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醇装置操作工

甲烷转化反应为:CnHm+nH2O=nCO+(m/2+n)H2–Q

题目

甲烷转化反应为:CnHm+nH2O=nCO+(m/2+n)H2–Q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正确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某工作是由三个性质相同的分项工程合并而成的。各分项工程的工程量和时间定额分别是:Q=2300m3,Q2=3400m3,Q3=2700m3;H1=0.15工日/m3,H2=0.20工日/m3 ,H3=0.40工日/m3。则该工作的综台时间定额是()工日/m3。

A.0.35
B.0.33
C.0.25
D.0.21

答案:C
解析:
考点: “计算劳动量的机械台班数”。当某工作项目是由若干个分项工程合并而成时,则应分别根据各分项工程的时间定额(或产量定额)及工程量,按以下公式计算出合并后的综合时间定额(或综合产量定额)。综合时间定额的计算公式为

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为C。@##

第2题:

如下()个反应是费托合成的主反应。

  • A、nCO+(2n+1)H2→CnH2n+2+nH2O
  • B、CO+H2O<=>H2+CO2
  • C、2CO→C+CO2

正确答案:A

第3题:

下面C程序中,设变量count的地址为20000。则该段程序执行后,屏幕上的显示结果应为(53)。 # include <stdio.h> main(void) { int count, q; int *m; count = 100; m = &count; q = *m; printf("q=%d; \n", q); return 0; }

A.q=2000;

B.q=2000

C.q=100;

D.q=100


正确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C语言编程方面的基础知识。C语言中,指针变量的应用十分广泛,该题中,变量count的地址为2000,语句“count=100;”为变量count赋值100,语句“m= &count;”将变量count的地址2000赋予变量m,语句“q=*m;”则将以m为地址的存储单元中的内容赋予q,即q=100。语句“print(“q=%d;\n”,q);”关于输出格式的描述中,限定了输出字符串末尾带有“;”。

第4题:

甲烷转化反应是一个可逆的吸热反应。因此,温度越高越有利于甲烷转化的更好完全,可使转化气中的甲烷残余量降低。


正确答案:正确

第5题:

转化催化剂还原条件:转化入口温度()℃,出口温度()℃左右,循环气中H2的浓度大于()%,转化入口H2O/H2约(),H2空速﹥()。


正确答案:480~520;780;70;3~7;300h-1

第6题:

有三条矩形渠道,其A、n和i均相同,但b和h各不相同,已知b1=4m,h1=1.5m,b2=2m,h2=3m,b3=3.0m,h3=2.0m,比较这三条渠道流量的大小(  )。

A. Q1>Q2>Q3
B. Q1<Q2<Q3
C. Q1>Q2=Q3
D. Q1=Q3>Q2

答案:D
解析:
由明渠均匀流公式得:

式中,R为水力半径,单位为m;i为渠道底坡;A为过流断面面积,单位为m2;χ为湿周,单位为m;n为渠道粗糙系数。
当过流断面面积A、粗糙系数n及渠道底坡i一定时,使流量Q达到最大值的断面称为水力最优断面。即湿周χ最小时,渠道断面最优,流量最大。
矩形明渠的湿周计算公式为:χ=b+2h,其中b为渠底宽度,h为有效水深。
将题中所给数据代入可得:χ1=7m,χ2=8m,χ3=7m;χ1=χ3<χ2;所以有:Q1=Q3>Q2。

第7题:

甲醇的生产原料为甲烷和()

  • A、CO
  • B、CO2
  • C、H2

正确答案:B

第8题:

小孔口淹没出流的流量,在上下游水位差不变的条件下,与出口淹没深度H2的关系为:()

A、H2越大则Q越大;

B、H2越大则Q越小;

C、Q与H2成抛物线关系;

D、Q与H2无关。


参考答案:D

第9题:

甲烷转化反应为同时反应。


正确答案:正确

第10题:

转化反应压力的高低对甲烷转化有何影响?


正确答案:甲烷蒸汽转化反应是一个体积增大的反应,因此低压有利于甲烷转化,高压不利于甲烷转化,但低压转化设备庞大,大型化不经济,大型生产装置均采用一定的高压,为克服转化率的不足,通常以增大水碳比,提高反应温度来达到所需的甲烷转化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