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L直读光谱知识

ARL3460直读光谱仪的描迹步骤有哪些?

题目

ARL3460直读光谱仪的描迹步骤有哪些?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ARL3460/4460直读光谱所用的光电倍增管(PMT)有哪些技术参数?


正确答案: 1.光电倍增管规格:R212UH,R928;
2.光电倍增管负高压:(200-1000)V,稳定性<0.05%;
3.光电倍增管电流测量范围:10-12A~1014A ;
4.信号采集为V/F变换,1mV对应100Hz。

第2题:

ARL3460/4460直读光谱的工作曲线的标准化操作和描迹操作周期是多少?


正确答案: 1、狭缝的描迹操作主要是防止操作室内温度的变化。因为国产光谱仪采取局部恒温装置,如果室内有空调恒温设备,室内温度变化不大,一天描迹一次就可以了。(条件好的4-5天也可以):但狭缝定位以后,一般不要随意变动。
2、标准化操作每班进行一次。如果操作人员认为激发标钢分析结果稳定,可以用上个班的标准化数据。在分析过程中个别元素偏离太大时,可以再实行标准化,保证分析结果的准确。
3、标准化操作时,研磨标准化样品最好用新的砂轮片面。
4、标准化过程中,要检查标准化样品的号码,按需要输入。切不可粗心大意的输入。
5、标准化操作完成以后,要检查一下系数和补偿值,与上一次做对比,不要变动太大。

第3题:

光电光谱仪执行完描迹仪后必须重新进行标准化。()


参考答案:对

第4题:

ARL直读光谱仪激发光源有哪些选择要求?


正确答案: 在选择光源时应尽量满足下列要求:
(1)高灵敏度,随着样品中元素浓度微小的变化,其检出信号有较大的变化;
(2)低检出限,能对微量及痕量成分进行检测;
(3)良好的稳定性,试样能稳定地蒸发、原子化和激发,使结果具有较高的精密度;
(4)谱线强度与背景强度之比大(信噪比大);
(5)分析速度快,预燃时间短;
(6)构造简单,安全、易操作;
(7)自吸收效应小,校准曲线的线性范围宽。

第5题:

ARL直读光谱仪氩气的使用应注意哪些问题?


正确答案: 1.换氩气前,首先将瓶内气体空放一下,使瓶咀沾污的泥土吹干净。
2.接通氩气表前应试一下瓶咀是否漏气,发现漏气应另换一瓶;如不漏气,把表头紧固接在氩瓶上。缓慢打开瓶上的一次压力阀门,使一次压力表指针逐渐上,然后缓慢调节二次表头的压力上升到规定的读数:0.15MPa气源即可(视不同品牌仪器会有一些差异),并规定:
A.平时待机状态:流量为0.1-0.5L/min
B.激发前大流量冲洗为5-8L/min
C.激发流量3-5L/min
D.每次新换氩气后,工作曲线必须重新标准化。
3.当瓶内压力降到0.5个大气压以下时,需要更换新氩气;
4.如果在工作过程中发现激发斑点呈白点状,也应另换一瓶新氩气。

第6题:

ARL3460直读光谱有哪些常见故障和排除方法?


正确答案: 1.仪器突然停电,来电后分析软件无法打开。
处理方法:重装操作系统和分析软件。
2.按开始分析键后,仪器提示硬件出错。
处理方法:打开仪器左侧面板,找到ICS板,按上面的复位键,重启分析软件。
3.仪器激发后,分析结果均为“0”。
处理方法:
A.重启计算机和分析软件
B.ICS板复位
C.仪器数据盘恢复
4.仪器强度突然下降很多(1/3以上)。
处理方法:检查1uf电容可能被击穿,更换。
5.按开始分析按钮后,仪器无任何反应和错误提示
处理方法:重装分析软件。

第7题:

ARL3460直读光谱有高能预火花光源有哪些主要特点?


正确答案:放电时放电电流和放电能量受线路中电容控制,在预燃时接入大电容,产生高能预火花放电,由于放电能量大,可对一些难激发样品进行预处理,使试样表面更好地局部均匀化,从而消除由于组织结构的不同对分析结果带来的影响;在曝光时接入小电容,使放电周期平稳,有利于提高分析结果的重现性。

第8题:

在光电直读光谱仪上进行描迹操作时,光栅也在移动。()

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参考答案:错误

第9题:

ARL3460直读光谱仪高能预火花光源组成原理是什么?


正确答案:ARL直读光谱仪高能预火花光源又称多级光谱激发光源,它是一种电压不高(950V),但电流上升速度很快(约2微秒)的电容放电光源,也是一种新型的中压火花光源。这种光源由计算机控制的控制电路、放电回路和引燃回路三部分组成。其引燃回路采用单结点晶体管来触发可控硅,产生高脉冲来引燃分析间隙,光源的工作频率最高可达1000Hz。

第10题:

在维修ARL 直读光谱仪时应遵循哪些基本原则?


正确答案: 1.“先易后难”,先解决比较容易的问题,再逐步处理比较棘手的故障。
2.“先简后繁”,先从简单的器件或部位下手,再进入复杂繁琐的电路或线路。
3.“先软后硬”,先检查软件程序运行是否正常,再分析硬件运行是否有问题。
4.“先外后内”,先检查光谱外围(如水电气)情况,再寻找仪器本身内部问题。
5.“先辅后主”,先检查电脑、打印机、稳压器、真空泵、空压机等辅助设施,再看主机工作运行情况。
6.“先人后机”,先判断是否存在人为的问题,再分析机器运行是否存在问题。
7.“先主后次”,先解决主要问题,让仪器工作起来,再解决次要问题,完善仪器各项功能。
8.“先小后大”,先从小部件之手,小部件功能相对简单,比较容易查找,有利于故障原因的判断,备品备件也容易购得,在排除小部件故障后,再进行相对比较大的部件下手。
9.“先上后下”,仪器机盖一般都是在上部,先打开上盖检查起来比较容易,人的体力消耗较小,检查下部的电气和机械系统比较费劲,影响工作效率,所以在没有判断出故障根源时,可以“先上后下”。
10.“先静后动”,先进行静态器件(如开关、电阻、接线端、阀门等)检查,再检查动态数据(测电压、电流、压力、流量、通讯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