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执业医师实践技能

简述手法不当弯针的措施。

题目

简述手法不当弯针的措施。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下述情况不可导致弯针的是

A、医者针刺手法不熟练,用力过猛

B、针下碰到坚硬组织

C、患者体位不适,留针时改变了体位

D、针柄受外力碰击

E、精神紧张


参考答案:E

第2题:

弯针


答案:
解析:
弯针是指进针时或将针刺入腧穴后,针身在体内形成弯曲。
现象:针柄改变了进针或刺入留针时的方向和角度,提插、捻转及出针均感困难,而患者感到疼痛。
原因:医生进针手法不熟练,用力过猛、过速,以致针尖碰到坚硬的组织器官,或病人在针刺或留针时移动体位,或因针柄受到某种外力压迫、碰击等,均可造成弯针。
处理:出现弯针后,即不得再行提插、捻转等手法。如针柄轻微弯曲,应慢慢将针起出。若弯曲角度过大时,应顺着弯曲方向将针起出。若由病人移动体位所致,应使患者慢慢恢复原来体位,局部肌肉放松后,再将针缓缓起出。切忌强行拔针,以免将针体折断,留在体内。
预防:医者进针手法要熟练,指力要均匀,并要避免进针过速、过猛。选择适当体位,在留针过程中,嘱患者不要随意更动体位,注意保护针刺部位,针柄不得受外物硬碰和压迫。

第3题:

以下情况不可导致弯针的是

A.针下碰到坚硬组织

B.医者针刺手法不熟练,用力过猛

C.患者体位不适,留针时改变了体位

D.针柄受外力碰击

E.精神紧张


正确答案:E

第4题:

行针的辅助手法是行针基本手法的补充,是以促使得气和加强针刺感应为目的的操作手法。行针的辅助手法不包括()

  • A、循法
  • B、摇法
  • C、提插法
  • D、刮法
  • E、震颤法

正确答案:C

第5题:

弯针在直针侧面勾住直针线时,调整弯针与直针之间的间隙是()。

  • A、0~0.05
  • B、0.05~0.100
  • C、0.100~0.200
  • D、0.2~0.30

正确答案:A

第6题:

手法不当弯针的措施。


参考答案:1.出现弯针后,就不能再行手法。2.如针身轻度弯曲,可慢慢将针退出。3.若弯曲角度过大,应顺着弯曲方向将针退出。4.切忌强拔针、猛退针。

第7题:

叙述因患者体位移动出现弯针的补救措施。


正确答案:1.嘱患者恢复体位,使局部肌肉放松。
2.缓缓起出,忌强行拔针。

第8题:

鲍某,男,48岁。患者因急性胃痛来诊。李医生认为其病不重刺激无以祛其邪,不留针不能达其效,故行重刺留针法。病人仰卧位针刺20分钟后,起针时发现针下涩滞,捻转、提插、出针均感困难,病人自觉痛剧,四肢症状未解,起针时症状益甚。此现象名称是:A、晕针

B、断针

C、弯针

D、滞针

E、血肿

本患者出现此现象的最可能原因是:A、患者精神紧张

B、行针手法不当

C、病人肌肉强烈收缩

D、留针时间过长

E、体位不当

不正确的处理措施是:A、局部收缩严重,适当延长留针时间

B、试着向原来单向捻针的相反方向将针捻回

C、在局部或附近腧穴叩弹或循按

D、在附近腧穴再刺一针

E、医生不要紧张,可用工具钳强行拔针

以下对此类现象的不正确的预防措施是:A、对精神紧张者,应先做好解释工作,消除患者不必要的顾虑

B、注意行针的操作手法

C、如用搓法时,应注意与提插法的配合

D、避免单向捻针

E、不留针或只用0.5寸毫针


参考答案:问题 1 答案:D


问题 2 答案:B


问题 3 答案:E


问题 4 答案:E

第9题:

何谓“行针”?并简答行针的基本手法有哪些?辅助手法有哪些?


正确答案: 行针:毫针进针后,为了使患者产生针刺感应,或进一步调整针感的强弱,以及使针感向某一方向扩散、传导而采取的操作方法,亦称运针。基本手法:提擦法、捻转法。辅助手法:循法、弹法、刮法、摇法、飞法、震颤法。

第10题:

简述断针残端暴露的措施。


正确答案: 1.嘱患者不要紧张、乱动,以防断针深入
2.如残端暴露,可用手指或镊子取出。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