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验员考试

一氧化氮是汽车尾气中的一种大气污染物,它是无色气体,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略大,在空气中能与氧气迅速反应生成红棕色的二氧化氮。在实验室中,收集一氧化氮时可选用的收集方法是()A、排水集气法B、向上排空气集所法C、向下排空气集气法D、排水集气法或向上排空气集气法

题目

一氧化氮是汽车尾气中的一种大气污染物,它是无色气体,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略大,在空气中能与氧气迅速反应生成红棕色的二氧化氮。在实验室中,收集一氧化氮时可选用的收集方法是()

  • A、排水集气法
  • B、向上排空气集所法
  • C、向下排空气集气法
  • D、排水集气法或向上排空气集气法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实验室用双氧水制氧气和大理石与盐酸反应制二氧化碳相比较,不正确的是( )

A.反应都不须要加热

B.反应原理都是分解反应

C.所用药品的状态相同

D.前者用排水集气法或向上排空气集气法收集,后者只能用向上排空气集气法收集


正确答案:B
B

第2题:

黑尔斯发明的收集气体的方法中,最有名的是()

A.自然收集

B.燃烧收集

C.水面收集法

D.空瓶收集


参考答案:C

第3题:

当空气中有害物质浓度较高,只要采集少量空气就可以检测出来有害物质,这种采集空气的方法是

A、富集法

B、集气法

C、吸收法

D、检气管法

E、扩散器法


参考答案:A

第4题:

初中化学《气体的收集方法》
一、考题回顾
题目来源:1月5日上午 山东省济宁面试考题
试讲题目:
1.题目:气体的收集方法
2.内容:
在通常状况下,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因而常用向上排空气集气法收集二氧化碳。
方法提示:
气体的收集方法
收集某种气体的方法,主要取决于这种气体的性质。例如,不与空气反应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大的用向上排空气集气法收集(图2-16a),密度比空气小的用向下排空气集气法收集(图2-16b)。不易溶于水、不与水反应的气体可以用排水集气法收集(图2-16c)。



3.基本要求:
(1)要求配合教学内容有简单的板书设计。
(2)教学过程中要有课堂互动环节。
(3)请在十分钟内完成试讲。
答辩题目:
1.实验室收集氢气可以用什么方法
2.制取二氧化碳的药品探究中,能否选取生活中的一个素材?
二、考题解析
【教学过程】
环节一:复习导入
【教师提问】之前我们已经学习了如何制取氧气,氧气在收集的时候可以采用什么方法。
【学生回答】向上排空气法,排水法。
【教师总结】对于其他的气体又该如何来收集呢?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收集有没有规律可循呢?这节课一起来研究。
环节二:新课教学
1.演示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
【教师提问】现在请大家看投影,老师提供三种实验方法:①碳酸钠与稀盐酸的反应;②石灰石和稀盐酸的反应;③石灰石和稀硫酸的反应,同学们进行小组实验,然后仔细观察现象,分析三种方法哪个比较适合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气体?为什么?组内讨论一下。
【学生回答】①选择石灰石和稀盐酸,用碳酸钠反应太快,不易控制;②选择稀硫酸,会生成硫酸钙微溶,会阻止反应继续发生。
【教师讲述】在实验室里,制取二氧化碳我们常用稀盐酸与大理石反应来制取。请同学们写出反应原理。
【学生回答】化学方程式是:CaCO3+2HCl=CaCl2+H2O+CO2↑
【教师演示】教师演示二氧化碳的制取实验。制取后请学生思考如何进行收集。
【教师提问】从气体密度与空气的比较、是否溶于水和是否与水反应等方面比较二氧化碳和氧气的相关性质,确定制取二氧化碳应采取哪种收集装置?
【学生回答】
气体密度与空气的比较是否溶于水,是否与水反应
二氧化碳相同条件下,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溶于水,与水反应
氧气条件下,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略大不易溶于水,不与水反应
二氧化碳易溶于水且与水反应,所以不能采取排水法收集,但是二氧化碳和氧气都比空气密度大,所以同样可以采取向上排空气法收集。
2.气体收集方法的总结
【教师提问】气体的收集装置有哪几种?
【学生回答】排水装置、向上排空气和向下排空气装置。
【教师提问】选择气体收集装置需要考虑哪些因素?
【学生回答】考虑气体的密度、水溶性、是否与水反应。
【教师提问】为什么要考虑这些因素?
【学生回答】向上排空气法适用于密度比空气大的气体;向下排空气法适用于密度比空气小的气体;排水法适用于收集不溶于水、不与水反应的气体。
环节三:巩固提高
画出实验室常见的气体收集装置的装置图。
环节四:小结作业
小结:学生总结本节课重点知识,教师补充。
作业:请学生课后思考收集气体后如何进行检验和验满。
【板书设计】



【答辩题目解析】
1.实验室收集氢气可以用什么方法?
2.制取二氧化碳的药品探究中,能否选取生活中的一个素材?


答案:
解析:
1.
可以采用排水法与向上排空气法。
2.
制取二氧化碳的原理就是碳酸盐与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在生活中以及小学科学实验中已经知道了食醋可以溶解鸡蛋壳,因此可以选取这一素材。

第5题:

下列气体中,既能用排水集气法收集,又能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的是


答案:D
解析:

第6题:

下列关于二氧化碳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二氧化碳有毒,不能供给呼吸 ②将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试液,紫色石蕊试液会变红 ③二氧化碳可用于制汽水 ④二氧化碳气体可作制冷剂

⑤干冰可用于人工降雨 ⑥二氧化碳既可以用排水集气法收集,又可以用向上排空气集气法收集

A.②③④⑤ B.①②④⑥

C.③⑤⑥ D.②③⑤


正确答案:D
D

第7题:

当空气中有害物质浓度较高,测定方法灵敏度也高时,采样方法可以采用

A.浓缩法

B.称量法

C.集气法

D.化学法

E.色谱法


正确答案:C

第8题:

下列气体中,既能用排水法收集,又能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的是( )。

A. 水蒸汽

B. 氧气

C. 氢气

D. 氯化氢气体


【参考答案】C

第9题:

下列化学实验的操作方法正确的是()。

A.加热固体物质用排水法收集气体时,实验完毕,先移酒精灯,后把导管从水中取出
B.进行试验时,要将试管夹夹在离管口1/2的位置,再把试管里的物质加热
C.用排水法收集氧气时,将装满水的集气瓶倒置在水中以便收集气体
D.给试管里的物质加热,不能用手拿着酒精灯,要将酒精灯放在适宜的位置

答案:C,D
解析:
加热固体物质用排水法收集气体时,实验完毕后,应该先把导管从水中取出,后移酒精灯,防止使水倒流,导致试管破裂,因此A项错误;实验时,试管夹应该夹在离管口1/3的位置而非1/2的位置,因此B项错误。

第10题:

一、考题回顾
题目:《空气的组成》


二、考题解析
【教学过程】
环节一:谜语导入
【提出问题】“说是宝,真是宝,动物植物离不了,看不见,摸不着,越往高处越稀少”谜底是什么?
【学生回答】空气。
【提出问题】空气是无色无味的气体,空气是由什么组成的?
【学生回答】①空气中有氧气,我们人呼吸的就是空气中的氧气;
②空气中有二氧化碳,我们人呼出的就是二氧化碳。
【教师引导】同学们都说空气中含有氧气,那我们就用实验来验证空气中是否含有氧气?含有多少?
环节二:探究新知
【提出问题】阅读实验2-1的实验步骤,并讨论以下几个问题:①集气瓶中为什么预先要加入少量水?②为什么反应前用弹簧夹夹紧乳胶管?③点燃红磷后要立即伸入集气瓶中,并塞紧塞子?④红磷熄灭并冷却后打开弹簧夹为什么?
【学生回答】①预先要加入少量水是要防止热的生成物溅落炸裂瓶底;
②防止瓶内的空气受热膨胀后逸出,影响测定结果(使测定结果偏大);
③“立即伸入”是为了防止消耗集气瓶外的空气中的氧气,影响测定结果(使测定结果偏大);
④气体体积受温度的影响较大,因此要冷却至室温。
【教师补充】白磷燃烧消耗了的氧气的体积就等于水就进入到集气瓶内的体积。白磷要过量是为什么呢?
【学生回答】将集气瓶中的氧气全部消耗完。
【学生实验】完成实验2-1,描述实验现象及结论。
【师生共同总结】实验中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生成一种白色固体,集气瓶内水平面上升约1/5,说明空气中的氧气被消耗了,消耗的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1/5。
【答辩题目】
1.测定氧气含量的实验是如何进行的?
2.保证本节课实验的成功是探究氧气含量非常关键的一步,你会怎么做?


答案:
解析: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