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住院医师中医内科

林某,女,48岁。平素常忧思抑郁,因与邻居争吵而突发呼吸短促,气憋,胸闷胸痛,咽中如窒,苔薄,脉弦。此证首选方剂是()A、柴胡疏肝散B、半夏厚朴汤C、五磨饮子D、逍遥散E、沉香散

题目

林某,女,48岁。平素常忧思抑郁,因与邻居争吵而突发呼吸短促,气憋,胸闷胸痛,咽中如窒,苔薄,脉弦。此证首选方剂是()

  • A、柴胡疏肝散
  • B、半夏厚朴汤
  • C、五磨饮子
  • D、逍遥散
  • E、沉香散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钟某,女,37岁。因与邻居发生口角,近一周出现精神抑郁,情绪不宁,胸部满闷,胸胁胀痛,脘闷嗳气,不思饮食,舌苔薄腻,脉弦。其治则是

A、疏肝解郁,清肝泻火

B、甘润缓急,养心安神

C、健脾养心,补益气血

D、疏肝解郁,理气畅中

E、行气开郁,化痰散结


参考答案:D

第2题:

下列哪项不属肺气郁痹的特征

A、每因情志刺激而诱发

B、呼吸深长

C、气憋

D、咽中如窒

E、精神抑郁


参考答案:B

第3题:

某抑郁症患者,75岁,有心脏病史,治疗中不宜使用的抗抑郁药是

A、舍取林

B、多虑平

C、万拉法新

D、米氮平

E、米安舍林


参考答案:B

第4题:

患者,女,49岁。素有抑郁不畅,少言史。因与他人争吵而突发呼吸短促,息粗气憋,胸闷痛,咽中如窒,苔薄,脉弦。治疗选方为()

  • A、逍遥散
  • B、柴胡疏肝散
  • C、半夏厚朴汤
  • D、小柴胡汤
  • E、五磨饮子

正确答案:E

第5题:

沈某,女,42岁。因家中琐事与家人争吵后突然昏倒,不知人事,或四肢厥冷,呼吸气粗,口噤拳握,舌苔薄白,脉伏或沉弦。其诊断是

A.气厥实证
B.气厥虚证
C.血厥实证
D.血厥虚证
E.痰厥

答案:A
解析:

第6题:

张某,女,46岁。1周前因与邻居发生口角后,出现精神抑郁,情绪不宁,胸部满闷,胸胁胀痛,脘闷嗳气,不思饮食,舌苔薄腻,脉弦。其辨证分型是

A、心脾两虚

B、肝气郁结

C、心神失养

D、痰气郁结

E、气郁化火


参考答案:B

第7题:

每遇情志刺激而诱发,发时突然呼吸短促,息粗气憋,胸闷胸痛,咽中如窒,但喉中痰鸣不著,平素常多忧思抑郁,失眠,心悸,苔薄,脉弦。证属

A. 风寒壅肺证
B. 表寒肺热证
C. 痰热郁肺证
D. 痰浊阻肺证
E. 肺气郁闭证

答案:E
解析:
肺气郁痹证,主症:每遇情志刺激而诱发,发时突然呼吸短促,息粗气憋,胸闷胸痛,咽中如窒,但喉中痰鸣不著,或无痰声。平素常多忧思抑郁,失眠,心悸。苔薄,脉弦。

第8题:

患者患慢性阻塞性肺疾病30年,现每遇情志刺激而诱发,发时突然呼吸短促,息粗气憋,胸闷胸痛,咽中如窒,但喉中痰鸣不著。平素常忧思抑郁,失眠,心悸。苔薄,脉弦。其中医治法是( )

A.开郁降气平喘

B.清热化痰,宣肺平喘

C.补肺益气养阴

D.清热化痰,宣肺平喘

E.扶阳固脱,镇摄肾气


参考答案:C

第9题:

童某,男,32岁,原系某厂采购员。
林某,女,28岁,同厂工人。
童某于1997年因贪污罪被判处有期徒刑3年,缓刑3年。1999年10月,童又起意欲强奸厂里的同龄女青年平某,并同其姘妇林某商量,由林某以请平某帮助修理缝纫机为名,将平某诱至林某家中。晚饭时,童某、林某二人设法用酒将平某灌醉,林某故意离家去别处睡觉。童某正欲行奸时,平某惊醒,大喊救命。童某唯恐被邻居发觉,用手捂住平某的嘴,被平某狠咬一口。童又生恶念,用双手猛扼平某的颈部,致平某窒息死亡。林某次日回家,发现平某已死,惊恐之余,答应为童某掩盖罪行。当晚,童某、林某二人将平某的尸体装入麻袋运送到郊外,投进了江里。
根据上述案情,请回答下列问题
(1)童某的行为构成何罪?
(2)林某的行为构成何罪?
(3)对童某与林某依法应当如何处罚?


答案:
解析:
【详解】
本题解答的一个关键点在于童某在具体实施强奸平某的犯罪过程中,遭到平某的反抗而未遂时,临时起意决定杀死被害人平某,这时强奸行为已经结束,另外的行为属于故意杀人的性质。
(1)童某的行为分别构成强奸罪(未遂)、故意杀人罪。
(2)林某的行为构成强奸罪(未遂)、包庇罪。
(3)童某与林某构成强奸罪的共犯,其中童某应为主犯,林某为从犯(帮助犯),所以,对于林某的强奸罪可以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对于童某,因其强奸罪与故意杀人罪发生在贪污罪缓刑的考验期内,故应撤销缓刑,把贪污罪3年有期徒刑与强奸罪(未遂)、故意杀人罪三罪实行数罪并罚;对林某则应以强奸罪(未遂)、包庇罪两罪进行并罚。

第10题:

王某与邻居李某有矛盾,而故意寻衅与之争吵,在激愤中王失手打击了李的头部,使之休克,王某的行为侵犯了公民的()。


正确答案:人格权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