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税服务类考试

本评价年度内无生产经营业务收入的纳税人。是指纳税人在评价年度内无()申报。A、营业收入B、主营业务收入C、其他业务收入D、营业外收入

题目

本评价年度内无生产经营业务收入的纳税人。是指纳税人在评价年度内无()申报。

  • A、营业收入
  • B、主营业务收入
  • C、其他业务收入
  • D、营业外收入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B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纳税人有下列()情形的,参加本期的纳税信用评价。

A、小型微利企业

B、本评价年度内无生产经营业务收入

C、因涉嫌税收违法被立案查处尚未结案

D、纳入纳税信用管理时间不满一个评价年度


答案:A

第2题:

纳税人经营业务中发生的现金折扣计入( )中。

A.主营业务收入

B.其他业务收入

C.营业外收入

D.财务费用


参考答案:D 

第3题:

企业盘盈的固定资产,应将其净值计入()。

A、主营业务收入

B、其他业务收入

C、营业外收入

D、以前年度损益调整


参考答案:D

第4题:

企业利润表中的营业收入总额由( )组成。

A、主营业务收入和投资收益
B、主营业务收入和其他业务收入
C、投资收益和其他业务收入
D、其他业务收入和营业外收入

答案:B
解析:
2020版教材P136 / 2019版教材P130
利润表主耍反映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营业收入,由主营业务收入和其他业务收入组成。
(2)营业利润,营业收入减去营业成本、税金及附加、销售费用、管理费用、研发费用、财务费用、资产减值损失、信用减值损失,加上其他收益、投资收益、净敞日套期收益、公允价值变动收益、资产处置收益,即为营业利润。
(3)利润总额,营业利润加上营业外收入,减去营业外支出,即为利润总额。
(4)净利润,利润总额减去所得税费用,即为净利润。
(5)其他综合收益的税后净额。
(6)综合收益总额,净利润加上其他综合收益净额,即为综合收益总额。
(7)每股收益,包括基本每股收益和稀释每股收益两项指标。

第5题:

企业的收入包括主营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收入和营业外收入。()


正确答案:×
[答案]×
【解析】本题的考点为收入的内容。收入是从企业的日常经营活动中产生的,而不是从偶发的交易或事项中发生的。企业的收入包括主营业务收入和其他业务收入。营业外收入是非日常经营活动中产生的,不属于收入,属于利得。

第6题:

企业创造利润的核心是()

A、营业收入

B、其他业务收入

C、营业外收入

D、主营业务收入


参考答案:D

第7题:

会计要素中,收入要素包括()。

A.主营业务收入和投资收益

B.主营业务收入和营业外收入

C.其他业务收入和营业外收入

D.主营业务收入和其他业务收入


正确答案:D

第8题:

年末,南极公司“主营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收入”、“投资收益”、“营业外收入”账户

的贷方余额分别为 940000 元,160000 元、140000 元、10000 元。则南极公司年末结转上述

损益类账户的会计分录应当是( )。

A、借:本年利润 1250000

贷:主营业务收入 940000

其他业务收入 160000

投资收益 140000

营业外收入 10000

B、借:利润分配 1250000

贷:主营业务收入 940000

其他业务收入 160000

投资收益 140000

营业外收入 10000

C、借:主营业务收入 940000

其他业务收入 160000

投资收益 140000

营业外收入 10000

贷:本年利润 1250000

D、借:主营业务收入 940000

其他业务收入 160000

投资收益 140000

营业外收入 10000

贷:利润分配 1250000


正确答案:C

第9题:

我国企业会计准则所规定的收入,是指( )。

A.主营业务收入和其他业务收入

B.主营业务收入和投资收益

C.营业收入和投资收益

D.营业收入和营业外收入


正确答案:A
收入应当是日常活动中所形成的,投资收益和营业外收入都不是日常经营活动形成的收入。 

第10题:

下列关于纳税信用管理的表述中,符合规定的是( )

A.税务机关每年2月确定上一年度纳税信用评价结果
B.实际生产经营期不满三年的纳税人,本评价年度不能评为B级
C.年度内无生产经营业务收入的企业,不参加本期评价
D.以直接判级进行纳税信用评价适用于有重大失信行为纳税人

答案:D
解析:
选项A:税务机关每年4月确定上一年度纳税信用评价结果;选项B:实际生产经营期不满3年的,不能评为A级;选项C:评价年度内无生产经营业务收入的企业,税务机关在每一评价年度结束后,按照规定的时限进行纳税信用评价(教材未收录,参见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8年第8号)。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