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检验知识竞赛

什么是类白血病反应?其血象和骨髓象有什么特点?

题目

什么是类白血病反应?其血象和骨髓象有什么特点?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骨髓象必须与血象结合分析的原因不包括

A、骨髓象相似而血象有区别

B、骨髓象有区别而血象相似

C、骨髓象变化不显著而血象有显著异常

D、骨髓象有显著异常而血象变化不显著

E、骨髓象细胞易辨认而血象细胞难辨认


参考答案:E

第2题:

简述急性淋巴细把型白血病临床表现及血象、骨髓象的特点


正确答案:此病多见于儿童、少年、病程较急,伴有发热、出血倾向及进行性贫血,肝、脾、淋巴结肿大较严重,尤似淋巴结肿大为著,累及深部淋巴结如纵隔淋巴结等。
血象:中度或重度贫血,白细胞总数多为3万~4万,亦有高达10万以上者,亦有低于3000以下者。小儿思者的白细胞总数多增高,成人患者的白细胞总数以低于正常者为多见。原淋巴细胞及幼淋巴细胞增多,且呈病理畸形。退化细胞多见。无棒状小体,血小板减少或明显减少。
骨髓象:增生明显活跃或极度活跃,淋巴细胞系统明显增生,以原淋巴细胞及幼淋巴细胞为主,可占50%~90%左有,原淋巴细胞常呈病理性变形,核形有凹陷、切迹、核染色质呈泥浆状或咖啡粒状结构,核仁增大,浆肉可有空泡等。此种细胞亦称为李特(Rieder)氏型淋巴细胞。易见退化细胞,无棒状小体,红细胞系统、粒细胞系统均受抑制。巨核细胞显著减少或不见,血小板减少。

第3题:

下列哪一项不是类白血病反应的特点

A、血象似白血病

B、大多数有明显的病因

C、预后良好

D、根据白细胞总数多数分为白细胞增多性和白细胞不增多性

E、类白血病反应不需要做骨髓细胞学检查


参考答案:E

第4题: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血象和骨髓象有哪些特点?


正确答案: (1)周围血象:白细胞计数显著增高,早期可在50×10^9/L以下,高者可达(600~1000)×10^9/L,原粒细胞加早幼粒细胞少于10%,中幼粒、晚幼粒细胞较多,嗜酸性和嗜碱性细胞增多,白细胞分类类似骨髓象,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活性降低或完全阴性,可见有核红细胞。红细胞计数和血红蛋白轻度至中度减少。血小板早期多正常,、但有1/3病例增高,晚期减少。
(2)骨髓象:增生明显活跃或极度活跃,中、晚粒细胞显著增高,嗜酸性细胞和嗜碱性细胞增多,原粒细胞加早幼粒细胞所占的比例小于10%,粒/红比例增至10:1~50:1。巨核细胞增多或正常,晚期减少。90%病例Ph^1染色体阳性。

第5题:

骨髓象相似而血象有区别的疾病是()

  • A、PNH和再生障碍性贫血
  • B、遗传性球形细胞增多症和海洋性贫血
  • C、缺铁性贫血和巨幼细胞性贫血
  • D、类白血病反应和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 E、急性粒细胞白血病和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正确答案:D

第6题:

嗜酸性粗细胞增多症血象、骨髓象有什么改变?


正确答案:血象: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见于不少良性或恶性疾病在病程中都可以出现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常见的原因如寄生虫病,变态反应,药物,皮肤疾病、血液病及肿瘤,肺浸润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少见的原因如嗜酸性淋巴肉芽肿。
骨髓象:蛔虫病引起的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骨髓内各期的嗜酸性粒细胞明显增多。尤其嗜酸性中、晚幼粒细胞。

第7题:

嗜酸性淋巴肉芽肿血象、骨髓象有什么改变?


正确答案:血象:嗜酸性淋巴肉芽肿之病因不明,一般认为本病的发生,似为低度感染引起的一种过敏性反应,主要表现为淋巴结肿大软组织肿块其间有嗜酸性粒细胞的浸润。周围血象白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增加;呈慢性良性过程,本病多发生在男性青壮年,女性尚属罕见。
骨髓象:骨髓增生明显活跃,以嗜酸性粒细胞增生为主,可见到中晚幼嗜酸性粒细胞。

第8题:

骨髓象不同而血象相似的疾病是

A、多发性骨髓瘤和浆细胞白血病

B、PNH和再生障碍性贫血

C、缺铁性贫血和巨幼细胞性贫血

D、类白血病反应和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E、传染性淋巴细胞增多症和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参考答案:BE

第9题:

类白血病反应的血象和骨髓象有什么特点?


正确答案:1.类白血病反应(血象1):粟粒性肺结核血象,白细胞总数60×109/L,血象中单核细胞增多,出现幼稚单核细胞。
2.类白血病反应(血象2):严重感染引起的类白血病反应,白细胞数达120×109/L。分类中除成熟分叶粒细胞外,且可见到早、中、晚各阶段幼稚粒细胞。粒细胞胞浆中出现中毒颗粒。
3.类白血病反应(骨髓象):类白血病的骨髓象幼稚粒细胞的增多很显著,应与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鉴别,原粒细胞数量比较少,嗜酸性及嗜碱性粒细胞无明显增多,没有慢粒时的白血病病变,而为一般性的退行性改变。

第10题:

试述亚急性粒细胞型白血病的临床表现,血象与骨髓象的特点。


正确答案:亚急性粒细胞型白血病患者起病较缓慢,病程介于急性与慢性之间,一般为2~4个月。临床表现主要为贫血,其次是发热与感染,脾肿大,出血或神经系统症状较少见。血象:白细胞数增多,正常或减少,各阶段幼稚细胞可见,但以嗜中性中幼粒以下阶段细胞为多见,原粒与早幼粒细胞比值较大,幼稚粒细胞核浆发育不平衡且有畸形现象。红细胞显著减少,血红蛋白多在69以下,呈正细胞正色素性贫血,随病情的发展,贫血程度加重,网织红细胞正常或轻度增加,血小板明显减少,平均在3万左右。骨髓象:增生明显或极度活跃。粒细胞系明显增生,以中幼粒细胞为主,多大于20%原粒细胞、早幼粒细胞比值多超过15%,晚幼、杆状及分叶核细胞逐渐减少,而表现为各期粒细胞比值呈纺锤状,备期幼稚细胞核浆发育不平衡。红细胞系增生受抑制,各期幼红细胞比值均减少。巨核细胞明显减少,会计多可见2~3个巨核细胞,血小板减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