炉前工

高炉大、中修放残铁的意义何在?

题目

高炉大、中修放残铁的意义何在?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 高炉大、中修排放残铁是为了便于停炉后拆除炉缸、炉底残砖,以加快施工进度减轻恶劣环境下的劳动时间;同时可以回收大量残铁,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高炉喷煤的效果何在?喷吹煤粉对高炉冶炼的影响如何?原因何在?


正确答案: 主要目的:代替部分资源贫乏、价格昂贵的冶金焦炭。
(1)对风口燃烧带的影响。
A.风口前燃烧的热值降低。
原因:
1)煤粉在燃烧前的脱气和结焦要消耗热量;
2)具有部分的未燃煤粉。
B.燃烧带扩大。
原因:
1)炉缸的煤气量增加;
2)部分煤粉在直吹管和风口内燃烧,形成高温(高于鼓风温度),从而促进中心气流发张,鼓风动能增加。
C.风口前理论燃烧温度下降。
原因:
1)煤粉是冷态的;
2)煤粉分解需要消耗热量。
(2)对高炉温度场的影响。
A.炉内温度场变化。
原因:
1)高温区上移,炉身各炉顶略有上升;
2)炉缸边缘温度下降,理论燃烧温度降低所致;
3)炉缸中心温度升高,因为煤气量、煤气含氢、鼓风动能增加,煤气穿透力增强所致。
B.存在热滞后现象。
原因:
1)喷入煤粉分解需要吸热,致使炉缸温度暂时下降;
2)被还原性强的气体作用后的炉料,下降到炉缸,由于这部分炉料直接还原耗热少,炉缸温度回升;
3)“热滞后”时间约为3-4小时。
(3)对还原的影响。喷吹后,间接还原发展,直接还原度下降。
原因:
1)还原组分(CO+H2)浓度增加,煤气量增加;
2)碳的熔损反应减少:a.炉下部温度降低,b.焦比降低,焦与气反应表面积下降;3)焦比下降,单位生铁的炉料容积减小,矿石在炉内停留时间变长。
(4)对煤气分布的影响。喷出后,煤气量增加。原因;1)焦比减少,透气性变差;2)煤气量增加,流速增大。
(5)对顺行的影响。
A.不利的一面:煤气阻力损失ΔP↑。
原因:
1)煤气量↑→煤气流速增大;
2)焦炭量↓→料柱透气性↓。
B.有利的一面:焦炭负荷加重→W有效↑⇒焦比↓→焦炭量↓所致。
(6)对铁水质量的影响。喷吹后,焦比降低,只要喷吹物含S量低于焦炭,铁水硫含量↓,质量普遍提高。

第2题:

高炉大中修时,都需要进行炉缸放残铁工作。


正确答案:错误

第3题:

在高炉__________或中修炉缸炉底时,必须放净残铁。


正确答案:大修

第4题:

高炉排放渣铁时,渣铁同时从铁口排放时滞留率比单独放渣时要高。


正确答案:正确

第5题:

高炉大中修时如需要放残铁,则选择残铁口开孔的中心位置要()炉底侵蚀平面。

  • A、稍高于
  • B、正好对准
  • C、稍低于
  • D、远离

正确答案:C

第6题:

高炉大修前预休风前,炉前的主要任务是做好放残铁的准备工作。


正确答案:正确

第7题:

大修新建的高炉与封炉、中修的高炉开炉炉前操作相比困难程度()。

  • A、大
  • B、要小一些
  • C、程度相似

正确答案:B

第8题:

怎样搞好放残铁操作?


正确答案: 放残铁前要安排好时间,迅速完成放残铁的全部工作;
①开始降料面时,切开残铁口处的炉缸围板;
②当料面降至炉腰时,停止放残铁处立水箱的冷却水,并用氧气烧开立水箱;
③当料面降至炉腹时,做残铁口的砖套;
④当料面降至风口区时,可一边从铁口正常出铁,一边烧残铁口。
在安装好残铁沟时,残铁沟与立水箱、炉皮的接口一定要牢靠,以保证百吨残铁顺利流出,不能发生漏铁、打炮、爆炸事故。具体做法是用伸入炉底砖墙内200㎜以上,使从立水箱、炉皮到残铁沟的砖套成为一个整体,并用耐火泥料垫好、烤干。要像制作正常铁口一样制作残铁口,才能安全顺利地放好残铁。

第9题:

决定高炉大、中修停炉的条件是什么?


正确答案: 我国高炉停炉有大修停炉与大型中修停炉两种。它们的条件是:①、大修停炉以炉缸、炉底受侵蚀的程度为依据,当侵蚀严重,威胁到安全生产閄需要减产维持时应停炉大修。②、大型中修停炉主要是依据风口带以上的炉体和冷却水箱受到破损的程度而定,当炉体和水箱破损总40%以上,严重影响高炉技术经济指标,造成消耗高,休风率增加、炉况顺行程度变差时则应停炉中修。

第10题:

不符合《炼铁安全规程》停炉应遵守规定的是第几项()

  • A、大修高炉,应在较安全的位置(炉底或炉缸水温差较大处)开残铁口眼,并放尽残铁;
  • B、大修高炉,应在较安全的位置(炉底或炉缸水温差较小处)开残铁口眼,并放尽残铁;
  • C、放残铁之前,应设置作业平台;
  • D、放残铁之前,清除炉基周围的积水,保持地面干燥。

正确答案: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