黄疸,皮肤瘙痒,伴有轻度腹痛,无明显发热,经对症治疗后即缓解,反复发作时尿色深黄,大便颜色变浅,体重、食欲、睡眠无明显变化。6年前曾因胆囊结石行胆囊切除术,术后恢复顺利。查体:发育营养正常,巩膜、皮肤明显黄染,浅表淋巴结无肿大,心肺正常,上腹部可见手术瘢痕,腹平坦,未见肠型蠕动波,剑突下轻压痛,无反跳痛或肌紧张,肝脾未及,未扪及包块,Murphy征(-),无移动性浊音,肠鸣正常。B超:肝内胆管扩张,直径0.4-0.6cm,肝总

题目

女性,61岁,全身皮肤黄染,大便颜色变浅近一个月入院。1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明显黄疸,皮肤瘙痒,伴有轻度腹痛,无明显发热,经对症治疗后即缓解,反复发作时尿色深黄,大便颜色变浅,体重、食欲、睡眠无明显变化。6年前曾因胆囊结石行胆囊切除术,术后恢复顺利。查体:发育营养正常,巩膜、皮肤明显黄染,浅表淋巴结无肿大,心肺正常,上腹部可见手术瘢痕,腹平坦,未见肠型蠕动波,剑突下轻压痛,无反跳痛或肌紧张,肝脾未及,未扪及包块,Murphy征(-),无移动性浊音,肠鸣正常。B超:肝内胆管扩张,直径0.4-0.6cm,肝总管直径0.8cm,胆总管内未见结石。实验室检查:WBC11.4×109/L,HGB134g/L,中性粒细胞78%,尿胆红素6mg/dl.GGT252IU/L,TBIL233μmol/L,BDIL141.2μmol/L。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病史摘要:男性,40岁,上腹部隐痛2个月,黑便1周入院。2个月前开始出现上腹部隐痛不适,进食后明显,伴饱胀感,食欲逐渐下降,无明显恶心、呕吐及呕血,自服胃药斯达舒胶囊,稍好转。近半个月自觉乏力,消瘦,体重较2个月前下降3公斤。近日大便色黑。来我院就诊,大便潜血(+),血Hb90g/L,为进一步诊治收入院。既往:无消化道疾病史。
查体:一般状况尚可,浅表淋巴结未及肿大,皮肤无黄染,结膜、口唇苍白,心肺未见异常,腹平坦,未见胃肠型及蠕动波,腹软,肝脾未及,腹部未及包块,剑突下深压痛,移动性浊音(-),肠鸣音正常。
实验室检查:上消化道造影示胃窦小弯侧可见约2.5cm大小龛影,位于胃轮廓内,周围黏膜僵硬粗糙,腹部B超检查肝脾未见肝异常。


答案:
解析:
分析参考:22分
1.诊断及诊断依据:8分
(1)诊断(4分)
①胃癌。(3分)
②失血性贫血。(1分)
(2)诊断依据(4分)
①腹痛、黑便、食欲下降、乏力、消瘦。(1分)
②结膜苍白,剑突下深压痛。(1分)
③上消化道造影所见。(1分)
④大便潜血(+),血Hb90g/L。(1分)
2.鉴别诊断:6分
(1)消化性溃疡。(3分)
(2)胃炎。(3分)
3.进一步检查:4分
(1)胃镜检查,组织病理检查。(2分)
(2)放射线检查:CT、胸部X线。(2分)
4.治疗原则:4分
(1)胃癌根治术加化疗。(2分)
(2)支持疗法、对症治疗。(2分)

第2题:

主诉:男性,53岁,上腹部隐痛不适3个月。
病史:患者于3个月前开始出现上腹部隐痛不适,进食后明显,伴饱胀感,食欲逐渐下降,无明显恶心、呕吐及呕血。近半个月自觉乏力,体重较2个月前明显下降,大便色黑。当地医院查2次大便隐血试验,均为(+),Hb96g/L。吸烟15年,每天15支,其兄死于"消化道肿瘤"。
查体:一般状况尚可,浅表淋巴结未及肿大,皮肤无黄染,眼结膜苍白。心肺未见异常。腹平坦,未见胃肠型及蠕动波,腹软,肝脾未及肿大,腹部未及包块,剑突下深压痛,无腹肌紧张,移动性浊音(-),肠鸣音正常,直肠指检未及异常。
辅助检查:上消钡透示胃窦小弯侧有直径约3cm大小龛影,位于胃轮廓内,周围黏膜僵硬粗糙。腹部B超检查未见异常。


答案:
解析:
分析:
1.诊断及诊断依据(8分)
(1)诊断 胃癌。
(2)诊断依据
①有上腹痛、食欲下降、乏力、体重下降、黑便等症状。
②剑突下深压痛。
③大便隐血试验(+),有贫血症状。
④上消钡透示胃窦小弯侧有龛影,位于胃轮廓内,周围黏膜僵硬粗糙。
2.鉴别诊断(5分)
①胃溃疡。
②胃炎。
③胃息肉。
3.进一步检查(4分)
①胃镜加活检病理检查。
②腹部CT可了解肝脏、腹腔淋巴结情况。
③胸片。
4.治疗原则(3分)
①开腹探查,胃癌根治术。
②辅助化疗。
③营养支持治疗。

第3题:

患者,男性,50岁,皮肤巩膜黄染半年,伴瘙痒,食欲减退,大便正常,无腹痛、腹胀及发热,否认肝炎史。查体:巩膜皮肤中度黄染,皮肤有抓痕,心肺听诊正常;腹平软,无压痛。肝肋下1cm,质软,无压痛;脾未扪及。化验:SGPT 20U,γ-GT 80U/L,尿胆红素阳性,尿胆原阴性。下述哪项检查能作出明确的定位及定性诊断

A、ERCP

B、腹部B型超声

C、X线钡剂检查

D、内镜检查

E、腹部CT


参考答案:A

第4题:

男性,69岁,右上腹痛反复发作3年。绞痛伴发热、寒战、皮肤黄染1天。
6年前因"胆囊结石、胆囊炎"行胆囊造瘘术,3月后切除胆囊,术后胆绞痛症状消失。3年前开始出现右上腹绞痛,多于进食油腻后引起,无发热及黄疸。近2年腹痛发作频繁,偶有寒战、发热,无黄疸。半年前右上腹绞痛,伴轻度皮肤黄染,尿色深,经输液治疗后缓解。一天前突感右上腹绞痛,伴寒战、高烧,体温39℃,且皮肤巩膜黄染,急诊入院。既往无心脏、肝、肾疾患,无肝炎或结核史。
查体:T39℃,P88次/分,BP140/90mmHg,神清合作,皮肤巩膜黄染,腹平坦,可见右肋缘下及上腹旁正中切口瘢痕,未见肠型及蠕动波,右上腹压痛,无肌紧张或反跳痛,未扪及肿物或肝脾,肠鸣音可闻,胆红素30umol/L,直接胆红素14.90umol/L, 余肝功能、电解质均在正常范围,Hb 150g/L, WBC 29.7×109/L, PLT 246×109/L。
假设本题患者,出现下列哪些表现时,应考虑AOSC

A. 血压骤升
B. 压痛反跳痛
C. 意识障碍
D. 血尿
E. 呕吐
F. 心悸
G. 休克
H. 出血

答案:C,G
解析:
本题考虑急性胆管炎,患者出现了典型的Charcot三联征(腹痛、黄疸、寒战高热),若在此基础上合并出现休克和意识障碍,即Reynolds五联症,提示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AOSC。

第5题:

病例摘要:患者,女性,49岁,因反复发作性右上腹痛半年入院。
患者半年前因一次油腻饮食后,诱发右上腹剧烈疼痛,继而发热,黄疸,伴恶心、呕吐而住附近医院,经输液、抗炎,对症止痛治疗后逐渐缓解。此后患者以素食为主,有时仍感到右上腹隐痛不适,时轻时重,但未有剧烈疼痛、发热或黄疸。
发病以来精神、睡眠好,食欲可,无明显消瘦,大便色黄、成形,1次/日,小便色清。
平素体健,20年前曾行"输卵管结扎",无肝炎、结核史、无药物过敏史。
查体:T36.4℃,P78次/分,R24次/分,BP120/80mmHg,发育正常、营养中等,神清合作,皮肤巩膜无黄染,浅表淋巴结不肿大,头颈未见异常,双乳未及肿块,心肺(-),腹平坦,未见肠型或蠕动波,无腹壁曲张静脉,右上腹触诊稍感不适、无明显压痛,未及肝、脾或包块、Murphy征(-),移动性浊音(-),肠鸣音正常。
辅助检查:Hb120g/L,WBC4.7×10/L。
B超示,胆囊7.0cm×2.7cm大小,囊内可见多个小强回声光团,后方有声影,最大者直径约0.5cm。肝、胰、脾、双肾大小形态正常。


答案:
解析:
分析步骤:
1.诊断及诊断依据本病例初步诊断是胆囊结石,胆囊炎。其诊断依据是:
(1)典型的进油腻饮食后急性发作病史。
(2)间歇性右上腹隐痛不适,表明有慢性刺激和炎症。
(3)腹部B超所见。
2.鉴别诊断由于对胆囊结石的认识和B超检查的广泛应用,胆囊结石的诊断已不困难,但应分析是否合并其他病变。
(1)胆总管结石半年前发作时并有黄疸,可能是胆囊小结石排人胆总管引起,为"继发"性,但也不排除原发胆管结石。
(2)慢性胰腺炎常是胆源性胰腺炎。
(3)胃十二指肠炎症或溃疡本例患者无明显反酸、胃灼热等病史。
3.进一步检查
(1)重复B超注意观察胆总管直径、腔内有无结石。
(2)内镜B超观察胆总管有无结石及胰腺情况。
(3)腹部CT检查肝、胆道和胰腺。
4.治疗原则
(1)开腹探查,胆囊切除术。或腹腔镜探查,胆囊切除术。
(2)注意检查胆总管(直径粗细、压力、壁厚薄、有无结石),必要时行经胆囊管胆道造影检查,确定无结石后,不作胆道探查。

第6题:

病历摘要:
男性,76岁,已婚,退休教师,进行性排尿困难1年半。
患者1年半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尿频、尿急、排尿费力、尿后滴沥,夜尿增多。病人自发病以来,无血尿和尿潴留病史,大便正常,体重无明显减轻,既往无高血压、肝炎、糖尿病、肾病史。
查体:BP130/80mmHg,神清,发育正常,营养中等,自主体位,查体合作。全身皮肤、巩膜无黄染,浅表淋巴结无肿大。两肺呼吸音清,心率85次/分,律齐。腹软,无压痛,肝脾肋下未及,肠鸣音正常。直肠指检:前列腺明显增大,表面光滑,边缘清楚,质中,无触痛,中央沟变浅,肛门括约肌肌力正常。


答案:
解析:
分析步骤:(22分)
1.初步诊断及诊断依据(8分)
(1)初步诊断:良性前列腺增生症。(4分)
(2)诊断依据:(4分)
①老年男性,慢性病程。
②尿频,夜尿增多,排尿费力,尿后滴沥1年半。
③既往无糖尿病、肾病史。
④直肠指检:前列腺明显增大,表面光滑,边缘清楚,质中,无触痛,中央沟变浅。
⑤辅助检查:暂缺。
2.鉴别诊断(6分)
(1)前列腺癌:直肠指诊前列腺坚硬、呈结节状,可查PSA,前列腺穿刺活检进一步除外。
(2)膀胱颈硬化症:发病年龄较轻,直肠指诊前列腺体积不大,考虑可能性较小。
(3)神经源性膀胱功能障碍:常有中枢或周围神经系统损害的病史和体征,多同时存在下肢感觉和运动功能障碍,会阴部皮肤感觉及肛门括约肌张力减退或消失。尿流动力学检查可鉴别。
3.进一步检查(4分)
(1)B超。
(2)尿流率检查。
(3)尿流动力学检查。
(4)PSA。
4.治疗方案(4分)
(1)药物治疗:5a还原酶抑制剂、α受体阻滞剂。
(2)手术治疗:首选经尿道前列腺切除术。

第7题:

病历摘要
男性,69岁,右上腹痛反复发作3年。绞痛伴发热、寒战、皮肤黄染1天。
6年前因"胆囊结石、胆囊炎"行胆囊造瘘术,3个月后切除胆囊,术后胆绞痛症状消失。3年前开始出现右上腹绞痛,多于进食油腻后引起,无发热及黄疸。近2年腹痛发作频繁,偶有寒战、发热,无黄疸。半年前右上腹绞痛,伴轻度皮肤黄染,尿色深,经输液治疗后缓解。1天前突感右上腹绞痛,伴寒战、高热,体温39℃,且皮肤巩膜黄染,急诊入院。
既往无心脏、肝、肾疾患,无肝炎或结核史。
查体:T39℃,P88次/分,BP100/70mmHg。神清合作,皮肤巩膜黄染,腹平坦,可见右肋缘下及上腹旁正中切口瘢痕,未见肠型及蠕动波,右上腹压痛,无肌紧张或反跳痛,未扪及肿物或肝脾,肠鸣音可闻,胆红素30μmol/L,直接胆红素14.90μmol/L,余肝功能、电解质均在正常范围,Hb150g/L,WBC29.7×10/L,PLT246×10/L。


答案:
解析:
分析参考(总分22分)
1.诊断及诊断依据(8分)
(1)诊断
①胆总管结石
②并发:化脓性胆管炎;梗阻性黄疸
(2)诊断依据
①反复发作右上腹绞痛,近期出现Charcot三联征。
②直接胆红素(DBIL)及WBC升高。
③有胆囊结石二次手术史。
2.鉴别诊断(6分)
(1)胆道损伤导致的狭窄、梗阻。
(2)胆道下端肿瘤。
3.进一步检查(4分)
(1)B超、CT。
(2)发作期避免应用ERCP或PTC。
4.治疗原则(4分)
(1)抗感染措施。
(2)急诊开腹探查,胆总管探查、引流。
备注:B超:肝大小形态正常,肝内胆管可见扩张,内径0.7cm,胆总管内径2.1cm,壁增厚,于其下端可探及-1.6cm×1.2cm结石。

第8题:

女性,48岁,皮肤巩膜黄染半年,伴瘙痒,食欲缺乏,大便颜色变浅,性状正常,病后无腹痛及发热,否认肝炎史。查体:巩膜皮肤中度黄染,皮肤有抓痕,心肺听诊正常;腹平软,无压痛。肝肋下1cm,质软,无压痛;脾未扪及。化验:SGPT20U,γ-GT80U/L,尿胆红素阳性,尿胆原阴性。下述哪项检查能作出明确的定位及定性诊断

A、ERCP

B、腹腔镜

C、钡餐

D、胃镜

E、肝扫描


参考答案:A

第9题:

【病例摘要】
患者男性,53岁。
主诉:上腹部隐痛不适3个月。
病史:患者于3个月前开始出现上腹部隐痛不适,进食后明显,伴饱胀感,食欲逐渐下降,无明显恶心、呕吐及呕血。近半个月自觉乏力,体重较2个月前明显下降,大便色黑。当地医院查2次大便隐血试验,均为(+),Hb96g/L。吸烟15年,每天15支,其兄死于"消化道肿瘤"。
查体:一般状况尚可,浅表淋巴结未及肿大,皮肤无黄染,眼结膜苍白。心肺未见异常。腹平坦,未见胃肠型及蠕动波,腹软,肝脾未及肿大,腹部未及包块,剑突下深压痛,无腹肌紧张,移动性浊音(-),肠鸣音正常,直肠指检未及异常。
辅助检查:上消钡透示胃窦小弯侧有直径约3cm大小龛影,位于胃轮廓内,周围黏膜僵硬粗糙。腹部B超检查未见异常。


答案:
解析:
分析
1.诊断及诊断依据(8分)
(1)诊断:胃癌。
(2)诊断依据
①有上腹痛、食欲下降、乏力、体重下降、黑便等症状。
②剑突下深压痛。
③大便隐血试验(+),有贫血症状。
④上消钡透示胃窦小弯侧有龛影,位于胃轮廓内,周围黏膜僵硬粗糙。
2.鉴别诊断(5分)
①胃溃疡。
②胃炎。
③胃息肉。
3.进一步检查(4分)
①胃镜加活检病理检查。
②腹部CT可了解肝脏、腹腔淋巴结情况。
③胸片。
4.治疗原则(3分)
①开腹探查,胃癌根治术。
②辅助化疗。
③营养支持治疗。

第10题:

男性,69岁,右上腹痛反复发作3年。绞痛伴发热、寒战、皮肤黄染1天。
6年前因"胆囊结石、胆囊炎"行胆囊造瘘术,3月后切除胆囊,术后胆绞痛症状消失。3年前开始出现右上腹绞痛,多于进食油腻后引起,无发热及黄疸。近2年腹痛发作频繁,偶有寒战、发热,无黄疸。半年前右上腹绞痛,伴轻度皮肤黄染,尿色深,经输液治疗后缓解。一天前突感右上腹绞痛,伴寒战、高烧,体温39℃,且皮肤巩膜黄染,急诊入院。既往无心脏、肝、肾疾患,无肝炎或结核史。
查体:T39℃,P88次/分,BP140/90mmHg,神清合作,皮肤巩膜黄染,腹平坦,可见右肋缘下及上腹旁正中切口瘢痕,未见肠型及蠕动波,右上腹压痛,无肌紧张或反跳痛,未扪及肿物或肝脾,肠鸣音可闻,胆红素30umol/L,直接胆红素14.90umol/L, 余肝功能、电解质均在正常范围,Hb 150g/L, WBC 29.7×109/L, PLT 246×109/L。
一般来讲,结石停留于胆管内主要会导致

A. 急性和慢性胆管炎
B. 全身感染
C. 肝脏损害
D. 胆源性胰腺炎
E. 胆管癌
F. 胆囊穿孔
G. 胆管损伤

答案:A,B,C,D
解析:
根据八版外科教材观点主要表现上述ABCD四种疾病。结石停留在胆管内引起胆汁淤滞,容易引起感染所以选A;结石造成梗阻后除感染外,还可以导致感染的胆汁经毛细胆管进入血液循环造成全身感染选B;梗阻并感染可以引起肝细胞损害,甚至肝细胞坏死,还可以导致胆汁性肝硬化选C;由于胆总管和胰管有共同开口,一旦胆管感染可扩散至胰腺选D。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