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住院医师眼科

5~8分钟时暗适应曲线上的转折点代表了()A、视锥细胞暗适应过程的开始B、视锥细胞暗适应过程的终止C、视杆细胞暗适应过程的开始D、视杆细胞暗适应过程的终止E、视锥细胞光敏色素的更换

题目

5~8分钟时暗适应曲线上的转折点代表了()

  • A、视锥细胞暗适应过程的开始
  • B、视锥细胞暗适应过程的终止
  • C、视杆细胞暗适应过程的开始
  • D、视杆细胞暗适应过程的终止
  • E、视锥细胞光敏色素的更换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B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5~8分钟时暗适应曲线上的转折点代表了( )

A.视锥细胞暗适应过程的开始

B.视锥细胞暗适应过程的终止

C.视杆细胞暗适应过程的开始

D.视杆细胞暗适应过程的终止

E.视锥细胞光敏色素的更换


正确答案:B

第2题:

在暗适应过程中起决定作用的是

A. 晶状体
B. 瞳孔
C. 视锥细胞
D. 视杆细胞
E. 视蛋白

答案:D
解析:

第3题:

视锥细胞的暗适应大约要20分钟完成。()


参考答案:错误

第4题:

下列关于暗适应过程的描述,正确的选项为( )

A.人眼对光的敏感度逐渐提高
B.人眼感知光线的阈值出现两次明显下降
C.视锥细胞中三种视锥色素的合成减少
D.视杆细胞中视紫红质的合成增加

答案:A,B,D
解析:
暗适应是人眼在暗处对光的敏感度逐渐提高的过程,即视觉闽值下降的过程。其间有两次下降过程,第一次下降是在进入暗处后的最初7分钟之内,主要与视锥细胞视色素合成量增加有关;第二次下降是在进入暗处25~30分钟时,阈值下降到最低点,并稳定于这一水平,与视杆细胞中视紫红质合成量增加有关。明适应的进程很快,通常在几秒内即可完成。其机制是视杆细胞在暗处蓄积了大量的视紫红质,进入亮处遇到强光时迅速分解,因而产生耀眼的光感。只有在较多的视杆色素迅速分解之后,对光较不敏感的视锥色素才能在亮处感光而恢复视觉。

第5题:

对暗适应产生的原因是(  )

A.视杆细胞的视紫红质被分解
B.视杆细胞的视紫红质合成增多
C.视锥细胞的视紫红质被分解
D.视锥细胞的视紫红质合成增多

答案:B
解析:
暗适应主要是杆体细胞的功能,视杆细胞中的视紫红质是一种化学感光物质。在曝光时,被破坏变色;在暗适应中又重新合成而恢复活性,从而产生了暗适应。

第6题:

关于暗适应的叙述,错误的是

A.暗适应是人眼对光的敏感度在暗处逐渐提高的过程

B.暗适应较明适应慢

C.暗适应人眼感知光线的阈值可出现两次下降

D.暗适应的出现与蓄积过多的视杆细胞色素大量分解有关


正确答案:D
解析:暗适应和明适应的鉴别见下表。

第7题:

暗适应的产生机制主要与视网膜哪种细胞中的视紫红质的合成增强有关

A.视锥细胞
B.视杆细胞
C.双极细胞
D.水平细胞
E.无长突细胞

答案:B
解析:

第8题:

下列关于暗适应检查的描述,哪些是正确的( )

A、暗适应过程即视紫红质复原的过程

B、可对夜盲进行量化评价

C、属于主觉检查

D、检查法有对比法和暗适应计检查法

E、表明视锥细胞的功能状态


参考答案:ABCD

第9题:

在多长时间处的暗适应曲线上可见转折点,代表视锥细胞暗适应过程的终止,此后完全是视杆细胞的暗适应过程

A.5~8min
B.2~3min
C.3~5min
D.8~10min

答案:A
解析:

第10题:

有关暗适应的说法错误的是()

  • A、暗适应是人眼在暗处对光的敏感度逐渐提高的过程
  • B、其中视觉阈有两次明显下降
  • C、暗适应的进程很快,几秒内可以完成
  • D、第一次视觉阈的下降与视锥细胞视色素的合成增加有关

正确答案:C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