邮电专业基础知识竞赛

波拉特提出的测定社会信息化程度的方法是()A、劳动力结构法B、信息经济测算法C、信息化指数法D、信息量

题目

波拉特提出的测定社会信息化程度的方法是()

  • A、劳动力结构法
  • B、信息经济测算法
  • C、信息化指数法
  • D、信息量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20世纪60年代美国的()提出的GDP比重法和就业结构分析法,日本学者提出的信息化指数法等,为信息能力的测算提供了重要的手段。

A.弗里茨•马克卢普(Fritz Marchlup)

B.波拉特(M.U.Porat)

C.詹姆斯•莫里斯(James A.Mirrlees)

D.威廉•维克里(William Vickrey)


参考答案:B

第2题:

采用单一指标测度社会信息化程度的方法是()。

A:劳动力结构法
B:信息系数测算法
C:信息化指数法
D:电子经济评估体系法

答案:A
解析:
本题考查劳动力结构方法。劳动力结构方法采用劳动力结构这一指标来衡量社会信息化程度,方法相对简单,但反映内容不够全面。只能粗略的反映社会的信息化程度。【提示】新教材不涉及。

第3题:

对一个国家进行信息化程度测定的方法有多种,其中由美国人提出的相对简单易行的测定方法称为( )。

A.劳动力结构法 B信息化指数 C.国际电信联盟法 D信息社会指标法


正确答案:A

第4题:

对一个国家进行信息化程度测的方法有多种,其中由美国人提出的相对简单易行的测定方法称为( )。

A.劳动力结构法
B.信息化指数法
C.国际电信联盟法
D.信息社会指标法

答案:A
解析:

第5题:

关于测度社会信息化程度的波拉特法的说法,正确的有( )。

A:波拉特法是日本学者提出的信息化指数法
B:波拉特法又称为劳动力结构法
C:波拉特法认为产业结构和社会形态取决于主导产业
D:波拉特法对信息化程度的测算较精准
E:波拉特法采用了人均带宽拥有量、人均电话通话次数等20项指标

答案:B,C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社会信息化程度测度方法中的波拉特法。波拉特法是美国经济学家波拉特提出的劳动力结构方法,选项A错误;波拉特法采用劳动力结构指标来衡量社会信息化程度,方法相对简单,但反映内容不够全面,只能粗略地反映社会的信息化程度,选项D错误。人均带宽拥有量、人均电话通话次数等20项指标属于我国国家信息化指标体系内容,并不属于波拉特法的指标,选项E错误。

第6题:

日本的信息化指数方法侧重于从衡量社会的信息量和(  )方面来反映社会信息化程度。
A.信息质量
B.信息装备率
C.信息系数
D.信息能力


答案:D
解析:
迄今为止,国际上有关信息化测度的理论模型或方法大约有几十种之多,但归纳起来,这些测算研究主要从两个角度来进行,一是从经济学范畴出发,以信息经济为对象的宏观计量方法,如马克卢普、马克·波拉特等人的理论模型;二是从社会的信息数量和信息能力等方面来反映社会的信息化程度,如最早的信息化指数模型(RITE)和当前国际社会提出的多种测评模型。

第7题:

下面关于信息化的说法正确的是()。

A:信息化的意义只体现在对新兴产业的推动上
B:信息化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其具体的内涵也大致相同
C:企业信息化指的就是企业上网工程
D:使用波拉特法可以对社会信息化程度进行测度,但反映内容不够全面

答案:D
解析:
信息化的意义还体现在对传统行业的信息化改造和提升方面,所以A是错误的;信息化是一个相对的概念,不同国家因为经济基础和经济发展程度的差异,实现信息化的内涵也是不同的,所以B是错误的;企业信息化指的是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过程中广泛应用信息及信息通信技术,不断提高生产经营活动效率的过程,所以C选项太片面。

第8题:

波拉特法是运用( )结构来研究产业的一种方法。

A:国民收入

B:地域

C:劳动力

D:增加值


正确答案:C

第9题:

波拉特法是衡量社会信息化程度的方法之一,该方法又称为()。

A.信息化指数法
B.劳动力结构法
C.信息系数
D.信息装备率

答案:B
解析:
马克·波拉特提出的信息经济测度体系,从宏观经济角度出发,采用了国民生产总值比重法个劳动就业结构分析法来测度国家信息经济的发展水平。

第10题:

采用信息化指数是用来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社会信息化程度的方法,最早是由()在1965年提出的

  • A、英国
  • B、美国
  • C、德国
  • D、日本

正确答案:D

更多相关问题