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氧工考试

请讲述汉氏氧气分析仪使用时的注意事项。

题目

请讲述汉氏氧气分析仪使用时的注意事项。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为什么用奥氏气体分析仪进行氢气纯度分析时,要先使气体通过KOH吸收瓶?


正确答案: 因为用奥氏气体分析仪进行气体分析时,要使气体分别通过KOH和KOH与焦性没食子酸混合的两种溶液吸收瓶,根据吸收CO2和O2的量,然后计算出氢气纯度。假如先通过KOH与焦性没食子酸碱性溶液,气体中的CO2也会被KOH与焦性没食子酸混合溶液中的KOH所吸收,给氢气的纯度分析结果造成很大误差。所以用奥氏气体分析仪进行氢气纯度分析时,先使气体通过KOH吸收瓶。

第2题:

闭锁料斗安装的在线分析仪为()。

  • A、氢气分析仪
  • B、氧气分析仪
  • C、烃分析仪
  • D、烃氧分析仪

正确答案:D

第3题:

在奥氏气体分析仪中吸收氧气的吸收液是()。

  • A、氢氧化钠溶液
  • B、焦性没食子酸
  • C、氯化亚铜的氨性溶液
  • D、水

正确答案:B

第4题:

氧气分析仪AIC-6006故障如何处理?


正确答案: 氧气分析仪AIC-6006出现故障,焚烧炉出的烟道气O2含量将无法在线测量,焚烧炉二段风不能实现完整的回路控制,可能会因为烟道气中O2含量不足而影响尾气中H2S的焚烧效果,增加排放尾气中H2S的含量,位控制尾气排放合格,应适当提高焚烧炉二段风的流量,保证烟道气中有充足的O2,同时应加强前面工段的平稳操作,尽可能保证净化后尾气低的H2S含量和H2S含量稳定。

第5题:

AY—1型氧气检测仪使用时有哪些注意事项?


正确答案: 1)不要在含有H2S、S02、H2、NO等气体的场合下使用,否则会产生误差。
2)不要在高于0.0003%CO地点长时间使用,否则影响传感器的使用寿命。
3)为保证仪器的防爆性能,在井下使用过程中,严禁拆开仪器,更不允许在含有爆炸气体的地点更换电池。
4)注意仪器的保养,每周用毛刷清除传感器上的灰尘,以保证仪器通风性能良好,并存放于通风干燥无腐蚀性气体地点。
5)对仪器的零点、指示值、警报点每旬调试一次。
6)定期更换电池;不使用的仪器一般每40天换一次电池,保证应急使用。仪器长期不使用,应将电池取出,以免电池产生的漏液损坏仪器。
7)注意自身安全,防止冒顶、运输等伤人事故的发生。
8)发现CO或其他有害气体严重超标应及时退出,防止中毒。

第6题:

简述奥氏分析仪在使用过程中的操作注意事项。


正确答案:在操作过程中排出或吸入气体时,应缓慢地升降水准瓶,不得过快或过高过低。升降水准瓶时,而不必观察下降液面,绝不允许吸收剂或封闭液越过顶端标线而进入梳形管中。旋转旋塞时,不得用力过猛,以防扭断玻璃管。

第7题:

《郑伯克段于鄢》:“请京,使居之。”句中有三处省略,如果把省略的成分补足,正确的一项是()。

  • A、(共叔段)请京,(庄公)使(共叔段)居之。
  • B、(共叔段)请京,(庄公)使(姜氏)居之。
  • C、(姜氏)请京,(庄公)使(姜氏)居之。
  • D、(姜氏)请京,(庄公)使(共叔段)居之。

正确答案:D

第8题:

高危行业要有针对性地讲述岗位安全生产与应急救援知识、安全隐患和注意事项等,使()成为安全生产第一道防线。


正确答案:班前安全培训

第9题:

讲述一下骨折的急救原则和注意事项?


正确答案: 1.要注意伤口和全身状况,如伤口出血,应先止血,后包扎固定。如有休克或呼吸、心跳骤停者应立即进行抢救。
2.在处理开放性骨折时,局部要作清洁消毒处理,开放性骨折禁止用水冲洗,不涂药物,保持伤口清洁用纱布将伤口包好,严禁把暴露在伤口外的骨折断端送回伤口内,以免造成伤口污染和再度刺伤血管和神经。
3.对于大腿、小腿、脊椎骨折的伤者,一般应就地固定,不要随便移动伤者,不要盲目复位,以免加重损伤程度,肢体如有畸形、可按畸形位置固定。
4.固定骨折所用的夹板的长度与宽度要与骨折肢体相称,其长度一般应超过骨折上下两个关节为宜。
5.固定用的夹板不应直接接触皮肤,以免引起皮肤磨损或局部组织压迫坏死。
6.固定、捆绑的松紧度要适宜。固定四肢时,要将指(趾)端露出,以便随时观察肢体血液循环情况。
7.对四肢骨折固定时,应先捆绑骨折断处的上端,后捆绑骨折断处的下端。上肢固定时,肢体要屈着绑(屈肘状);下肢固定时,肢体要伸直绑。

第10题:

请讲述ZO系列氧化锆氧分析仪的测定对象、使用方法?


正确答案:(1)ZO系列氧化锆氧分析仪可以用来测定液空中的含氧(常量)、氩气、氮气中的微量氧含量。
(2)不可以用来测定可燃性气体。
(3)使用方法:接通电源,跳显温度。当温度达到设定值后,接通样气,调整流量,即可读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