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气发生炉安全知识竞赛

煤气炉热运行的现象及处理方法是什么?

题目

煤气炉热运行的现象及处理方法是什么?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煤气炉炉底爆炸原因及处理方法?


正确答案: 原因:
(1)二次上吹时间短或蒸汽量少
(2)停炉时炉底蒸汽吹净时间短
(3)灰层里夹有大量渣块,二次上吹吹不净
处理:
(1)适当延长二次上吹时间,或加大蒸汽用量
(2)延长炉底吹净时间
(3)视情处理,情况严重时应停炉扒块清除炉底块渣

第2题:

煤气炉冷运行现象及处理方法是什么?


正确答案: 现象:出炉温度低(下段<400℃),探钎时测得氧化层只有暗红色CO、H2含量偏低。
处理:降低饱和温度,注意灰层变化。

第3题:

煤气炉停炉时炉口大量喷火的原因及处理方法?


正确答案: 原因:(1)未开启蒸汽吸引阀
(2)洗气塔缺水,半水煤气倒入系统
(3)吹风阀内漏
(4)上吹加氮阀内漏
处理:(1)开启蒸汽吸引阀
(2)加大洗气塔水量避免半水煤气倒入系统
(3)停车检修吹风阀
(4)停车检修上吹加氮阀

第4题:

简述煤气发生炉冷运行现象及处理方法?


正确答案: 现象:炉出温度过低。下段<400℃,探钎发现氧化层只有暗红色,CO、H2含量较低。
处理方法:降低饱和温度,注意灰层变化。

第5题:

煤气炉偏炉现象及处理方法是什么?


正确答案: 现象:炉内半边热运行半边冷运行,灰渣层及氧化层不均匀,CO2含量高,渣含碳量偏高。
处理:如因出渣不均匀,可调整灰刀角度。按热运行来调整饱和温度。如局部结渣,要及时打钎疏孔。

第6题:

E106换热效果严重偏低的现象、原因及处理方法?


正确答案: 现象:
①E106前后温差TI09304、TIC09315变小。
②E106进出口冷却水温差变小。
③调节TV09315阀,对E106的换热效果无多大影响。
原因:
①温度高、水质差、流速低,E106结垢严重。
②HV09302阀开度太大,进入E106的冷却水较小,不能保证E106的冷凝效果。
③TI09304温度太高。
处理:
①控制好中压系统工艺参数,使TI09304在正常的操作范围内。
②调节好TI09311、TI09312和HV09302阀,尽量开大TV09315阀,提高冷却水流速。
③一旦有停车机会,对E106进行酸洗。

第7题:

煤气炉的结构及工作原理是什么?


正确答案: 直径¢3.2m两段炉由料仓、给煤机构、干馏段,气化段、出渣机构、汽包等六大部分组成。分离好的40-60mm煤块,经过提升机构储存于料仓,料仓中的煤经过给煤机构,根据需要均匀的加入干馏段与下部上升的制气进行热交换,温度逐渐上升。煤中的机械水析出,以后是结晶水析出,随着煤块位置下降,煤块温度不断上升,煤块进行着复杂的热分解,析出不同馏分的挥发分,直到900℃以上基本结束。残留的部分为固定碳及灰分,与外部鼓入的水蒸气与空气组成的气化剂反应,生成CO、H2、CH4、CO2、O2、N2等气化反应产物,同时放出大量的热,除了满足吸热反应外,均表现为气体的闲热带入上部,残留的灰分由出灰机排出。

第8题:

冷运行的现象及处理方法是什么?


正确答案: 冷运行现象:测钎在规定时间烧不出或暗红色。炉渣含碳量高,料层很松,煤气化验,一氧化碳和氢气低,原因是炉出温度低(也就是氧化层温度低)饱和温度过大,出灰多使火层下答:冷运行现象:测钎在规定时间烧不出或暗红色。炉渣含碳量高,料层很松,煤气化验,一氧化碳和氢气低,原因是炉出温度低(也就是氧化层温度低)饱和温度过大,出灰多使火层下移,料层过厚。解决方法:减少饱和温度,提高炉出温度,减少出灰和加煤。

第9题:

简述煤气发生炉热运行现象及处理方法?


正确答案: 现象:
1)炉出口温度高,超过规定值;
2)打开探火孔观察表面呈亮红色或者有冒火现象;
3)经探钎观察火层部位有氧化皮甚至烧断钎子。
处理方法:饱和温度低,适当提高饱和温度。

第10题:

运行中排烟温差大的原因及处理方法是什么?


正确答案: 原因
(1)过渡段有裂纹或掉下,或密封片磨损。
(2)燃油分配器分配不均。
(3)个别喷嘴堵塞或故障。
(4)火焰筒有裂纹及连焰管烧坏。
处理:
(1)排烟温差在50℉(27.8℃)以下为正常值。
(2)排烟温差超过60℉(33℃)时,应报告值长,并应分析原因,建议有关方面采取措施。
(3)排烟温差达70℉(38.9℃)时。应报告值长降低负荷,到排烟温差低于60℉(33℃)为止,若负荷已降至10MW时仍无效,应进行停机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