蔬菜园艺工考试

大棚黄瓜细菌性角斑病防治措施?

题目

大棚黄瓜细菌性角斑病防治措施?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两个实验大棚里种上相同数量的黄瓜苗,在第一个大棚里施加镁盐但在第二个不加。第一个产出了10千克黄瓜而第二个产出了5千克。由于除了水以外没有向大棚施加任何别的东西,第一个大棚较高的产量一定是由于镁盐。

以下哪项如果为真,最严重地削弱了上述论证( )

A.两个实验大棚的土壤里都有少量镁盐

B.第三个实验大棚施加了一种高氮肥料但没有加镁盐,产出了7公斤黄瓜

C.两个实验大棚里都种植了4个不同的黄瓜品种

D.两个实验大棚的土质和日照量不同


正确答案:D
[答案] D。解析:题干中说产量不同是因为镁盐,我们要强烈地削弱它,就只要指出两者在其它方面也有不同,才造成的产量不同就可以了。D中的土质和日照量不同正好可以说明这个问题。

第2题:

春大棚黄瓜定植最佳苗龄是()天。


正确答案:45

第3题:

黄瓜细菌性角斑病在()或()的年份和秋季温度偏高、多雨的年份发病重。

A、早春多雨

B、梅雨季节多雨

C、早春少雨

D、梅雨季节少雨


参考答案:AB

第4题:

棉花角斑病是细菌性病害。


正确答案:正确

第5题:

黄瓜得了角斑病,应怎样防治?


正确答案: 黄瓜得了细菌性角斑病,可以用铜高尚、可杀得、加瑞农或农用链霉素喷施治疗。如果是角斑病与霜霉病混和发生,打药时两种病同时防治。可以用甲霜灵锰锌或杀毒矾,每桶水(15公斤)用药35克,混加铜高尚30克喷雾,连喷两次即可。

第6题:

两个实验大棚里种上相同数量的黄瓜苗,在第一个大棚里施加镁盐,但第二个不加。第一个产出了10公斤黄瓜而第二个产出了5公斤。由于除了水以外没有向大棚施加任何别的东西, 第一个大棚较高的产量一定是由于镁盐。
以下哪项如果为真,最严重地削弱了上述论证?( )

A.两个实验大棚的土壤里都有少量镁盐
B.第三个实验大棚施加了一种高氮肥料但没有加镁盐,产出了7公斤黄瓜
C.两个实验大棚里都种植了4个不同的黄瓜品种
D.两个实验大棚的土质和日照量不同


答案:D
解析:
要削弱论证,则要找出两个试验过程中,除了在施加镁盐外其他的不同点。故正确答案为D。

第7题:

发生在黄瓜叶片上最初叶上出现水浸状斑点,后扩大,潮湿时叶背有白色菌脓。这种病害是()。

  • A、黄瓜霜霉病
  • B、黄瓜炭疽病
  • C、黄瓜细菌性角斑病
  • D、黄瓜白粉病

正确答案:C

第8题:

求大棚辣椒萎蔫死棵的防治措施


对辣(甜)椒发病的症状及特点,发病的原因以及防治办法简述如下:

    一、辣(甜)椒发病症状及特点:

    苗期或成株期均可发病。苗期发病多是子叶先发病,当空气湿度大时,病斑扩展快,使整片叶软腐;空气干燥时,病斑停止扩展,边缘渐渐明显。胚茎暗绿色水浸状,很快腐烂而死。成株期发病,茎部多在茎基部、节部或分枝处发病。先出现褐色或暗绿色水浸状斑点,迅速扩展成大型褐色,紫褐色病斑,表面长有稀疏白色霉层。病部溢缩,皮层软化腐烂。病部以上茎叶萎蔫,枯死。叶片发病产生不规则形、大小不一的病斑,似开水烫状,湿绿色、扩展迅速可使果实发病,很快就发展成整个果实呈暗绿色或褐色水浸状腐烂,辣(甜)椒果有稀疏白色霉层。

    此外,在光照条件较好而田间土壤湿度大时,往往出现以下症状:叶片未发现病症,只在晴天中午前后表现出萎蔫现象,夜间恢复,第二天中午前后又出现萎蔫现象,夜间又恢复。如此白天萎蔫时间逐渐加长,萎蔫现象日渐加重,夜间恢复能力越来越差,最后全株枯萎。检查茎基部有软腐,茎基部绕一周产生软腐病斑,全株枝叶萎蔫。导致植株萎蔫死亡之后,叶片上仍未表现病症,但在侧枝与主茎相连处也产生软腐病斑。潮湿时病斑上也产生白色絮状层。

    二、辣(甜)椒发病的原因及病原菌传播条件:

    辣(甜)椒疫病,是由辣椒疫病病原菌侵染所致。病原菌属于鞭毛菌亚门真菌。病菌主要以卵孢子在土壤中的病株残体里越冬。翌年条件适宜时,卵孢子萌发侵入寄主,在病株上,病原体产生孢子囊,借助气流、雨水或灌水传播,进行再侵染。孢子囊可直接萌发侵染,也可释放游动孢子侵入寄主,借助气流风雨传播到露地栽培田,成为露天辣(甜)椒发生疫病的主要初期染病源。 

    高温高湿有利于辣椒疫病的流行发展。病菌在8-38℃之间适宜孢子囊产生,25℃左右适宜游动孢子的产生和侵入。病菌孢子囊和游动孢子的产生与萌发,都与空气湿度和降水量(或浇水量)有关。因此,降雨日数多(或浇水次数多),雨量大 (或灌水量大),土壤积水或地面潮湿,相对湿度高于85%时发病重。尤其是重茬地,浇水过多,发病尤为严重。雨后天气转晴,突然气温升高,或棚内放风不及时,棚温急剧升高,病害易流行。土壤湿度95%以上,持续4-6小时,病菌即完成侵染,2-3天就可以发生一代。因此,可形成发病周期短,流行速度快的毁灭性病害。定植密度过大,行、株间透气、通风不良,田间积水,发病也重。

    三、防治办法: 

    辣(甜)椒疫病是毁灭性病害,虽然防治办法很多,但必须以防为主,治疗时应掌握早而及时。并要综合防治,才能收到好的防治效果。

    ①、选用抗病品种:如湘研3号、沈椒1号、中椒10号、津甜2号、204辣椒、巨早85-1特大甜椒、 苏椒5号F等抗病品种。

    ②、选用无病种子,或种子用52℃温水浸泡15分钟,或用种子重量 0.3%的69%安克拌种。对种子进行消毒处理。

    ③、处理土壤:特别是重茬地块,种植前必须对土壤进行彻底的处理。以济阳县太平镇为例,一般西瓜拉秧之后,开始种植秋延迟甜椒,可以利用土地闲置时间,每亩用200公斤石灰氮进行闷棚处理,石灰氮提前施入地下与麦秆混合浇水后,上边再盖上地膜,进行15-30天的闷棚;定植时每亩在定植畦上集中施用“金微”微生物菌剂50公斤(在起垄前施用微生物菌剂最好近根使用);辣椒缓苗后,用“金微”多用途进行灌根,每200g兑水45公斤,每棵灌溉200g,开花前再用“金微”多用途200倍液加磷酸二氢钾800倍液进行叶面喷雾,促使辣椒早期生根,起到抵抗疫病的作用;以后追肥,可用“金微”微生物菌剂与氮磷钾肥料交替轮流冲施,不要过多使用化学肥料,对人畜粪应充分发酵后使用,严禁施用未经充分腐熟的人畜粪入地做基肥或冲肥。

    ④、高畦覆地膜栽培。密度适宜,最好与菜豆、豇豆等高棵蔬菜间作。与非茄科作物实行3年以上轮作,可与白菜、萝卜、菜花等十字花科等进行轮作。

    ⑤、药剂防治:发病初期及时进行药剂防治,可用霜疫必克600倍液或菌克500倍液,25%甲霜灵800倍液,72%霜霉威200倍液,52.5%的抑快净2000倍液进行叶面喷雾。

   1严格检疫制度

2实行轮作

3消毒种子

4消毒苗床及营养基质

5消毒棚室

6定植用药

7加强栽培管理

8药剂防治

 济阳县太平镇是全国闻名的蔬菜之乡,是中国优质西瓜第一镇。近几年,开始利用大棚大面积地种植秋延迟菜椒。但是每年到了菜椒开花坐果的时候,这里的菜椒就开始出现大面积的萎蔫和死棵现象。

    应太平镇政府和农民的邀请来到了该镇种菜椒最多的东侯市村的菜椒棚里。听菜农侯传贵反映,他种了1.5亩菜椒,已有三分之一出现了死棵,全镇受灾面积十分严重。

    辣(甜)椒疫病在我国南北各地均有发生,在局部地区是毁灭性病害。尤其是大棚温室蔬菜集中产区,常大面积严重发生。最典型的像济阳县太平镇近三四年来,秋延迟菜椒疫病几乎年年暴发。菜椒疫病比较难诊断,疫病所表现的症状很容易与菜椒细菌性青枯病、菜椒根腐病、菜椒枯萎病混淆,造成误诊和用药上的错误。在这里,笔者对辣(甜)椒发病的症状及特点,发病的原因以及防治办法简述如下:

    一、辣(甜)椒发病症状及特点:

    苗期或成株期均可发病。苗期发病多是子叶先发病,当空气湿度大时,病斑扩展快,使整片叶软腐;空气干燥时,病斑停止扩展,边缘渐渐明显。胚茎暗绿色水浸状,很快腐烂而死。成株期发病,茎部多在茎基部、节部或分枝处发病。先出现褐色或暗绿色水浸状斑点,迅速扩展成大型褐色,紫褐色病斑,表面长有稀疏白色霉层。病部溢缩,皮层软化腐烂。病部以上茎叶萎蔫,枯死。叶片发病产生不规则形、大小不一的病斑,似开水烫状,湿绿色、扩展迅速可使果实发病,很快就发展成整个果实呈暗绿色或褐色水浸状腐烂,辣(甜)椒果有稀疏白色霉层。

    此外,在光照条件较好而田间土壤湿度大时,往往出现以下症状:叶片未发现病症,只在晴天中午前后表现出萎蔫现象,夜间恢复,第二天中午前后又出现萎蔫现象,夜间又恢复。如此白天萎蔫时间逐渐加长,萎蔫现象日渐加重,夜间恢复能力越来越差,最后全株枯萎。检查茎基部有软腐,茎基部绕一周产生软腐病斑,全株枝叶萎蔫。导致植株萎蔫死亡之后,叶片上仍未表现病症,但在侧枝与主茎相连处也产生软腐病斑。潮湿时病斑上也产生白色絮状层。

    二、辣(甜)椒发病的原因及病原菌传播条件:

    辣(甜)椒疫病,是由辣椒疫病病原菌侵染所致。病原菌属于鞭毛菌亚门真菌。病菌主要以卵孢子在土壤中的病株残体里越冬。翌年条件适宜时,卵孢子萌发侵入寄主,在病株上,病原体产生孢子囊,借助气流、雨水或灌水传播,进行再侵染。孢子囊可直接萌发侵染,也可释放游动孢子侵入寄主,借助气流风雨传播到露地栽培田,成为露天辣(甜)椒发生疫病的主要初期染病源。 

    高温高湿有利于辣椒疫病的流行发展。病菌在8-38℃之间适宜孢子囊产生,25℃左右适宜游动孢子的产生和侵入。病菌孢子囊和游动孢子的产生与萌发,都与空气湿度和降水量(或浇水量)有关。因此,降雨日数多(或浇水次数多),雨量大 (或灌水量大),土壤积水或地面潮湿,相对湿度高于85%时发病重。尤其是重茬地,浇水过多,发病尤为严重。雨后天气转晴,突然气温升高,或棚内放风不及时,棚温急剧升高,病害易流行。土壤湿度95%以上,持续4-6小时,病菌即完成侵染,2-3天就可以发生一代。因此,可形成发病周期短,流行速度快的毁灭性病害。定植密度过大,行、株间透气、通风不良,田间积水,发病也重。

    三、防治办法: 

    辣(甜)椒疫病是毁灭性病害,虽然防治办法很多,但必须以防为主,治疗时应掌握早而及时。并要综合防治,才能收到好的防治效果。

    ①、选用抗病品种:如湘研3号、沈椒1号、中椒10号、津甜2号、204辣椒、巨早85-1特大甜椒、 苏椒5号F等抗病品种。

    ②、选用无病种子,或种子用52℃温水浸泡15分钟,或用种子重量 0.3%的69%安克拌种。对种子进行消毒处理。

    ③、处理土壤:特别是重茬地块,种植前必须对土壤进行彻底的处理。以济阳县太平镇为例,一般西瓜拉秧之后,开始种植秋延迟甜椒,可以利用土地闲置时间,每亩用200公斤石灰氮进行闷棚处理,石灰氮提前施入地下与麦秆混合浇水后,上边再盖上地膜,进行15-30天的闷棚;定植时每亩在定植畦上集中施用“金微”微生物菌剂50公斤(在起垄前施用微生物菌剂最好近根使用);辣椒缓苗后,用“金微”多用途进行灌根,每200g兑水45公斤,每棵灌溉200g,开花前再用“金微”多用途200倍液加磷酸二氢钾800倍液进行叶面喷雾,促使辣椒早期生根,起到抵抗疫病的作用;以后追肥,可用“金微”微生物菌剂与氮磷钾肥料交替轮流冲施,不要过多使用化学肥料,对人畜粪应充分发酵后使用,严禁施用未经充分腐熟的人畜粪入地做基肥或冲肥。

    ④、高畦覆地膜栽培。密度适宜,最好与菜豆、豇豆等高棵蔬菜间作。与非茄科作物实行3年以上轮作,可与白菜、萝卜、菜花等十字花科等进行轮作。

    ⑤、药剂防治:发病初期及时进行药剂防治,可用霜疫必克600倍液或菌克500倍液,25%甲霜灵800倍液,72%霜霉威200倍液,52.5%的抑快净2000倍液进行叶面喷雾。
百度一下试试

第9题:

早春大棚黄瓜一般在()月中、下旬播种,秋后一般在()至()播种为宜


正确答案:1;8月;9月上旬

第10题:

欧文氏菌引起()。

  • A、细菌性软腐病
  • B、霜霉病
  • C、灰霉病
  • D、角斑病

正确答案: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