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寿保险各岗位知识

调查报告撰写的总体要求()A、客观全面B、条理清晰C、内容完整D、有调查人员的合理推测E、有证据支持结论

题目

调查报告撰写的总体要求()

  • A、客观全面
  • B、条理清晰
  • C、内容完整
  • D、有调查人员的合理推测
  • E、有证据支持结论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以下各项符合国家审计报告撰写要求的有( )。

A.格式规范、结构合理
B.逻辑严谨、事实清楚
C.证据确凿、结论正确
D.内容完整、面面俱到
E.行文优美、语言生动

答案:A,B,C
解析:

第2题:

调查报告撰写的格式及内容要求


答案:
解析:
1.行政报告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调查处理后,应迅速撰写行政调查报告及时上报有关政府行政部门。行政报告撰写提纲如下:
(1)标题:标题应准确、醒目、简练、高度概括。指明现场调查的时间、地点及主要内容,有时时间、地点也可省略。
其基本格式为:××关于××××的调查报告;关于××××的评价报告;××××调查等。
(2)前言:说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现的简单经过,包括该起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的接报与上报情况、本级负责该事件应急处理人员的组成并说明这是一项什么样的调查工作。
(3)事件概况:简单描述事件发生的经过、调查处理的经过。如主要做了哪些事,工作进行的地点和日期等,工作的主要结果(少数主要的)、总体评价,调查、采样与检测中获得的各项信息。
(4)已采取的措施及效果评价:应根据调查结果,对于如何控制事件的发生或流行提出有针对性的、可操作的建议和措施,并评价其效果。
(5)调查结论与趋势分析:根据调查结果、流行因素分析及措施评价后得出的结论,分析预测该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展趋势。
(6)下一步建议与要求:根据调查结论及措施评价,进一步完善已采取的措施,提出下一步工作建议,包括进一步调查研究的建议和尚需解决的问题的对策与方法。
(7)报告单位和报告日期:在整个报告的结尾,应写明报告单位的全称,加盖公章,并用汉字写上报告发文的具体时间。
2.业务报告 提纲如下:
(1)标题:要求同行政报告
(2)前言:简述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接报及上报情况,开展本次调查的性质及调查的背景,简述调查经过及内容。一般在200字左右。(3)基本情况
1)背景资料:简述事件发生地的地理位置、环境、气候条件、人口构成状况、社会经济状况、卫生服务机构、平时疾病流行情况或历史上该疾病在该地区流行状况、该地区有关的预防接种情况等。重点说明与事件性质和原因有关的各种本底情况。如虫媒传染病应说明媒介虫种的种群、密度与变化情况。
2)疫情调查
a.发病情况:包括病例发现经过及发病情况。
b.临床特点及辅助检查:描述患者韵临床症状和体征、各种临床辅助检查及实验室检查的结果;列出主要诊断依据,对疾病进行分型或分级。
c.流行特点描述:疾病的流行强度(描述事件的总发病数、发病率、死亡数和死亡率等);事件的波及范围;描述三间分布(发病的时间分布、地区分布、人群分布)。尽可能用图表来表示,以求简单明了。
d.病因或流行因素推测与验证:应用描述流行病学调查方法,综合临床信息、流行特点,提出病因假设,应用分析流行病学调查方法(病例对照研究和队列研究)验证假设;进行病因推断以明确病因,作出可能的结论判断。
f.现场采样与实验室检测结果。
g.防制措施与效果评价:描述各种技术措施的落实过程情况,采取措施的时间、范围和对象等,选择过程性指标进行描述,如疫苗接种率、传染源的隔离率等。防制措施实施后,应对其效果作出评价,反过来也是验证调查分析是否正确。如果效果不佳或发生续发病例,应说明原因,提出需要修正的控制措施。要分开描述已采取的防制措施和即将采取的防制措施。
h.结论:根据调查结果、流行因素分析及措施评价得出结论。
i.疫情趋势预测:分析预测该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展趋势。
(4)建议:①综合调查结果、流行因素分析及措施效果,分析预测该事件的可能发展趋势,提出下一步工作如何开展,包括进一步调查研究的建议和尚需解决的问题;②根据调查结论和处理经验,提出防止类似事件发生的建议。
(5)小结:如事件比较复杂,可分部分和阶段进行小结。
(6)报告单位和报告日期。
附:现场调查报告示例
关于××学校聚集性上感高热发病情况的初步调查报告
2004年2月25日上午10时30分,我区疾控中心接到××儿童医院医务科电话报告:"该院发热门诊接诊一名××学校的学生,临床诊断为肺炎。据该学生反映,近期其所在学校有数十名学生发热。"接到报告后,我区疾控中心立即和该学校取得联系,核实相关情况,并及时将初步核实情况电话报告市疾控中心。为进一步了解发病情况,控制疫情发展,我区疾控中心于10时45分派人赴现场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和采样,现将调查处理情况报告如下:
一、学校概况
××学校,位于××区××路××号。该校为寄宿制学校,有48个班级,在校学生1380名,教职员工165名。
二、发病情况
自2004年2月17日起,该校学生中陆续出现发热、咳嗽、流涕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的病例,截止到2月25日下午3时,累计发病97例,分布在22个班级。经调查,首发病例周××,女,10岁,四(6)班学生,住×××宿舍。该患者于2月17日出现发热(40℃),伴有咳嗽、头痛、流涕等症状,当天前往我区人民医院就诊,诊断为"上呼吸道感染",给予抗炎、对症治疗后,目前已恢复正常返校上课。
患病学生发病时间分布情况见表2-5。

患病学生班级分布情况为:四(6)班12人、四(2)班6人、五(3)班5人,其余班级均有1~2人。
91名发热学生中,目前体温恢复正常并返校上课的有50人,其余41名学生均离校治疗或恢复中。对2月25日发病的8名学生调查表明,8名学生均有发热(38C~39.5℃)伴咳嗽、头痛、畏寒等临床表现。其中有2名学生已就诊,1人诊断为肺炎,1人诊断为病毒性感冒,其余6人已前往医院就诊,目前诊断结果不详。
三、流行病学调查
发病学生发病前一周内均不曾离校,其中仅1名学生曾接种流感疫苗。学校在本学期从未使用过空调。每间宿舍有6~7名学生住宿,学生来源于全市各区、县。
四、病原学检测
对2月25日8名新发病例中2名具有典型症状的学生采样后,立即使用快速诊断试剂进行检测,检测结果显示2例标本均为甲型流感病毒阳性。
五、初步调查分析
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流行病学调查以及病原学快速检测结果,认为此次发病是由甲型流感病毒引起的上感高热聚集性发病。
六、采取措施
我区疾控中心已将现场调查处理情况及时向市疾控中心报告,并要求××学校落实以下工作:
1.加强学校晨检。各班每天由班主任负责统计学生中具有发热、咳嗽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的人数,并填写《学生发热情况统计表》。每日上午8时和下午14时前将统计数告知学校卫生老师,整理汇总后传真至我区疾控中心;遇有特殊情况,及时与我区疾控中心联系。
2.出现发热、咳嗽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的学生暂停上课,在家休息,待体温正常再返校上课。
3.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开窗通风换气。指定专人每日定时对室内进行消毒(可采取食醋熏蒸消毒和无人时紫外线照射消毒方法),对所有空调进行统一彻底的消毒。
4.在学生中开展防治呼吸道疾病的宣传教育,体育运动前后注意及时增减衣服,防止着凉。
5.建议有发热学生的班级和同寝室学生服用板蓝根等中成药预防病毒感染。
6.近期学校停止举行集体性活动和使用公共教室。我中心将每天及时报告该校学生发病的最新进展。
××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2004年2月25日
关于××学校聚集性上感高热发病情况的后续报告(1)
截至2月26日14时,××学校报告学生发病情况如下:
1.截至2月25日15时,累计报告现发热学生41名。至26日下午14时,其中37名学生体温已正常,4名学生体温仍然超过38℃。
2.今天上午报告新发病例3名,下午报告新发病例3名。6名学生体温为38~38.5℃,伴头痛、咳嗽、咽痛等症状。6名学生散在分布于1~5年级的6个不同班级中。学校已要求6名学生前往医院就诊,并暂时离校回家休息。
3.截止26日14时,该校现发热学生人数为10名。
特此报告。
××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2004年2月26日
关于××学校聚集性上感高热发病情况的结案调查报告
2004年2月25日上午10时30分,我区疾控中心接到××儿童医院医务科电话报告:"该院发热门诊接诊一名××学校的学生,临床诊断为肺炎。据该学生反映,近期其所在学校有数十名学生有发热。"接到报告后,我区疾控中心立即和该学校取得联系,核实相关情况,并及时将初步核实情况电话报告市疾控中心。为进一步了解发病情况,控制疫情发展,我区疾控中心于10时45分派员赴现场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和采样,现将调查处理情况报告如下:
一、学校概况
××学校,位于××区××路××号。该校为寄宿制学校,有48个班级,在校学生1380名,教职员工165名。
二、发病情况
自2004年2月17日起,该校学生中陆续出现发热、咳嗽、流涕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的病例,截止到3月3日下午2时,累计病例报告109例,罹患率7.9%。
首发病例周××,女,10岁,四(6)班学生,住×××宿舍。该患者于2月17日出现发热(40℃),伴有咳嗽、头痛、流涕等症状,当天前往我区人民医院就诊,诊断为"上呼吸道感染",给予抗炎、对症治疗后即返校上课。
患病学生发病时间分布情况见图2-9。

患病学生分布在29个班级中:四(6)班14人、五(1)班10人、五(3)班8人,三(4)班7人、四(2)班和四(3)班各6人、四(4)班、四(5)班、三(3)班、五(4)班和预备(2)班各5人,其他33名散在分布在其余18个班级中。发病学生的主要临床表现为发热(>38℃)伴咳嗽、头痛、咽痛等。
三、流行病学调查
2月25日对发病学生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发现:发病学生发病前一周内均不曾离校,其中仅1名学生曾接种流感疫苗。学校在本学期从未使用过空调。每间宿舍有6~7名学生住宿,学生来源于全市各区、县。
四、临床诊断
对前往医院就诊学生的调查表明:患病学生多被诊断为上呼吸道感染及病毒性感冒。
五、病原学检测
对2月25日8名新发病例中2名具有典型症状的学生采样后,立即使用快速诊断试剂进行检测,检测结果显示2例标本均为甲型流感病毒阳性。
六、调查分析
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流行病学调查以及病原学快速检测结果,认为此次发病是由甲型流感病毒引起的上感高热聚集性发病。
七、预防控制措施
疫情发生后,立即责成学校方面采取以下措施:
1.加强学校晨检。各班每天由班主任负责统计学生中具有发热、咳嗽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的人数,并填写《学生发热情况统计表》。每日上午8时和下午14时前将统计数告知学校卫生老师,整理汇总后传真至我区疾控中心;遇有特殊情况,及时与我区疾控中心联系。
2.出现发热、咳嗽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的学生暂停上课,在家休息,待体温正常再返校上课。
3.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开窗通风换气。指定专人每日定时对室内进行消毒(可采取食醋熏蒸消毒和无人时紫外线照射消毒方法),对所有空调进行统一彻底的消毒。
4.在学生中开展防治呼吸道疾病的宣传教育,体育运动前后注意及时增减衣服,防止着凉。
5.建议有发热学生的班级和同寝室学生服用板蓝根等中成药预防病毒感染。
6.近期学校停止举行集体性活动和使用公共教室。
八、结案鉴于距离发病相对集中的四(6)班的最后一例病例发病后已有7天无新发病例,而且近几天学生发病呈高度散在分布,所以自3月3日其结束一日两报制度。我疾控中心已告知该学校:一旦再出现集中发病趋势,立即报告我疾控中心。
××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2004年3月4日

第3题:

监察机关对职务违法犯罪案件,应当进行调查,收集被调查人有无违法犯罪以及情节轻重的证据,查明违法犯罪事实,形成( )。

A、相互印证、完整稳定的证据链

B、合情合理、全面稳定的证据链

C、完整全面、客观公正的证据链

D、清晰明了、相互支撑的证据链


参考答案:A

第4题:

撰写市场调查报告态度要明朗,对材料的判断、定论、意见和建议不能含糊,这是指撰写市场调查报告要求()。

  • A、客观的态度
  • B、简练的语言
  • C、鲜明的观点
  • D、严谨的结构

正确答案:C

第5题:

以下各项符合国家审计报告撰写要求的有()。

  • A、格式规范、结构合理
  • B、逻辑严谨、事实消楚
  • C、证据确凿、结论正确
  • D、内容完整、面面俱到
  • E、行文优美、语言生动

正确答案:A,B,C

第6题:

撰写市场调查报告的基本要求包括(  )。

A.文字精练、用语准确
B.客观、真实、准确地反映调查成果
C.报告完整,结论明确
D.报告内容应简明扼要、重点突出
E.报告后附必要的表格或附图,以方便阅读和理解

答案:A,B,C,D,E
解析:
撰写市场调查报告时,要力求条理清楚、言简意赅、易读好懂,应满足以下几方面的基本要求:①客观、真实、准确地反映调查成果。②报告内容简明扼要,重点突出。③文字精练,用语中肯。④结论和建议应表达清晰,可归纳为要点。⑤报告后附必要的表格、附件和附图,以便阅读和使用。⑥报告完整,印刷清楚美观。

第7题:

格式调查报告内容包括()

  • A、调查方法和证据材料
  • B、调查时间、地点、人物、经过
  • C、调查结论
  • D、调查定性

正确答案:A,B,C,D

第8题:

市场调查报告撰写的基本要求包括()

A.客观、真实、准确地反应调查结果

B.文字精练用于中肯

C.结论和建议表达清晰

D.报告后附必要的表格、附件和附图

E.报告完整印刷清楚美观


正确答案:ABCDE
技能P38

第9题:

理赔格式调查报告内容有()

  • A、调查方法
  • B、调查时间、地点、人物、经过
  • C、调查结论
  • D、证据材料

正确答案:A,B,C,D

第10题:

一般情况下,撰写调查报告应包括()等内容。

  • A、调查目的
  • B、调查的基本情况
  • C、调查内容
  • D、结论与建议
  • E、附录

正确答案:A,B,C,D,E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