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调度员

电力系统线损产生的原因有()A、用户电能表有误差,使电能表的读数偏小B、对用户电能表的读数漏抄、错算C、带电设备绝缘不良而漏电D、无电能表用电和窃电等所损失的电量

题目

电力系统线损产生的原因有()

  • A、用户电能表有误差,使电能表的读数偏小
  • B、对用户电能表的读数漏抄、错算
  • C、带电设备绝缘不良而漏电
  • D、无电能表用电和窃电等所损失的电量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什么叫电气设备的介损?产生的原因有哪些?


正确答案: 在交流电压作用下,引起介质内部电荷运动,并消耗能量的现象称为介质损耗。
产生原因:
1.由介质极化所引起的损耗。它是在电压作用下,介质发生极化时,由于电荷运动摩擦而引起的能量损耗。
2.由泄漏电流引起的损耗。在电压作用下,泄漏电流使介质发热所损耗的能量。
3.由局部放电引起的损耗。绝缘材料如果有气隙,由于气体的绝缘强度比较低,在电压的作用下,气隙会首先局部放电,导致能量损耗。

第2题:

()线损包含计量管理线损、营业线损及其他原因管理线损。

  • A、技术
  • B、理论
  • C、管理
  • D、固定

正确答案:C

第3题:

电网的线损是指电力系统在输电过程中的线路损耗和()。


正确答案:变压器损耗的总和

第4题:

一般有哪些原因会使线损率降低?


正确答案: 线损率降低的原因同线损率升高的原因正好相反,同样也有管理原因和技术原因,它们是:
1)由于负荷变动、季节变化等原因使电网的负荷潮流向线损小的方向变化,或电网运行电压高引起线损降低:
2)供、售电量统计范围不对口,如供电量范围小于售电量范围造成统计线损降低;
3)I、Ⅱ、M类表计有较大误差,如供电量为负误差,或售电量为正误差:
4)抄表例日后移,使售电量增加:
5)无损产的用电量增加,或变电站站用电量中线损电量减少:
6)供电量表计少抄及错计算,或营业追补前期电量和多计本期电量;
7)由于供、售电量的抄表时间不一致,每年中2月供电量为28天或29天,4、6、9、11月供电量均为30天,而轮抄户及非月末日24点抄表用户售电量如1、3、5、7、8、10、12月均为31天,这样售电量较供电量因抄表时间不对应而造成多1-3天电量,从而引起这7个月线损虚降。

第5题:

电力系统损耗有哪些()

  • A、变压器损耗
  • B、线路线损
  • C、管理线损
  • D、设备折旧

正确答案:A,B

第6题:

电网的线损是指电力系统在输电过程中的()损耗的总和。

  • A、线路
  • B、铜损
  • C、变压器
  • D、铁损

正确答案:A,C

第7题:

分析电力系统产生电压偏移的原因,电压偏移过大危害及调压措施有哪些?


正确答案:产生电压偏移的原因:线路或变压器环节的电压损失为电力系统正常运行时,负荷多为感性,无功功率Q>0,而且输电线路的感抗XL一般大于电阻R(10kV及以下电压等级配电线路往往R>XL),因此高压输电线路由于传输无功功率Q产生的电压损失较大,这也是造成电压偏低的主要原因。
另外,对高压空载线路充电时,或正处在空载运行的高压线路,由于线路分布电容的影响,使Q为容性小于零,会出现线路末端电压高于首端电压的现象。
电压偏移过大的危害:
(1)烧坏电动机。
(2)电灯发暗或烧坏。
(3)增大线损。
(4)送变电设备能力降低。
(5)发电机有功出力降低。
(6)造成大面积停电事故。
可见,电网电压偏移过大时对安全生产和可靠经济供电均有危害。线路传输的有功功率和无功功率对电压质量均有影响,并且有功功率是必须通过线路送给负荷的。因此,电力网主要通过控制无功的平衡来保证电压的质量。同时,在调节有功功率时,对节点电压也有一定的影响。
电力系统的调压措施有:
(1)改变同步发电机励磁调压。
(2)改变变压器分接头调压。
(3)串联电容补偿调压。
(4)并联电容和调相机补偿调压。
(5)静止无功补偿装置。
(6)并联电抗器。
(7)综合调压,提高电压质量。

第8题:

在电力系统中,常用并列电容的方法,以提供感性负载所需要得()功率、提高(),用以减少线损。
无功、功率因数

第9题:

成线损率升高的原因有哪些?


正确答案: 造成线损率升高的原因主要有:
(1)供、售电量抄表时间不一致,抄表例日变动,提前抄表使售电量减少;
(2)由于检修、事故等原因破坏了电网正常运行方式,以及电压低造成损失增加;
(3)由于季节、负荷变动等原因使电网负荷潮流有较大变化,使线损增加;
(4)一、二类表计有较大的误差(供电量正误差、售电量负误差),或供电量多抄错算;
(5)退前期电量和丢、漏本期电量(包括用户窃电);
(6)供、售电量统计范围不对口,供电量范围大于售电量;
(7)无损户的用电量减少。

第10题:

电力系统谐振过电压的产生原因及防范措施有哪些?


正确答案: 电力系统中一些电感、电容元件在系统进行操作或发生故障时可形成各种振荡回路,在一定的能源作用下,会产生串联谐振现象,导致系统某些元件出现严重的过电压。
谐振过电压分为以下几种:
(1)线性谐振过电压。谐振回路由不带铁芯的电感元件(如输电线路的电感,变压器的漏感)或励磁特性接近线性的带铁芯的电感元件(如消弧线圈)和系统中的电容元件所组成。
(2)铁磁谐振过电压。谐振回路由带铁芯的电感元件(如空载变压器、电压互感器)和系统的电容元件组成。因铁芯电感元件的饱和现象,使回路的电感参数是非线性的,这种含有非线性电感元件的回路在满足一定的谐振条件时,会产生铁磁谐振。
(3)参数谐振过电压。由电感参数作周期性变化的电感元件(如凸极发电机的同步电抗在χd一χq间周期变化)和系统电容元件(如空载线路)组成回路,当参数配合时,通过电感的周期性变化,不断向谐振系统输送能量,造成参数谐振过电压。
限制谐振过电压的主要措施有:
(1)提高开关动作的同期性。由于许多谐振过电压是在非全相运行条件下引起的,因此提高开关动作的同期性,防止非全相运行,可以有效防止谐振过电压的发生。
(2)在并联高压电抗器中性点加装小电抗。用这个措施可以阻断非全相运行时工频电压传递及串联谐振。破坏发电机产生自励磁的条件,防止参数谐振过电压。
3)破坏发电机产生自励磁的条件,防止参数谐振过电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