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住院医师康复医学科

什么是腔隙性梗死?

题目

什么是腔隙性梗死?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腔隙状态是腔隙性脑梗死反复发作引起多发性腔隙性梗死,累及双侧皮质脊髓束和皮质脑干束,出现严重精神障碍、认知功能下降、假性球麻痹、双侧锥体束征、类帕金森综合征和尿便失禁等。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腔隙性脑梗死最有效的检查手段是( )。


正确答案:E

第2题:

-个半综合征最常见的病因为

A.脑干脱髓鞘病或腔隙性梗死
B.腔隙性梗死或炎症
C.炎症或小血管瘤压迫
D.小血管瘤压迫或脑干脱髓鞘病
E.腔隙性梗死或小血管瘤压迫

答案:A
解析:
常见的错误:错答为B。错误辨析:在MS的临床表现中一个半综合征是最具有特征性的体征,核间性眼肌麻痹和眼球震颤是高度提示MS的两个体征。而一个半综合征最常见的病因就是脱髓鞘性病变或腔隙性梗死。要点:要熟悉一个半综合征在MS临床表现中的重要位置,掌握MS的临床表现。

第3题:

腔隙性脑梗死是指大脑半球或脑干深部的小穿通动脉缺血性微梗死,缺血、坏死和液化的脑组织由吞噬细胞移走形成的空腔,关于腔隙性脑梗死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腔隙性脑梗死病理及影像学显示其病灶直径一般不小于15mm[正确答

B、腔隙性脑梗死病理及影像学显示其病灶直径一般小于15mm


答案:A

第4题:

腔隙性梗死是指长期高血压引起________________及______________的小范围梗死。


正确答案:脑深部白质、 脑干

第5题:

腔隙性梗死好发于_____、________、________,故可出现_____。


正确答案:内囊;脑桥(桥脑);放射冠;瘫痪

第6题:

一个半综合征最常见的病因为

A、炎症或小血管瘤压迫脑干脱髓鞘病或腔隙性梗死

B、基底节部位的多发腔隙性梗死或炎症

C、脑干脱髓鞘病或腔隙性梗死

D、小血管瘤压迫或脑干脱髓鞘病

E、腔隙性梗死或小血管瘤压迫


参考答案:C

第7题:

怎样预防腔隙性脑梗死?


正确答案: 腔隙性脑梗死(腔梗),是指由大脑半球深部和脑干等部位,直径为100~400微米的深部小动脉梗死引起的一种微梗死。通常CT或磁共振检查可确诊。是缺血性脑中风的一种类型。轻者可无明显症状,重者可出现头痛、头晕眼花、面部或四肢麻木、双下肢活动不灵、乏力、走路方向偏斜如醉酒样、口齿不清、手指动作不灵、失眠、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反应迟钝等,也有的忽然丧失部分记忆,或出现一过性失语。这些症状都属于脑供血不足的临床表现,特别是好吃少动的中老年人,应提高警惕。腔梗患者短期内致残率程度较轻,但复发率高达21%左右。反复发生的腔梗,将成为老年人常见的血管性痴呆的诱因。诱发腔梗的危险因素有:高血压占93%,吸烟占42%,糖尿病、高脂血症、高黏血症及有中风家属史等。
早期预防腔梗首先要及早发现高血压,长期高血压是发病原因之一;其次要常查:
①血糖,糖尿病患者如果血糖控制不理想,可并发腔梗;
②血黏度,高黏血症患者也是好发腔梗的人群之一,可用小剂量阿司匹林纠正;
③血小板功能及血脂等。

第8题:

脑梗死-腔隙性脑梗死


参考答案:【CT表现】CT平扫(图8-1)可见边界清楚的类圆形低密度灶,直径在10~15mm,无明显占位表现,可多发。4周左右形成脑脊液样低密度软化灶,同时出现病灶附近脑室扩大,脑沟、脑池增宽等局部萎缩性变化。增强扫描梗死3天至1个月可发生均一或不规则斑片状强化,第2~3周最明显。

第9题:

腔隙性梗死最常见的四种临床类型及其表现是什么?


正确答案: 腔隙性梗死临床特点是症状较轻、体征单一、预后较好;无头痛、颅内压增高和意识障碍等。临床主要有四种经典的腔隙综合征:
(1)纯运动性轻偏瘫:常见,通常为对侧内囊后肢或脑桥病变。表现面部及上下肢大体,相同呈度的轻偏瘫,多在2周内开始恢复。
(2)纯感觉性卒中:较常见,特点是偏身感觉缺失,可伴感觉异常,是对侧丘脑腹后核、放射冠后部及延髓背外侧病灶所致。
(3)共济失调性轻偏瘫:病变对侧轻偏瘫伴小脑性共济失调,偏瘫以下肢重.上肢轻,面部最轻;指鼻试验、跟膝胫试验阳性。通常由对侧脑桥基底部上1/3与下2/3交界处、内囊后肢及偏上处(影响颞、枕桥束及锥体束)和放射冠及半卵圆中心(影响皮质脑桥束和部分锥体束)病变所致。
(4)构音障碍-手笨拙综合征:起病突然,症状迅速达高峰,表现构音障碍、吞咽困难、病变对侧中枢性面舌瘫、面瘫侧手无力和精细动作笨拙,书写易发现。指鼻试验不准,轻度平衡障碍。病变在脑桥基底部上1/3与下2/3交界处,为基底动脉旁中线支闭塞;亦见于内囊膝部病变。

第10题:

简述腔隙性脑梗死CT表现?


正确答案:基底节区或丘脑区类圆形低密度灶,边界清楚,直径在10-15mm,无明显占位表现,可多发。4周左右形成低密度软化状,同时附近脑室扩大,脑沟、脑池增宽等局部萎缩性变化。增强扫描可发生均一或不规则斑片状强化,2-3周最明显,形成软化灶后不强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