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养殖工

在鹧鸪中鸪阶段,怎样控制温度?

题目

在鹧鸪中鸪阶段,怎样控制温度?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育成期容易忽视中鸪的温度管理,如遇气温下降,会引起中鸪聚堆挤压死亡,因此要随时关注天气变化,避免风、雨侵袭。在育成期的第1~2周,室内温度应保持在20~22℃为宜。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在鹧鸪幼雏(0~6周龄)阶段,怎样控制适宜的温度?


正确答案:温度是育雏成败的首要条件。即使在夏季育雏,昼夜温差较大,仍然需要加温。育雏温度1周龄的温度为37.5~36℃,以后每周降低1~2℃,保温持续30~45天,直至7~8周脱温为止,具体温度应根据雏鸪情况灵活掌握。2周龄35~32℃,3周龄31~29℃,4周龄28~25℃。育雏温度过高,雏鸪远离热源,张口喘气,饮水增加。育雏温度过低,在热源下聚堆,食欲下降,饮水减少,因聚堆易引起压死、压伤。

第2题:

双双金鹧鸪中的鹧鸪象征了()


正确答案:爱情

第3题:

为什么燃机在启动过程中要密切监视排烟温度的变化?从燃机点火到带满负荷,各个阶段排烟温度的变化规律是怎样的?


正确答案: 排烟温度是监视燃料供给系统、燃烧室和高温热通道部件工作状态的重要参数,燃机启动过程中易发生超温,和燃烧不均匀情况,所以要监视排烟温度的变化。
从点火后,排烟温度随FSR开始上升,当脱扣后约470℃,脱扣后急剧下降到270℃左右,然后又开始上升,直到带满负荷,温度约540℃左右,进入温控,排烟温度基本保持不变。

第4题:

在鹧鸪中鸪阶段,怎样做好防疫工作?


正确答案:食槽和水槽,每天至少洗刷一次。垫料要勤翻、勤换、勤晒,保持地上干燥。坚持做好卫生防疫消毒工作。防疫工作是保证鹧鸪培育成功的重要措施。要坚持以防为主的方针,在开产之前要做好新城疫疫苗、传染性鼻炎疫苗、支原体疫苗免疫工作。

第5题:

“鹧鸪啼鸣”在不同语境中表达了不同的主题,请问下列哪句诗是诗人借“鹧鸪”来描写男女情爱?()

  • A、鹧鸪声里夕阳西,陌上征人首尽低
  • B、唱尽新词欢不见,红窗映树鹧鸪鸣
  • C、座中亦有江南客,莫向春风唱鹧鸪

正确答案:B

第6题:

鹧鸪适宜生长的温度是多少?


正确答案:鹧鸪原产地为亚热带和温带地区,所以比较喜欢温暖、干燥、向阳的地方,害怕寒冷、潮湿及酷暑。成年鹧鸪适宜的温度范围是16~27℃,低于5℃、高于30℃对食欲、对产蛋量都有影响。

第7题:

吹炼过程中怎样控制和调整熔池温度?


正确答案: 在吹炼过程中,可根据炉口火焰特征和参考氧枪冷却水进出水温度差判断熔池的温度。过程温度的控制首先应根据终点温度的要求,确定冷却剂加入总量,然后在一定时间内分批加入。废钢是在开吹前一次加入。铁矿石和氧化铁皮又能起到助熔剂的作用,可随造渣材料同时加入。若发现熔池温度不合要求,凭经验数据加入提温剂或冷却剂加以调整。

第8题:

在鹧鸪幼雏(0~6周龄)阶段,怎样断喙?


正确答案:鹧鸪在20日龄后可能会发生啄羽、啄眼、啄肛等恶癖,采用断喙是减少这些恶癖的最好措施。最好是在6~9日龄进行一次,这时要特别注意,不要将鸪嘴断裂,更不要断掉舌头。断喙工具用专用的断喙器或手指钳、剪刀,应使鸪头略朝上,切除喙端至鼻孔的1/3处部位,上喙比下喙多切除一点。到6周龄时再重复1次。断喙前后1~3天在饲料中增加适量维生素,可减少应激反应,同时加满饲料和饮水,以免断喙切面因触及槽底而受损和影响饮食。

第9题:

在鹧鸪幼雏阶段,为什么要避免各种应激因素的出现?


正确答案:鹧鸪胆小易惊,应激性高,遇到异常声音或异物,或在外界不适环境因素的作用下,如温度过高、强光刺激等,易发生应激反应,导致生产力下降,甚至死亡。因此,从雏鸪出壳后30小时内(该时期内雏鸪接受应激刺激因素的能力较强),对其进行各种应激因素,如声、光、色、物等刺激训练,以培养其适应能力。在以后的饲养管理中注意避免或消除各种应激因素,保持场内安静,谢绝参观,以免造成经济损失。

第10题:

鹧鸪的生长阶段是如何划分的?


正确答案: 目前对鹧鸪的各生长阶段和繁殖阶段的划分仍未统一,下面划分阶段只作为参考:
(1)三个阶段:育雏期(0~7周龄),育成期(2~28周龄),成年期(29~淘汰或出售)。
(2)四个饲养阶段:雏鸪(0~21日龄),小鸪(22~42日龄),中鸪(43~56日龄),成鸪(57日龄~淘汰)。
(3)六个饲养阶段:育雏前期(0~21日龄),育雏后期(22~49日龄),育成前期(50~91日龄),育成后期(92~147日龄),产蛋前期(148~182日龄),产蛋后期(183~280日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