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执业医师实践技能

简述皮肤弹性的检查。

题目

简述皮肤弹性的检查。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平行皮肤天然皱纹的切口.可避免粗大疤痕的原因是

A.由于切断了所有皮肤弹性纤维

B.由于较少切断皮肤弹性纤维

C.由于切断了所有皮肤弹性纤维

D.由于没有切断皮肤弹性纤维

E.由于较少切断与其平行的神经和血管


正确答案:B
29.[解析]平行于皮肤天然皱纹的切口.可避免粗大疤痕.是由于能够较少的切断皮肤弹性纤维.

第2题:

检查皮肤弹性时应注意:()

A.常取手背或上臂内侧部位

B.用食指和拇指将皮肤捏起,再放松时如果皮肤很快复原,表明皮肤的弹性良好。

C.注意检查皮肤颜色有无发红、苍白、黄染、发绀、色素沉着或色素脱失等,并观察异常部位及范围。

D.压疮患者应记录压疮部位、范围及程度。

E.检查过程中手法轻柔


正确答案:ABC

第3题:

皮肤弹性的检查。


参考答案:选择手背或上臂内侧的皮肤,用拇指和食指将被检者皮肤提起,松手后迅速平复。注意两侧对比。

第4题:

检查皮肤弹性常用的部位有()

  • A、手背
  • B、手心
  • C、上臂内侧
  • D、前臂外侧
  • E、上臂外侧

正确答案:A,C

第5题:

对判断霍乱脱水程度最有意义的检查是A.皮肤黏膜弹性B.血压C.血细胞比容SXB

对判断霍乱脱水程度最有意义的检查是

A.皮肤黏膜弹性

B.血压

C.血细胞比容

D.血钠

E.血浆比重


正确答案:E
霍乱患者脱水表现如下。轻度:皮肤黏膜干燥,皮肤弹性稍差,失水1000ml,血浆比重1.025~1.030。中度:皮肤弹性差,尿量减少,失水3000~3500ml,血浆比重.030~1.040。重度:皮肤干皱,极度无力,血压下降,神志改变,失水4000ml,血浆比重>1.040。因此血浆比重对判断霍乱脱水程度最有意义。考点:霍乱的临床表现。

第6题:

患者男性,67岁,颈动脉血管狭窄术后第一日,护士在早交班时检查患者皮肤,以下护士检查患者皮肤的主要内容不包括()

A.皮肤的颜色

B.皮肤的温度

C.皮肤的弹性

D.有无水肿

E.有无胎痣


【答案】:E
【解析】:考查病情观察的一般情况,护士应注意评估病人皮肤的颜色、弹性、温度、湿度及完整性,观察有无发绀、黄疸、出血、水肿、皮疹、压疮等情况。

第7题:

请演示皮肤弹性和皮肤水肿的检查方法。


参考答案:【评分要点】(1)常规选择部位正确(1分)①皮肤弹性手背或上臂内侧部位。(0.5分)②皮肤水肿眼睑、下肢等。(0.5分)(2)检查方法正确(1分)①检查皮肤弹性以拇指和示指将被检查者皮肤提起,松手后迅速平复。检查时注意两侧对比。(0.5分)②检查皮肤水肿视诊和触诊相结合,用手指按压下肢胫骨前、足背、踝部等部位,注意双侧对比。(0.5分)

第8题:

皮肤弹性检查,常检查手背及前臂内侧部位。()


本题答案:对

第9题:

皮肤弹性检查部位,常选择()或()。


正确答案:手背;上臂内侧部位

第10题:

简述皮肤检查


正确答案: 一、皮肤弹性
皮肤弹性与年龄、营养状态、皮下脂肪及组织间隙所含液量有关。检查时,常取手背或前臂内侧部位,用拇指和食指将皮肤捏起,正常人于松手后皮肤皱褶迅速平复。弹性减弱时皱褶平复缓慢,见于长期消耗性疾病或严重脱水的患者。发热时血液循环加速,周围血管充盈,皮肤弹性可增加。
二、皮肤颜色
1.发红
生理情况下见于饮酒、日晒、运动、情绪激动等。病理情况下见于发热性疾病、阿托品及一氧化碳中毒等。一氧化碳中毒患者的皮肤、黏膜呈樱桃红色。皮肤持久性发红可见于库欣综合征及真性红细胞增多症。
2.苍白
皮肤黏膜苍白可由贫血、末梢毛细血管痉挛或充盈不足引起,常见于贫血、寒冷、休克、虚脱等。只有肢端苍白者,可能与肢体血管痉挛或阻塞有关,如雷诺病、血栓闭塞性脉管炎。
3.黄染
皮肤黏膜呈不正常的黄色,称为黄染。皮肤黄染主要见于因胆红素浓度增高引起的黄疸。黄疸早期或轻微时见于巩膜及软腭黏膜,较明显时才见于皮肤。黄疸见于肝细胞损害、胆道阻塞或溶血性疾病。过多食用胡萝卜、南瓜、橘子等,使胡萝卜素在血中的含量增加,可使皮肤黄染,但发黄的部位多在手掌、足底皮肤,一般不发生于巩膜和口腔黏膜。长期服用带有黄颜色的药物,如阿的平、呋喃类等也可使皮肤发黄,严重者可表现巩膜黄染,但这种巩膜黄染以角膜缘周围最明显,离角膜缘越远,黄染越浅,这是与黄疸鉴别的重要特征。
4.发绀
发绀是皮肤黏膜呈青紫色,主要因单位容积血液中还原血红蛋白增多所致。发绀的常见部位为舌、唇、耳郭、面颊和指端。
5.色素沉着
由于表皮基底层的黑色素增多,以致部分或全身皮肤色泽加深,称为色素沉着。全身性色素沉着多见于慢性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有时也见于肝硬化、肝癌晚期等。使用某些药物如砷剂、抗癌药等,可引起不同程度的皮肤色素沉着。妇女在妊娠期,面部、额部可出现棕褐色对称性色素斑片,称为妊娠斑。老年人全身或面部也可发生散在的斑片,称老年斑。
6.色素脱失
色素脱失指皮肤色素局限性或全身性减少或缺失。见于白癜风、黏膜白斑、白化症等。
三、湿度与出汗
皮肤的湿度与汗腺分泌功能有关。病理情况下可有出汗增多,如风湿热、结核病、甲状腺功能亢进症、佝偻病、布氏杆菌病等。盗汗(夜间睡后出汗)见于肺结核活动期。冷汗(手脚皮肤发凉、大汗淋漓)见于休克与虚脱。无汗时皮肤异常干燥,见于维生素A缺乏症、黏液性水肿、硬皮病和脱水等。
四、皮疹
检查时应注意皮疹出现与消失的时间、发展顺序、分布部位、形状及大小、颜色、压之是否退色、平坦或隆起、有无瘙痒和脱屑等。常见皮疹如下:
1.斑疹
只是局部皮肤发红,一般不高出皮肤。见于麻疹初起、斑疹伤寒、丹毒、风湿性多形性红斑等。
2.玫瑰疹
是一种鲜红色的圆形斑疹,直径2~3mm,由病灶周围的血管扩张所形成,压之退色,松开时又复现,多出现于胸腹部。对伤寒或副伤寒具有诊断意义。
3.丘疹直径小于1cm,除局部颜色改变外还隆起于皮面,见于药物疹、麻疹、猩红热及湿疹等。
4.斑丘疹在丘疹周围合并皮肤发红的底盘,称为斑丘疹。见于风疹、猩红热、湿疹及药物疹等:
5.荨麻疹又称风团块,是由于皮肤、黏膜的小血管反应性扩张及渗透性增加而产生的一种局限性暂时性水肿。主要表现为边缘清楚的红色或苍白色的瘙痒性皮肤损害,出现得快,消退也快,消退后不留痕迹。见于各种异型蛋白性食物或药物过敏。
五、皮下出血
皮肤或黏膜下出血,出血面的直径小于2mm者,称为瘀点。小的出血点容易和小红色皮疹或小红痣相混淆,但皮疹压之退色,出血点压之不退色,小红痣加压虽不退色,但触诊时可稍高出平面,并且表面发亮。皮下出血直径在3~5mm者,称为紫癜;皮下出血直径超过5mm者,称为瘀斑;片状出血并伴有皮肤显著隆起者,称为血肿。皮肤黏膜出血常见于造血系统疾病、重症感染、某些血管损害的疾病以及某些毒物或药物中毒等。
六、蜘蛛痣
蜘蛛痣是皮肤小动脉末端分支性扩张所形成的血管痣,因形似蜘蛛而得名。蜘蛛痣出现部位多在上腔静脉分布区,如面、颈、手背、上臂、前胸和肩部等处,大小可由针头大到直径数厘米不等。检查时除观察其形态外,可用铅笔尖或火柴杆等压迫蜘蛛痣的中心,如周围辐射状的小血管随之消退,解除压迫后又复出现,则证明为蜘蛛痣。蜘蛛痣的发生一般认为与雌激素增多有关。肝功能障碍使体内雌激素灭活能力减退,常见于慢性肝炎、肝硬化时。健康妇女在妊娠期间、月经前或月经期偶尔也可出现蜘蛛痣。慢性肝病患者手掌大、小鱼际处常发红,加压后退色,称为肝掌。肝掌的发生机制与蜘蛛痣相同。
七、皮下结节
检查皮下结节时应注意大小、硬度、部位、活动度、有无压痛。位于关节附近或长骨骺端的圆形硬质小结,无压痛,多为风湿小结。位于皮下肌肉表层的豆状硬韧小结,可推动,无压痛,多为猪带绦虫囊蚴结节。
八、水肿
皮下组织的细胞内及组织间隙液体积聚过多,称为水肿。手指按压后凹陷不能很快恢复者,称为凹陷性水肿。黏液性水肿及象皮肿(丝虫病所致)指压后无组织凹陷,称非凹陷性水肿。全身性水肿常见于肾炎和肾病、心力衰竭(尤其是右心衰竭)、失代偿期肝硬化和营养不良等;局限性水肿可见于局部炎症、外伤、过敏、血栓形成所致的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静脉或淋巴回流受阻。
九、皮下气肿
气体进入皮下组织,称为皮下气肿。皮下气肿时,外观肿胀如同水肿,指压可凹陷,但去掉压力后则迅速恢复原形。按压时引起气体在皮下组织内移动,有一种柔软带弹性的振动感,称为捻发感或握雪感。临床见于肺部外伤或肢体有产气杆菌感染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