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养殖工

怎样饲养幼雏阶段的珍珠鸡?

题目

怎样饲养幼雏阶段的珍珠鸡?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怎样防治珍珠鸡黄曲霉毒素中毒?


正确答案:加强饲料保管,防止饲料发霉。特别是阴雨季节,更要注意防霉。对质量较差的饲料应添加0.1%的苯甲酸钠或1吨饲料中加入75%丙酸钙1千克作防霉剂。已被霉菌污染的饲料,可用甲醛熏蒸或5%过氧乙酸喷雾消毒,消灭霉菌孢子或抛弃不用。发病时饮0.02%硫酸铜溶液,连续5天,同时用制霉菌素5000单位/只,每天2次混入饲料内喂给,连用6天,效果较好。

第2题:

在鹧鸪幼雏(0~6周龄)阶段,怎样控制适宜的温度?


正确答案:温度是育雏成败的首要条件。即使在夏季育雏,昼夜温差较大,仍然需要加温。育雏温度1周龄的温度为37.5~36℃,以后每周降低1~2℃,保温持续30~45天,直至7~8周脱温为止,具体温度应根据雏鸪情况灵活掌握。2周龄35~32℃,3周龄31~29℃,4周龄28~25℃。育雏温度过高,雏鸪远离热源,张口喘气,饮水增加。育雏温度过低,在热源下聚堆,食欲下降,饮水减少,因聚堆易引起压死、压伤。

第3题:

怎样控制珍珠鸡育雏期的湿度?


正确答案:育雏前期,育雏室保持60%~65%的相对湿度,育雏后期对湿度要求不严,保持正常湿度即可。

第4题:

怎样采集珍珠鸡的精液?


正确答案: 采精采用按摩法,需2~3人配合完成,一人坐在长凳上,将公鸡头朝后、胸部压在腿上固定,腹部和泄殖腔虚悬于腿外;也可将鸡胸部直接放在长凳上、二腿垂在凳下固定,有时也可将鸡身体夹在左肘和左腰间固定。用力要适度。另一人用右手沿公鸡后背部向尾方向有节奏地按摩数次,同时,左手在雄鸡腹部柔软处按摩,激起它的性欲。然后左手拇指与其余四指分跨于泄殖腔(肛门周围)两侧迅速按摩抖动,等其引起冲动、交尾器勃起而翻出排精时,右手迅速用集精器收集精液,同时用左手在泄殖腔两侧挤压、促其排精。
公鸡一般每周采精2次或5天采精1次。

第5题:

在鹧鸪幼雏阶段,为什么要避免各种应激因素的出现?


正确答案:鹧鸪胆小易惊,应激性高,遇到异常声音或异物,或在外界不适环境因素的作用下,如温度过高、强光刺激等,易发生应激反应,导致生产力下降,甚至死亡。因此,从雏鸪出壳后30小时内(该时期内雏鸪接受应激刺激因素的能力较强),对其进行各种应激因素,如声、光、色、物等刺激训练,以培养其适应能力。在以后的饲养管理中注意避免或消除各种应激因素,保持场内安静,谢绝参观,以免造成经济损失。

第6题:

在鹧鸪幼雏(0~6周龄)阶段,怎样断喙?


正确答案:鹧鸪在20日龄后可能会发生啄羽、啄眼、啄肛等恶癖,采用断喙是减少这些恶癖的最好措施。最好是在6~9日龄进行一次,这时要特别注意,不要将鸪嘴断裂,更不要断掉舌头。断喙工具用专用的断喙器或手指钳、剪刀,应使鸪头略朝上,切除喙端至鼻孔的1/3处部位,上喙比下喙多切除一点。到6周龄时再重复1次。断喙前后1~3天在饲料中增加适量维生素,可减少应激反应,同时加满饲料和饮水,以免断喙切面因触及槽底而受损和影响饮食。

第7题:

珍珠鸡种蛋怎样消毒?


正确答案:新收集的种蛋用熏蒸法消毒,入孵前的种蛋用0.1%新洁尔灭或1.5%福尔马林或0.02%高锰酸钾浸泡2分钟消毒。

第8题:

怎样给幼雏(0~6周龄)开食?


正确答案: 最好要让雏鸪在出壳后24小时内吃上料,饮水后就可开食。开食饲喂全价碎屑料,即用打碎的颗粒料或全价粉料,用单料开食不利于雏鸪的生长。
初生雏鸪的两肢较软弱,笼养或网上饲养需垫上干净的垫纸,使雏鸪能顺利站立和行走,以防双肢叉开受伤及脐带炎发生,3~7天后取出垫纸,便于粪便从网孔掉落。饲喂时将饲料直接撒在垫纸上,可采用自由采食不断料,但不可将一天的饲料1次倒入,采用多次给料法。三天后改用食槽,水、食槽分开放置,相距不超过一米。将饲料用少量的水拌成潮湿状,将颗粒搓细,少量的撒在纸上,让鸪自由采食。每天喂料4~6次,也可以全天自由采食,少喂勤添,三天后采用饲槽饲喂,以后随着日龄的增长,逐渐减少饲喂次数,并适当加以控制。每周可投喂一次用开水烫过后晾干的细沙。在一周龄内,每100只雏鸪料中加入熟鸡蛋黄两个,碾碎鸡蛋黄后与饲料混匀,含有熟鸡蛋黄的饲料不能久贮,要随拌随喂,并加入少量鱼肝油和维生素B溶液。二周龄后逐步加入淡鱼粉,并减少熟鸡蛋的用量,可根据雏鸪的生长情况进行调整。只加鱼粉而不加熟鸡蛋,鹧鸪的生长与成活率都比较差。

第9题:

珍珠鸡育雏期怎样防疫?


正确答案:珍珠鸡的防疫方法和免疫程序与普通鸡相同,预防用药及免疫接种均可按普通鸡方法和程序执行。

第10题:

珍珠鸡育雏期怎样消毒检疫和疫苗接种?


正确答案:除进出车辆、人员消毒外,应定期对鸡舍、笼具及环境进行预防消毒。定期投药驱除体内外寄生虫,根据地区疾病流行情况及本场具体情况制定免疫程序,按时进行疫苗接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