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金相试验工

何谓渗碳后的反常组织?造成的原因是什么?

题目

何谓渗碳后的反常组织?造成的原因是什么?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 反常组织的特征是在网状渗碳体的周围包围着一层铁素体组织,基体为片状珠光体。
普通低碳钢(尤其是沸腾钢)在渗碳缓冷条件下,在过共析层中常会出现反常组织,这是由于钢中含氧量较多之缘故。
出现反常组织的渗碳件,在正常的加热和保温条件下是难于将渗碳体网络溶解的,它在加热后往往被保留下来,从而造成奥氏体基体中含碳量不均匀,淬火后导致硬度不够高,且容易产生软点缺陷。因此对具有反常组织的渗碳件,淬火加热的保温时间要稍长一些,使网状渗碳体能充分溶入基体,从而在淬火后既消除了网状,又能提高硬度的均匀性。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渗碳的目的是什么?为什么渗碳后要进行淬火和低温回火?


正确答案:渗碳的目的是提高工件表层碳的质量分数并在其中形成一定的碳含量梯度。渗碳后的工件,都要进行淬火和低温回火,目的是为了使工件表面获得高的硬度(56~64HRC)、耐磨性和疲劳强度,而心部仍保持一定的强度和良好的韧性。

第2题:

在过共析渗碳层中,沿奥氏体晶界析出的二次渗碳体周围包围着()。此种组织称为反常组织,它出现是由于钢材中()较多所引起。


正确答案:铁素体,含氧量

第3题:

何谓奥氏体、铁素体、珠光体、渗碳体?


参考答案:奥氏体是碳溶解于面心立方晶格铁(γ一Fe)中的固溶体,呈面心立方晶格,没有磁性,塑性好。铁碳合金中的奥氏体只存在于727℃以上。铁素体是碳的质量分数很低的铁,是碳溶入α—Fe中的固溶体,呈体心立方晶格,低于910℃时出现。铁素体的硬度、强度低,塑性好。渗碳体是铁与碳的晶隙化合物(分子式Fe3C),具有独特、复杂的晶格(斜方晶格),其特性与铁素体相反。硬度极高(HBW可达820),但强度很低,脆性很大。伸长率和冲击韧度为零。珠光体是铁素体和渗碳体的晶体混合物,在低于727℃时才出现,其性能介于铁素体和渗碳体之间。珠光体中的铁素体和渗碳体可呈层片状交替存在;另一种形态是粒状分布。片状珠光体的强度,硬度略高(HBW约为190~240);粒状珠光体硬度稍低(HBWl60~190),韧性好。

第4题:

何谓过渗碳?产生的原因是什么?怎样预防与补救?


正确答案:渗碳时因渗碳层的含碳量过高而生成大量碳化物的现象称为过渗碳。
产生原因是气体渗碳时气氛碳势过高,造成渗碳过程过份强烈地进行;固体渗碳时则因渗碳剂活性太强。含Cr、Mo等强碳化物形成元素的钢特别容易产生过渗碳。
气体渗碳时可适当减少渗碳剂的滴量(碳势不过高),或固体渗碳时适当降低催渗剂含量,可防止发生过渗碳。
补救办法:通过高温加热扩散(920℃,2h)或提高淬火加热温度,延长保温时间重新淬火。

第5题:

游离渗碳体的金相形态和形成原因是什么?


正确答案: 碳含量低于0.2%以下的低碳钢在727℃附近较长时间加热或经冷轧,退火后的钢板,渗碳体以孤立形态存在于铁素体基体或晶界上叫游离渗碳体,一般有颗粒状和网状两种形态。

第6题:

渗碳层中出现针状渗碳体的原因是(),这是渗碳()组织的特征。


正确答案:实际渗碳温度过高,过热

第7题:

渗碳后心部出现魏氏组织是何原因?


正确答案: 渗碳件心部组织中出现魏氏组织的原因有:
(1)原材料属于本质粗晶粒钢或原始组织中已存在魏氏组织,在高温渗碳保温下,促使晶粒更加粗大,在随后缓冷过程中使先共析铁素体以针状自晶界并向心部析出或在晶粒内部单独呈针状析出而构成魏氏组织。
(2)渗碳工艺不当,即渗碳温度较高,在较长的保温时间下促使奥氏体晶粒急剧长大,导致冷却后形成魏氏组织。因此,魏氏组织是属过热的特征。

第8题:

冷却壁在铸造中水管渗碳是造成__________而损坏的原因之一。


正确答案:水管断裂

第9题:

何谓绿茶香味中的烟、焦气味,造成这一品质问题的常见原因是什么?


正确答案: 烟焦气是烟气和焦气的泛称,有时候烟与焦二合为一,有时是只烟不焦,有时是只焦不烟。烟焦气是炒青、眉茶等大宗绿茶常见品质问题,其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有:①茶叶炒制过程火温过高,造成茶叶表面的焦斑爆点,在这种情况下,茶叶香味特征是只焦不烟;②炒茶机械漏烟,造成茶叶吸附烟气,因而形成茶叶只烟不焦的香味特征;③茶鲜叶或在制品的表面水分会造成叶子的“粘锅”,或炒制机械性能不佳导致出叶不净,在这两种情况下,都会出现叶子焦变冒烟的现象,从而造成茶叶既烟又焦的品质问题。

第10题:

何谓过载?造成过载的原因有哪些?


正确答案:所谓过载,是指电气设备或导线的负荷超过了其额定值。造成过载的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1)设计、安装时选型不正确,使电气设备的额定容量小于实际负载容量。
(2)设备或导线随意装接,增加负荷,造成超载运行。
(3)检修、维护不及时,使设备或导线长期处于带病运行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