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知识竞赛

为了进一步解决我国的贫困人口问题,我国政府审时度势,决定实施()战略。A、西部大开发B、科教兴国C、可持续发展D、863计划

题目

为了进一步解决我国的贫困人口问题,我国政府审时度势,决定实施()战略。

  • A、西部大开发
  • B、科教兴国
  • C、可持续发展
  • D、863计划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A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深入实施东西部扶贫协作,重点攻克深度贫困地区脱贫任务,确保到()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做到脱真贫、真脱贫。

A.2019年

B.2020年

C.2021年

D.2021年


参考答案:B

第2题:

我国人口问题的实质、表现、成因,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及解决的办法


正确答案: 人口问题的实质是人口再生产与物质资料再生产不相适应。表现为人口数量多;素质低。成因有:政治原因;人口惯性;文化及社会因素的影响。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1、大量新增人口消耗掉了物质和产的新增部分,也就降低了人民的物质生活水平。
2、大量新增人口日后必然会带来严重的就业问题。
3、人口文化程度低,对现代化建设产生不利的影响。
4、老龄群体迅速扩大,对老年人的赡养及人们的家庭生活带来重要的影响。
解决我国人口问题的办法:1、控制人口数量。2、提高人口素质。3、大力发展经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第3题:

反贫困由冈纳.缪尔达尔引入到学术研究中。在我国解决农村贫困的工作中得到应用,含义是扶持贫困,主要是从政策实践角度,研究和落实政府或民间的反贫计划与项目。()

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参考答案:正确。

第4题:

我国人口问题的成因有()、人口惯性、()。


正确答案:政治原因;文化社会因素的影响

第5题:

中央《决定》指出,全面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五大任务?


正确答案: 一是千方百计稳定低生育水平;
二是大力提高出生人口素质;
三是综合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问题;
四是完善流动人口管理服务体系;
五是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

第6题:

我国要始终坚持把发展作为解决贫困的根本途径。()

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答案:正确

第7题:

本讲指出,我国扶贫政策中的扶贫对象有所变化,主要是从区域扶贫为主逐渐转向()。

  • A、贫困市
  • B、贫困政府
  • C、贫困户
  • D、贫困村
  • E、贫困小组

正确答案:C,D

第8题:

我国实施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的主要责任主体是( )

A.政府

B.用人单位

C.全体城市贫困人口

D.社区组织


正确答案:A
我国的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是政府对家庭人均收入低于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城市贫困人口进行救助的一种新型的社会救济制度,其责任主体是政府。

第9题:

我国政府的性质从根本上看是由()决定的。

  • A、我国政府的宗旨决定的
  • B、我国政府的工作原则决定的
  • C、我国政府的工作作风决定的
  • D、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正确答案:D

第10题:

我国人口问题的实质、表现、成因,对社会经济发展影响及解决的方法是什么?


正确答案: 人口问题的实质是人口再生产与物质资料再生产不相适应。
当前我国人口问题的主要表现:
(1)人口数量庞大、人口基数大,增长速度快,人口密,分布很不平衡。
(2)人口素质低,其包括人的身体素质、文化素质和精神素质。
我国人口问题的成因:
(1)政治原因,人口迅速地增长与我国的政治和政策有直接关系。
(2)人口惯性,我国两性生育高峰为人口周期性高速增长奠定了基础。生育高峰的惯性影响要经过几十年的时间才能消除。因此,我国人口仍将大幅增长。
(3)文化及社会因素的影响,传统中国是农业社会,崇尚大家制度和多子多福。而卫生医疗条件大大改善,死亡率大大降低。我国人口尚处于高出生。低死亡、高增长的阶段。
人口问题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1)耗了物质生产的新增部分,也就降低了人民的物质生活水平。
(2)大量新增人口日后必然会带来严重的就业问题。
(3)我国人口文化程度低,必将对现代化建设产生不利影响。
(4)我国老龄群体迅速扩大,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也对经济的发展,对老年人的赡养及人们的家庭生活带来重要影响。
具体解决办法:
(1)控制人口数量,严格执行计划生育政策。
措施有如下几点:
第一,强化法律、法规和政策引导,鼓励少生优生,限制早育多生。
第二,建立和发展农村养老保险和社会保障制度。
第三,提高基层对计划生育的重视程度,强化监督和管理。
(2)提高人口素质,特别是文化素质。提高我国农村人口的文化素质一靠立法,二靠教育改革。
(3)大力发展经济,提高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减轻就业压力,缓解人口再生产于物质资料再生产之间的矛盾。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