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石安全生产与管理知识

为什么要对炉底温度进行合理控制?

题目

为什么要对炉底温度进行合理控制?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炉出口温度为什么要采用风开控制阀?


正确答案:炉出口温度控制阀采用风开式,主要是从安全角度考虑,用风开阀,仪表停风时,控制阀全关,炉子熄火,保证了炉子的安全。

第2题:

通水冷却的炉底中心温度控制在≯()℃。

  • A、100℃
  • B、150℃
  • C、200℃
  • D、280℃

正确答案:A

第3题:

炉底温度的控制要求是多少度?


本题答案:高炉前期炉底温度要求控制在250℃以下,末期控制在小于450℃,如超出规定范围,可适当增加炉底冷却。

第4题:

炉底为什么有时会上涨,如何防止炉底上涨?


正确答案: 应用溅渣护炉技术之后,转炉炉底容易上涨。主要原因是溅渣用终渣碱度高,(MgO)含量达到或超过饱和值,倒炉出钢后炉膛温度降低,有MgO结晶析出,高熔点矿物C2S、C3S也同时析出,熔渣黏度又有增加;溅渣时部分熔渣附着于炉衬表面,剩余部分都集中留在了炉底,与炉底的镁炭砖方镁石晶体结合,引起了炉底的上涨。复吹工艺溅渣时,底部仍然供气,上、下吹人的都是冷风,炉温又有降低,熔渣进一步变黏;高熔点晶体C2S、C3S发育长大,并包围着晶体MgO或固体颗粒,形成了坚硬的致密层。在底部供气不当时会加剧炉底的长高。
为避免炉底上涨,应采取如下措施:
(1)应控制好终点熔渣成分和温度,避免熔渣过黏;(2)采用较低的合适溅渣枪位溅渣;(3)足够的氮气压力与流量;(4)溅渣后及时倒出剩余熔渣;(5)合理的溅渣频率;(6)发现炉底上涨超过规定时,通过氧枪吹氧熔化,或加入适量的硅铁熔化上涨的炉底。

第5题:

为何要对带式焙烧机炉罩内各段压力进行合理控制?


正确答案: 炉罩内各段压力控制(设定)合理与否,不仅影响炉气在罩内分布是否均匀,流向是否合理,而且也将影响炉气的利用效率,严重时甚至可造成炉体结构破坏,使用寿命缩短。
鼓风罩的负压控制过大,则抽干罩内部分热废气将通过鼓干罩与抽干罩之间的隔墙间隙被直接吸入到鼓风干燥罩内,由废气排风机排出,从而降低抽干段的抽干效率。抽干罩的负压控制过大,鼓风干燥罩内含湿量很大,温度较低的废气将部分通过鼓干罩与抽干罩之间的隔墙(间隙)吸入到抽风干燥罩,甚至通过管道倒流入抽风干燥罩。此风与正常的抽风干燥热风混合,将降低抽风干燥热风温度,提高抽风干燥热风中的湿含量,使在鼓风干燥过程中蒸发出来的水分第二次通过生球层,降低抽风干燥效果,不利于热量的有效利用。为了将倒流过来的低温风输送走,还要增加抽风干燥段主抽风机的负荷。此外,如果抽风干燥的负压大于焙烧罩内的负压,则会出现焙烧罩内的高温热废气通过抽干罩与焙烧罩之间的隔墙流向抽干罩,使抽干罩特别是预热段的温度控制偏高,由于升温速度过快,使热稳定性差的球团出现炸裂;还将产生焙烧罩内风由后往前蹿的现象,打乱热废气的正常流动,造成各燃烧装置热负荷的不均。预热焙烧罩除应保持与其他各段压力相对平衡外,重要的是要绝对保证该罩有一定的负压,否则将出现热风以至火焰的倒流,不仅影响正常生产及热量有效利用,而且也将危害炉罩的寿命,造成炉罩耐热材料的严重损伤,以至倒塌。

第6题:

管式炉富油出口温度控制在多少为宜?为什么?


正确答案: 管式炉富油出口温度控制在165~175℃为宜,控制过高,将使洗油中高分子化合物聚合加剧,影响洗油质量,控制过低,将使粗苯的蒸出效果降低,贫油含苯增加,同时蒸汽耗量也会明显增加。

第7题:

湿热灭菌是为什么要对灭菌温度和灭菌时间进行严格的控制?


正确答案: 湿热灭菌控制的温度和时间是综合培养基中耐热芽孢杆菌的完全死灭和培养基中营养成分破坏降到最低程度来加以确定的。当灭菌温度确定以后,灭菌时间系指物料颗粒的热穿时间,耐热菌的热死亡时间和安全事件之和。根据生产实践经验,实罐灭菌以119~120℃,20~30分钟,连续灭菌以126~132℃,5~7分钟控制为宜。如果片面地认为温度越高、时间越长、灭菌越彻底,必将使培养基中有效的营养成分破坏殆尽。甚至可能产生有害物质,使抗生素发酵产生水平下降。所以湿热灭菌时必须严格控制好灭菌的湿度和时间。

第8题:

风冷炉底中心温度控制在≯()度。

A、250

B、280

C、350


本题答案:A

第9题:

加热炉炉底为什么要铺镁砂?


正确答案: 由于加热炉炉渣属碱性,而镁砂也是属碱性耐火材料,它们之间无任何化学反应,炉渣不会板结炉底,有利于炉渣的顺利清除。

第10题:

为什么要对玻璃原料的成分进行控制?


正确答案: 对于玻璃原料,不仅要求它的有效氧化物的含量高,有害杂质少,难熔重金属氧化物含量极少,重要的是氧化物含量的波动要小,现代化自动称量系统不能分辨原料中氧化物的变化,因此即使原料称得再准,若其氧化物含量变化很大,熔制出的玻璃的成份仍会波动。所以,必须严格控制进厂的玻璃原料的成份,使它的波动控制在工艺上允许的波动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