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检验工

使用烘箱应注意哪些注意事项?

题目

使用烘箱应注意哪些注意事项?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使用电烘箱的注意事项?


正确答案: ①不准烘烤对金属有腐蚀性的物品及易燃易爆物;
②被烘干物品应放在称量瓶或玻璃器具中,不得用纸包装或垫衬;应作合理的排列,放置平稳,水分大者放在上层;
③不要经常打开内玻璃门,如需观察箱内情况,可以门外观察;
④用毕要关闭电源,并关好排气孔,以免进入潮气和灰尘。

第2题:

使用手动真空泵对真空驱动元件进行检查时,应注意哪些注意事项?


正确答案: (1)检查前将各真空软管连接好,防止因真空泄漏而导致测量结果失准。
(2)检查时必须按规定对被检元件施加真空度,施加真空度过大会损坏被检元件。
(3)检查完毕后,在拆开连接的真空软管前,应先施放真空度,否则将灰尘、湿气等吸入被检元件内,会造成不良后果。

第3题:

使用低压验电器注意事项有哪些?
使用低压验电器应注意:
(1)验电前应在有电的低压设备上检验一下电笔指示是否可靠。
(2)验电时,验电人员必须手握试电笔的手握柄(金屑挂钩),而用笔尖触及带电体。
(3)仔细观察氖灯的起辉亮度,注意区别某些金屑外壳感应带电而起辉的情况。
(4)为进一步查清外壳是漏电还是感应电,可再用万用表进行测试。

第4题:

使用过滤式防毒面具应注意事项有哪些?


正确答案: (1)必须注意作业现场空气中氧含量不低于18%。
(2)注意各类过滤式防毒面具有毒物的浓度不大于2%。
(3)注意防水防潮,用后及时拧上封盖和底部用橡皮塞睹住。
(4)注意各种型号的适用范围、有效保护时间。
(5)保持清洁、放在干燥、清洁、通风良好的室内。

第5题:

对机械的润滑工作应注意哪些注意事项?


正确答案: (1)润滑材料必须保持清洁;
(2)不同牌号润滑油脂不可混合使用;
(3)经常检查润滑系统的密封情况;
(4)选用适宜的润滑材料和规定的时间进行润滑工作;
(5)在机械停止运转及断电情况下,才允许进行润滑工作;
(6)对没有注油点的转动部位,应定期用稀油壶点注在各转动缝隙中,以减少机件磨损和防止锈蚀;
(7)采用油池润滑,应定期检查润滑油的质量,加油时应加到油尺规定的刻度,如没有油尺,加到最低齿轮的齿能浸到油。

第6题:

使用实验室的电炉、高温炉、烘箱等常用电器应注意什么?


正确答案: 使用上述电器设备时应注意的事项:
电源电压与电炉、高温炉和烘箱等本身规定的电压相符,其中高温炉和烘箱等外壳要接地线。
高温炉升温使用时应尽量少打开高温炉炉门。炉旁要清洁,不要存放易燃、易爆物品,炉膛内要放石棉板以保持清洁。
当烘箱接通电源后,应检查指示灯是否发亮,然后打开排气孔,插上温度计,并调节温度自动控制旋纽,使温度上升到所需要的数值。
烘箱内不得烘、放腐蚀性的物质(如酸碱等物)和易燃、易爆物品,并禁止烘烤食物。

第7题:

构音障碍检查应注意哪些注意事项?


正确答案: 构音障碍检查应注意以下问题:咽喉肌或构音肌是否瘫痪,软腭、咽部和声带有无麻痹,舌的大小、软硬程度和活动度,言语是否含混,有无声调高低异常,有无语音节律的缓慢或音节紊乱、断续或重音的异常,发唇音(如拨、泼、摸、佛等音)或齿音(知、吃、师、资、磁、思等音)有无障碍,有无吞咽困难、饮水呛咳及情感障碍等伴发症状,休息后构音状况有无好转等。

第8题:

苏生器在使用过程中应注意事项有哪些?


正确答案: (1)苏生过程中,如果自动肺动作过快,说明伤员的气道堵塞,此时可摆动伤员的头部,使其转向一侧,用手推动下颚,使呼吸道畅通。
(2)自动肺不动作或动作过慢,说明面罩没有盖严或接头漏气,此时应压紧面罩或上紧接头。如果自动肺杠杆脱落损坏,应更换自动肺或苏生器(此时可利用氧吸入装置配合人工呼吸进行暂时急救)。
(3)吸引瓶中污物过多,可拔掉连接管,半堵引射器,积污即可排出(全堵会引起吸引瓶炸裂)。
(4)遇有2名伤员时待救时,重伤员用自动肺,轻伤员用氧吸入装置。
(5)如果是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硫化氢等腐蚀性气体中毒时只能用氧吸入装置,不能使用自动肺抢救。
(6)氧吸入装置中氧含量一般调到80%,如果是一氧化碳中毒可调至100%。
(7)抢救触电伤员时,禁止打强心针。

第9题:

铰孔时应注意哪些注意事项?


正确答案: 铰孔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铰刀不可倒转(包括退刀)。
(2)工件要装夹牢固,铰刀切入孔时不得歪斜。
(3)机铰时,应铰削完毕并推出铰刀后再停车。
(4)机铰通孔时,铰刀标准不能全部穿出孔,否则将损坏工件。
(5)用机铰刀铰孔时最好先试铰,以免工件报废。
(6)正确选择铰削用量和铰削工艺。
(7)合理选用切削液。

第10题:

接触网作业车蓄电池的使用与保养中,应注意事项有哪些?


正确答案: (1)蓄电池在放电后,应在最短的时间内进行充电,以免极板顶部产生白色的硫酸铅层,称为硫酸化。
(2)蓄电池的注液气盖的气孔应保持畅通,充电时拧开,结束后盖紧。
(3)应经常检查蓄电池的电解液面的高度。
(4)已充电而搁置未用的蓄电池,每月最少要充电一次。
(5)经常保持清洁。定期洗刷外露表面、通气盖和接线柱,清洗时勿使清洗液和杂物进入蓄电池。
(6)蓄电池如经常充电不足、长期用小电源放电、过量放电或放电后未及时充电,均会促使极板硫酸化,影响正常充、放电性能。
(7)蓄电池的充放电程度,可使用比重计测量电解液的比重或用放电仪测量端电压来确定。
(8)在寒冷地区使用时,注意保温,并适当增加电解液密度,以防止因密度下降而冻结,在环境温度低于一40‘C时,密度增加至1.30~1.32。
(9)当隔板损坏或底部沉淀物积聚过多,均可使蓄电池板极短路,应予修理。正、负极活性物质过多而引起电压和容量下降时,应更换新的极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