炉前工

9日由于夜班炉况不好塌料亏料,有扩大料批赶料线,至白班7:40基本赶上料线后缩小矿批,视渣碱偏上有调碱度,为调节气流第7批改焦角24.50(第四环)为23.50。高炉出第一炉铁[Si]=0.35%,9:06分时风量小不稳,减煤减氧,P代Z一车,短暂减风温40℃,之后风量风压较稳,炉况有所好转,于12批变料增用KJ至35Kg/t,逐加大氧量。出第二炉铁[Si]=0.47%,10:40分炉况不好塌料不明,补焦600Kg,之后再补焦一车,11:00减风20KPa(实减15KPa),风压为206KPa,氧量降至1

题目

9日由于夜班炉况不好塌料亏料,有扩大料批赶料线,至白班7:40基本赶上料线后缩小矿批,视渣碱偏上有调碱度,为调节气流第7批改焦角24.50(第四环)为23.50。高炉出第一炉铁[Si]=0.35%,9:06分时风量小不稳,减煤减氧,P代Z一车,短暂减风温40℃,之后风量风压较稳,炉况有所好转,于12批变料增用KJ至35Kg/t,逐加大氧量。出第二炉铁[Si]=0.47%,10:40分炉况不好塌料不明,补焦600Kg,之后再补焦一车,11:00减风20KPa(实减15KPa),风压为206KPa,氧量降至1500m3/h,赶料线明后至12:00多炉况又反复多次塌料,再次降压20KPa至风压188KPa并停氧,期间顶温偏高,有管道气流吹出,出第三炉铁前期[Si]=0.42%,后期[Si]下行,渣铁物理热变差,流动性也变坏,炉况向凉。于12:45左右补焦3车,过二批再补焦3车。之后炉况仍不好,于13:47难行塌料至悬料,再次降压40KPa至140KPa,炉况剧凉,14:05塌料至4.7m,加焦20车,风口变差,渣铁难出,14:152#风口结渣后灌渣,14:201#风口倒灌渣,14:253#风口结渣(19:26自行吹开)。炉凉过程于13:51停煤,白班加焦27车(因悬料实加7车焦,中班加20车焦后扒回7车焦共加净焦39.8t),白班第30批缩矿批至13500吨(原为14100吨),退负荷至3.85,白班第33批缩矿批至13200吨,停用焦丁和矿石,白班第35批(实为中班)调停煤负荷至3.0,中班第2批再次缩小矿批至8000吨,负荷退至2.86并配萤石15Kg/t。中班维持慢风作业,快速排放渣铁,并另加焦13车,至中班后期[Si]回升至0.58%,到夜班第一炉[Si]回升至0.92%,物理热好转,炉凉解除,消除炉凉过程近一个半班。上述3#炉凉事故存在什么问题?简述处理及教训。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某高炉矿批18t,每批料由烧结矿和球团矿组成,其中烧结矿品位58%,球团矿品位62%,每批料理论铁量11.2t,某炉次铁跑料14批。问:该炉次铁理论出铁量是多少?


正确答案:解:14×11.2=156.8t答:该炉次铁理论出铁量是156.8t。

第2题:

计算题:某焦化厂140t/h干熄焦,实际运行时排焦量为120t/h,干熄炉预存段内径7.8米,预存段“零料位”为干熄炉炉口向下12米位置,干熄炉100%料位为干熄炉炉口向下4米位置,其设定的高料位为85%,低料位为15%,请问当干熄炉料位为70%时,提升机系统出现故障不能装焦,此时开始按40t/h排焦,能维持多长时间排至低料位?


正确答案: 70%料位时干熄炉容积=3.14×3.9×3.9×8×(0.7-0.15)=210.14M3,有效焦炭=210.14×0.5=105.07t;维持时间t=105.07/40=2.63h。

第3题:

炭材烘干产品水分超高后果不包括()。

A、使入炉石灰粉化,堵塞料管

B、电石炉内棚料、喷料、塌料

C、石灰窑窑况差

D、炉气中H2含量偏高


参考答案:C

第4题:

要使炉况稳定顺行,操作上必须做到“三稳定”,即()的稳定。

  • A、炉温、料批、碱度
  • B、炉温、煤气流、碱度
  • C、煤气流、炉温、料批
  • D、煤气流、碱度、料批

正确答案:A

第5题:

炉况不顺的初期,()是降低压差,消除管道,防止难行,崩料和悬料的有效手段。

  • A、降低风温
  • B、停止喷煤
  • C、减小风量
  • D、减负荷

正确答案:C

第6题:

喷煤的高炉调剂炉况时,对炉凉初期发现风压平稳,下料加快应及时()。

  • A、减煤
  • B、减风
  • C、提高风温或煤量

正确答案:C

第7题:

喷煤的高炉调剂炉况的一般顺序为()。

  • A、煤量—风温—风量—装料制度—负荷—加净焦
  • B、风温—煤量—装料制度—风量—负荷—加净焦
  • C、风量—风温—煤量—装料制度—负荷—加净焦

正确答案:A

第8题:

要使炉况稳定顺行,操作上必须做到“三稳定”,即()的稳定。

A.炉温、料批、煤气流、

B.炉温、煤气流、碱度

C.煤气流、炉温、料批

D.煤气流、料批、碱度


正确答案:A

第9题:

2010年1月7日夜班4:52悬料,高炉停煤,4:55降风压至209Kpa、风量至985m3/min塌料,塌料后料不动,至5:21降风压至77Kpa、降风量至117m3/min,5:30--5:31铁后休风坐料,料线3.86m。复风后高炉逐步加风,赶料线,6:07送煤4t/h,6:43送煤5t/h。至6:54加风压至184Kpa、风量至1042m3/min,7:11高炉小塌料料线从1.9m塌至不明,工长降风压至172Kpa、降风量至1012m3/min。7:11塌料后,炉况一直不好,风压加、减频繁,亏料线,停煤次数多,至白班8:31塌料至料线3.86m料不动,期间共有5次塌料,料线均超过3m,夜班共计补焦9.12t。因8:31塌料后悬料,9:19白班工长梁水寿待赶满料线后休风坐料,堵3#、7#、10#风口恢复炉况,复风后炉况较好,9:52加风压至163Kpa、风量至952m3/min,9:55按3t/h送煤,前期补焦7.5t,退负荷至4.0-3.8。后期补焦3t。复风后10:20开第二炉铁,炉温正常[si]0.54%、[s]0.061%。10:40加风至174Kpa、风量至995m3/min。11:50第三炉开口后炉温下行[si]0.37%、[s]0.106%,13:10第四炉开口后降风压至150Kpa、降风量至837m3/min,虽补焦到达,但[si]0.43%、[s]0.083%。之后中班第一炉[si]0.43%、[s]0.071%,第二炉[si]0.80%、[s]0.087%。分析上述2#高炉外铁事故发生的原因?简述处理及教训。


正确答案: 事故发生后,分厂、车间及时召开了分析会,经分析连续号外其[si]均不低,但渣铁物理热差 [s]高,原因有:
(1)炉况差,高炉连续塌料,前后两次休风坐料,大量生料进入炉缸,导致炉缸热制度破坏,铁水物理热差,脱硫效果差,是这起事故的主要原因。
(2)5:30-11:25长期亏料线,亏料线时间长,气流乱,乱料下来后,影响脱硫效果。
(3)长时间停煤,夜班虽有补焦,二者相抵,补焦还少4t左右。
(4)白班有补焦及退负荷,补焦量够,但不集中,不能短时间带入大量热量。
(5)对大量乱料下达,渣铁物理热变差程度估计不足,风量控制偏高。
处理及教训:为杜绝此类事故的发生,在今后处理悬料,恢复炉况若有连续塌料,在炉温不高的情况下,应做好以下各项措施:
(1)连续塌料,应根据塌料次数和料线情况适当减风控制,以防长期亏料线及炉况进一步恶化。
(2)若炉况不顺,连续两次休风坐料,应及时休风堵风口恢复。
(3)提前补焦炭,补焦量根据停煤及亏料线时间和料线深度,补足焦碳量。
(4)工长恢复炉况时,应根据料线,量、压关系,炉温情况,逐步加风。

第10题:

严禁长期低料线操作,一旦造成了空尺与减风局面,应遵循的原则是:低料线补焦,风加全在前,料线正常在后,赶料线和加风量穿插进行。


正确答案:错误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