钻探工考试

为了保证自救和互救效果,煤矿员工应熟知哪些内容:

题目

为了保证自救和互救效果,煤矿员工应熟知哪些内容: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 (1)熟悉所在矿井的灾害预防和处理计划。
(2)熟悉矿井的避灾路线和安全出口。
(3)掌握避灾方法,会使用自救器。
(4)掌握抢救伤员的基本方法及现场急救的操作技术。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煤矿作业人员必须熟悉应急救援预案和避灾路线,具有自救互救和安全避险知识。()

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参考答案:对

第2题:

烟花爆竹生产安全事故中,为减少伤亡和财产的损失,迅速开展()。

A自救

B互救

C自救、互救和抢救


C

第3题:

煤矿作业人员必须熟悉应急预案和避灾路线,具有自救互救和安全避险知识。()

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参考答案:正确

第4题:

煤矿每一个入井人员,为了确保发生事故后的自救与互救有效,必须熟知()。

  • A、所在矿井灾害预防与处理计划
  • B、所在矿井的避灾路线和安全出口
  • C、掌握避灾方法,会使用自救器
  • D、尽可能少下井,减少遇灾机会
  • E、掌握抢救伤员的基本方法及现场急救的操作技术

正确答案:A,B,C,E

第5题:

战伤自救互救与战斗任务的关系是()。

  • A、自救互救对执行战斗任务没有影响
  • B、自救互救为主,战斗任务为辅
  • C、自救互救有助于完成战斗任务
  • D、二者不分主次

正确答案:C

第6题:

在井下进行自救互救时有哪些注意事项


正确答案:井下进行互救时,要沉着冷静立即采取措施进行处理:1)抢救窒息或心跳骤停的伤员时,要先复苏,后搬运;抢救出血的伤员时,要先止血,后搬运;抢救骨折的伤员时,要先固定,后搬运。2)对窒息或触电神志不清伤员要进行人工呼吸,将伤者仰卧在地板上或硬板上,将一只手置于伤者颈部将其颈部托住,另一只手掌置于伤者额部加压使其头后仰,使气道畅通,迅速解开腰带、衣扣,立即把伤者的嘴撬开,看一看口内有没有呕吐物及煤泥等。如有,可用手指伸入口内清除,并拉出舌头,以防堵塞咽喉。这些动作要很迅速地在短时间内完成;用拇指与食指捏住伤员鼻翼,深吸一口气,与伤员口对口紧合将气吹入(最好放二层纱布或手帕再吹),造成吸气,并观察伤者的胸部是否扩张和起伏;吹气停止后,在立即离开受难者的嘴唇的同时,应随即松开捏鼻子的手指,并用一手压其胸部以帮助呼气;如此有节律地、均匀地反复进行,每分钟约吹14-16次;在抢救过程中,救护者须有耐心,有时需坚持12小时之久,不能灰心。因此,人工呼吸一般由两人轮流进行。3)止血时,用清洁手指压迫或止血带结扎出血点上方(近心端法),并将出血肢体抬高或举高。4)进行包扎时,可选用橡皮膏、绷带、三角巾等,如现场没有,可采用手帕、毛巾、衣服等代替。5)肢体骨折时,用夹板或木板、竹片等将骨折处固定,避免部位移动。开放性骨折,必须先止血,并用干净布片覆盖伤口。6)腰椎骨折时,要将伤员平卧在平硬木板上,并将腰椎躯干及四肢一同进行固定。7)颈椎损伤时,用沙土或其他代替物放置头部两侧,保证颈部固定不动。8)颅外伤,将伤员置于平卧位,保持气道畅通。9)不明损伤时,应扶好头部和身体,使头部或身体同时侧转,防止呕吐物造成窒息。10)运送伤员时,可采用担架运送,现场没有,可用绳索、衣服等制作成简易的担架(腰、颈椎损伤要使用硬板担架)。

第7题:

自救互救是车间级教育的内容。


正确答案:正确

第8题:

《煤矿安全规程》规定,煤矿作业人员必须熟悉应急预案和避灾路线,具有()知识。

A.自救互救

B.安全避险

C.采掘工程

D.机电运输


答案:AB

第9题:

煤矿作业人员必须熟悉应急预案和避灾路线,具有()知识。

  • A、自救互救
  • B、安全避险
  • C、采掘工程
  • D、机电运输

正确答案:A,B

第10题:

发生顶板事故时自救、互救和避灾方法有哪些?


正确答案: (1)迅速撤退到安全地点。
(2)现场作业人员应立即躲在木垛下方或靠煤壁贴身站立,这是来不及撤出危险区的一项应急自救互救措施。
(3)遇险人员只要能呼叫和行动,就要发出有规律、不间断的求救信号,以便让外面未遇险人员及时组织抢扒营救,但是,在发出求救信号时,千万不要敲击对自己安全有威胁的物料或煤岩块,以免造成新的冒落,加剧对遇险人员自身的伤害。
(4)积极配合外部的营救工作,被埋压人员在条件不允许时,不能采用猛烈挣扎的方法企图脱险,以防因猛烈挣扎震动周围的物料和煤矸石,导致再次冒落,造成更大程度的伤害。
(5)要正视已经发生的一切,坚信营救人员一定积极进行抢救,并注意保暖,以沉着镇静的心态等待救援。
(6)在遇险地点维护好附近支架,保持支护完整,保证冒落不再向自己避灾地点蔓延扩大,确保遇险人员的生命安全。
(7)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应积极利用现场材料疏通脱险通道,配合外部的营救工作,为提前脱险创造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